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访”运算巧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方程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的山城,春晖普照,草木承泽。

  2019年4月17日,奉节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从重庆主城坐上了返程的汽车。
  一路上,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殷切嘱托,犹在她耳畔萦绕。
  在座谈会上,邹远珍第二个发言。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她向总书记汇报了“四访”工作法带来的成效。
  听完邹远珍的发言后,总书记点了点头,点赞道:“好啊!”
  所谓“四访”工作法,指的是已经在奉节县全面推行的“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
  随着汽车驶入平安乡境内,邹远珍望着因“四访”工作法而带来巨变的平安乡,回想起给总书记汇报工作时的情景,一时心头滚烫、思绪纷飞……

干部走访,思想上“扶志”


  2019年4月18日上午10点,平安乡茨竹村便民服务中心稍显冷清,只有两位值班的干部,也不见前来办事的群众。
  一经打探才得知,原来干部们都去入户走访了。
  不止是茨竹村。在奉节县,在整个平安乡,“群众不上门,干部走出去”已经是常态。
  “平安乡被认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乡亲们只能守着黄土地、过着苦日子,我深感肩上的脱贫任务不轻。”邹远珍回忆过去时说。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平安乡按照全县的统一安排,组织全乡干部,用接地气的“脚板”和钉钉子的“叫板”,来丈量和补齐脱贫攻坚的“短板”,下足“绣花功夫”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距离村便民服务中心不远处,平安乡党委副书记雷尊宇和村党支部书记夏光国正在茨竹村4组的贫困户邓道喜家走访。
  宽敞明亮的新房前,一条板凳紧挨着两张座椅,雷尊宇、夏光国和邓道喜等人围坐在一起——
  “我们来了解你各方面情况。先说房子,你家是2016年搬迁的哈,之前房子差点倒了哈,好久改造完成的?”
  “2018年,现在住起新房,安逸哟!”说起新房,邓道喜脸上溢满笑容。
  对于“两不愁三保障”在邓道喜家的落地情况,雷尊宇等人都记录在工作笔记本中。
  邓道喜一家属于因残、因病致贫,一开始对脱贫没有信心。后来通过干部走访,做他的思想工作,解决了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特别是搬进了新房后,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也激发了他脱贫的内生动力……
  两年来,平安乡通过干部走访,找准了贫困户在思想上不愿脱贫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同时,还及时核查“两不愁三保障”落地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落实力度。
  也正因如此,当总书记向邹远珍发问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是不是户户住上了安全房时,邹远珍很有底气地回答:“平安乡已经户户住上了安全房!”

教师家访,根子上“扶智”


  2019年4月18日下午,平安小学上空,白云朵朵,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操场上,五年级的孩子们在练习投篮,一个个篮球在空中划出抛物线,飞向篮筐,“哐当”声连连响起;教室里,同学们端坐着身子,睁大着眼睛,正聚精会神地听讲……
  在平安小学,这样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画面实属来之不易。
  平安小学400多名学生当中,以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居多。他们不但衣食住行简陋,而且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上也得不到良好的辅导,身心健康方面更得不到及时的引导。
  “这些孩子最缺失的就是家庭教育,这也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的一大‘短板’。”邹远珍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穷教育。“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
  为了保证每一个孩子上学受教育,在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政策外,奉节在全县开辟“第二课堂”,全面开展教师家访工作,平安乡也不例外。
  两年前,平安乡文昌村贫困生陈星(化名)入读平安小学。上课时,班主任周老师发现他上课每隔20分钟要上一次厕所,且性格孤僻、自卑。
  多次询问,陈星总是埋头不语。见此情形,周老师决定入户家访。
  “通过家访才得知,陈星自幼家庭不幸,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又因先天性肛门缺失,治疗不彻底,术后无法控制排便,需随时上厕所。”说起陈星的遭遇,周老师内心好不酸楚。
  家访回来之后,周老师立即向学校报告了情况。为此,学校将这个孩子纳入特困生帮扶范围,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学生关爱和心理干预。
  目前,陈星逐步融入了班集体,自卑心理也在慢慢改变。
  “教师家访,不仅走进学生的家门,也走进了学生们的心灵。同时正慢慢影响、改变着家长,点燃了家长的期望,让他们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参与家访的平安小学教师胡体茂如是说。
  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不因贫辍学,不因残失学,不因父母远而荒于学。教师家访,无疑让教育扶贫更有力量,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医生巡访,健康上“扶弱”


