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学生扩充新学科的时期,为学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下基础。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一门新学科,也是一门必修课。学好初中物理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的概念阐释入手,探讨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法 实验法 质疑法 讨论法 研究法
  
   初中生普遍感觉物理课难学,若教师能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则既能减轻其学习负担,又可提高其学习质量。本文就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阅读法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1)课前阅读,要有的放矢,即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光的传播》这一节,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光是从哪里来的?发光的物体叫什么?②光源可分哪几类?③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④光传播需要时间吗?也就是说光传播有速度吗?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如阅读"浮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向上".阅读"光的折射规律"的课文时,抓住"斜射"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还是从水、玻璃等斜射入空气中"来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弄清其原因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總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上台演示,然后教师再指导或者再示范一次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和展示机会。例如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一章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用空气和二氧化氮演示气体间扩散现象的实验、用两个铅块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研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实验等,让学生上台来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在演示中被台下的学生看清楚了,教师再有针对地进行指导,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还有一个物体内能的实验,在用橡皮塞塞好的带导管接打气筒的广口瓶里装一点水,然后用打气筒往里打气,可以看到容器里有水雾出现,还会看到瓶塞跳起。教师提前鼓励一两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下,当其他学生不能主动上前时,这一两名学生上台完成实验。台下的学生既羡慕又不解,总之,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学到了东西。
   三、质疑法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小灯泡亮度是由谁决定的"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 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其正常发光吗?
   (2)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小灯泡能不能正常发光?
   (3)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小灯泡又会怎样?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正常发光;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小灯泡发光较暗;当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时发光很强,很容易将小灯泡烧毁。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讨论法
   讨论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现在每一节课上,笔者都在尝试间断性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及时的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围绕中心议题发言。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给他们时间讨论,通过讨论,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讨论,学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同时增多,课堂气氛得以调节。
   例如讲到直流电动机一节,教师带到课堂上的一个小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没有立刻转动起来。教师就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动机没转动,有哪些可能性?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很快,每个学生都加入到小组讨论的行列中,通过激烈地讨论后,可能出现的主要五种情况全部被说了出来,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效果好得多。
   五、研究法
   研究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优点在于通过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独立地获取信息、获得概念,并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研究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需要克服的是研究课题要有实际意义,要有适当的难易程度,否则就达不到效果。
   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让学生上台展示研究成果,集体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研究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及时鼓励嘉奖也不失为一个调动积极性的好办法。以便举一反三。
其他文献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协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共同培养学生全面的创新素质。   一、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攻方向   课堂教学必须鼓励创新,因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留出空间,教师应多提挑战性问题,为创新做出榜样。   化学
期刊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将对当前生物实验教学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思维及观察能力进行探:  一、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期刊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驗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引入新课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
期刊
由于受初中阶段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地方,初中生物学科一直作为一门术科,未能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再加上教材内容偏重于本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致使初中阶段生物科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未能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价值。随着“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基础课程改革的展开,新的课程标准已由试用阶段转向实施阶段,作为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大胆的改革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