文章不厌百回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诃夫曾说:“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由此可见,好的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如何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形成能力,并内化成习惯,提高作文的兴趣和水平?今天,我就《一次体验活动》的习作评讲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评讲作文题:《一次体验活动》(苏教版四年级习作)
  一、评讲准备
  一篇优秀作文和四个赏析片段以及一篇有问题的作文。
  二、评讲过程
  (一)名言导入,表扬激趣
  (出示)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师:请你们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生1: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生2:我们只有好好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亮点,才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
  生3:有了生活,有了经历,有了感受,作文的内容才会丰富起来,我们也不需再为写什么而烦恼了。
  ……
  师:上节课,同学们写了一篇作文——《一次体验活动》,还记得上次作文的要求吗?
  生4:自己体验一次活动,并将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老师板书:经历、感受
  师:同学们精心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文章,老师批阅后给你们制作了一个风云榜,请看大屏幕。(表扬获奖同学)
  评析:作文课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为此,上课伊始,我引用大文豪叶圣陶的一句名言,道出体验了活动的学生们的心声,使他们产生共鸣。我还做了作文风云榜,表扬习作优秀的学生。热烈的气氛激起了学生们的激情和欲望,他们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这充分说明课程的导入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佳作亮相,赏析评议
  出示下水文,要求:大声朗读,细细品味。
  师: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1:这篇作文非常具体地描写了小作者做盲人的过程,让我觉得很真实。
  生2:小作者抓住自己的动作来写,用词非常准确,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没想到我以前乱丢在角落里的一支铅笔又跑出来凑热闹,一脚踩上去,我摔了个‘五体投地’”这句话,充满童真童趣,非常吸引人。
  生3:作者把自己的真切体验描绘得淋漓尽致,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如:“我首先拿来一条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再转上三圈,顿时,眼前红彤彤的一片,耳朵嗡嗡作响,只觉得天旋地转,分不清东南西北。”读到这段话,我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了。
  ……
  老师相机板书:具体、生动、真实、独特
  (三)创设情境,学习做法
  师:从这篇习作的风格来看,这会是谁的作文?
  生1:李若楠。
  师:答对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享誉全班的小作家。请问小作家,你是怎么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的?
  李若楠:我真的去做了盲人,用心去体验,真实地写下了做盲人的过程,然后细细斟酌,多次修改。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是快乐的、诱人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教师必须使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为了让学生直接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佳作赏析课上,我没有选取作文选上的范文,而是出示了本班学生的作文,并设下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猜一猜作者是谁,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在赏评之后,我安排了采访习作作者的环节。这成了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懂得了赏析美文的方法,也知道了如何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文章。这不仅对作者本人产生了激励作用,也对其他学生起了示范、榜样、辐射的作用。在片段欣赏中,我采用“自己读,他人赏”的方法,再一次掀起课堂的高潮,习作作者的自豪和激动,深深地感染了他人,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正是教师的课堂追求。
  (四)修改习作,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事实大于雄辩,刚才的美文足以证明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就把自己的习作送进“美容院”,为精彩鼓掌,向不足挑战,使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得到不断完善,更加出色。那么,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交流的结果:习作的内容要真实,安排要有序,语言要准确,感情要真挚。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文章?现在我们的小帮手是耳朵和大脑,我们要学会倾听,认真听了才能好好思考,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师生一起找优点和不足,边说边改。
  归纳问题:错别字、标点使用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指代不明、语句重复、语言不简练。
  师:刚才我们给别人的习作指出了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我们自己的习作中也存在,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啄木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问题。同学们,快快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给自己的文章美美容吧!(配乐)
  在修改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有不同意见,就集体讨论再修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许你没有发现的问题,你的同桌就发现了,互相修改才能全面地审视作文,找出问题。
  师:谁愿意将自己美容过的文章读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和喜悦?
  ……
  三、课堂总结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写作文不要怕麻烦,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让我们时刻铭记一个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
  评析:法国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是最准确的。”如何让学生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心,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课前,我思索了很久,决定倡导主体性原则,由学生毛遂自荐,让学生互相学习:在集体修改后,总结修改的方法;在自改和互改过程中委婉地指出个别问题,真诚地提出恰如其分的建议和要求,给予学生信任、期待,让学生有被器重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在整个修改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修改效果非常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佳境。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才能并行,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文本细读】    《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原题为《筏子》,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深沉,意蕴深刻。文章描写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以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  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艄公,而是先浓墨重彩极言黄河之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诗一般的语言,把一幅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在学与用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占据语文课堂大地盘的阅读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熏陶、积累的重任。利用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掌握文字,一直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的教学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  一、导入,在交流中碰撞语言
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音的高低强弱不同则表达不同的含义、思想、感情。所以,学好“四声”特别重要。  在方言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已掌握了方言的“四声”,但对普通话的“四声”十分陌生。如果运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意境学说创设特定的情境,则可寓理其中,变苦学为乐学。  一、通过“听”体会声调的起伏  叶圣陶先生主张儿童通过形象认识世界。于是,我在教学生学单韵母“
教学设想  本次习作的主要任务:理解细腻、生动的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掌握人物的肖像描写方法;学会仔细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并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教学中,首先以“抓小偷”为切入点,通过对已学课文中精彩范例的深入品读,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外貌的描写。其次,让学生欣赏精彩的外貌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在朗读、比较中感受成功的人物外貌描写。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外貌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中绽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青睐。在实际教学中,对文质皆美的文章引导学生朗读是必须的,但对说理性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朗读,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
《爱之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处于逆境的主人公乔伊无偿地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老妇人,老妇人后来给予了乔伊的妻子一些帮助的故事。文章通过这样的故事,赞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道理: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爱是会传递的。  一、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方法理解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并结合全文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不但是高效教学的巨大推力,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反思,寻求高效,为“高效课堂”送来“及时雨”。  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只停留在从
【设计理念】  本课文字朴实无华,学生在读文之后就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因此,教学设计没有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情境,给学生留下一些思维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感受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理解“坚决、倔强、情不自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文本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延伸,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放飞想象,提升阅读品质  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成人眼中看来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在儿童看来却都有童话般的色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用一个“真”字,概括了教育的真谛。自然的“真”是真实,人文的“真”是真诚,科学的“真”是真理。坚守自然天成的“真实”本色,秉承人文关怀的“真诚”之心,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语文教育的“真理”,应该是“真语文”的基本要义。  过去,教学掺假作秀,作文虚情假意,评价弄虚作假,假阅读,假写作,假互动……岂一个“假”字了得!“应试教育真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