  “周大爷,药还是要按时按量吃,一定记得少盐、少油、多运动……”
  “邹婆婆,我们现在给您的药量作了个调整,记得每天早饭后温水送服,千万不要用茶水喝药哦。”
  在平安乡,有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巡访医生起早贪黑,不分严寒和酷暑,穿梭于农家院坝之间,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宣讲健康教育知识及相关政策等,成了扶贫路上的“健康使者”,受到人们普遍赞誉。
  据统计,平安乡有贫困户830户,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达361户、454人,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高达43%。   为斩断“病根”,拔掉“穷根”,奉节县广泛开展的医生巡访服务,平安乡做得最扎实。
  家庭签约医生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上门,定期追踪治疗效果。
  乡镇医生利用群众会、赶场天等,免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服务。
  村级医生则常态化入户送诊,对群众小病小患及时送诊送药,解除农村群众医疗方面的顾虑,实现了健康上“扶弱”。
  家住平安乡天台村5组的贫困户胡兴明,便是平安乡开展“医生巡访”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3月,平安乡家庭医生巡访服务队在天台村进行入户巡访时,发现胡兴明独自坐在角落捂着肚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巡访服务队当即判断,胡兴明病情特别严重,预测是急腹症,如不及时送医,恐出现严重后果。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后,胡兴明被及时送到平安乡卫生院就医。
  事后,胡兴明对家庭医生赞不绝口:“要不是医生及时把我送到卫生院,真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对此,平安乡咏梧村53岁的贫困户刘光华也有同样切身的感受。
  “抱着小病拖、大病扛的心态,结果自己的胃炎、胆囊炎越来越严重。”刘光华坦言,“有了家庭医生和健康扶贫的好政策后,我在平安乡卫生院住院半个月,医疗费共3838.6元,我自己只花了126.31元。”
  平安乡卫生院院长张新平介绍,因病致贫的群众,有的是没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以致疾病缠身;有的患了重病,不熟悉医疗保险救助政策,缺钱不敢入院治疗……
  沉重的医药费和病痛,从身体、精神、经济各方面压垮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平安乡开展医生巡访工作,与群众携手战胜“病魔”,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农技随访,产业上“扶技”


  “保证‘两不愁三保障’落地,长远看还得靠产业发展。”邹远珍说。
  走进平安乡和平村大棚蔬菜基地,在每个大棚入口处,发现都挂有一块牌子,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公司名称、产品名称、种植面积、技术员和管护员等信息。
  这样一块小牌子,里面却藏着“大学问”。
  平安乡和平村按照“一人一亩高效田、一户一个标准园”要求,引进了桥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现代化大棚蔬菜基地。
  “2018年,我种植了近3亩的辣椒,收入两万余元。”和平村3组的贫困户夏光彩决定“乘胜追击”,在今年继续扩大二荆条辣椒种植规模。
  给夏光彩带来底气的,正是“农技随访”。同奉节其他地方一样,平安乡通过开展“农技随访”,真正把技术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农技随访”,即围绕全乡主导产业,组织农业領域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技术服务,采取专家包片、特派员定点、技术员分线等方式,到平安乡各村社区深入农业基地、田间地头,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为村民提供产业发展上的技术支撑。
  “技术员说用农家肥,我就用养的猪、鸡的粪便拌着草木灰来施肥;说要防虫害,我就按他的要求来打药杀虫。”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地里的二荆条长势越来越好,夏光彩也渐渐地成了半个“土专家”了。
  如今,平安乡积极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100%覆盖贫困户,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
  这为“两不愁三保障”提供了长远保证。
  平安乡的贫困发生率已经由2014年的14.35%降至去年底的1.18%。

  4月19日,平安乡召开乡村两级干部大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又启动了新一轮“四访”工作。
  “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四访’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要不留死角、精准摸排、全面解决!”邹远珍说。
其他文献
讯之美是重庆本地的公共安全服务提供商,企业的宗旨是“服务普惠安全,共创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企业更加坚定了这一发展目标。  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思维,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为抓手,重构城市安全服务新生态。目前,企業已探索出一套创新的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系统治理模式。这个生态系统把互联网思维和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每一个城市公共安全参与者的积极性。 
奉节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代表之一。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她乡里的情况,她成竹在胸,应答如流。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她说得很动情:“我们将秉承‘为民吃尽天下苦,甘洒热血染山河’的革命精神,以‘流血流泪不留遗憾,任劳任怨绝不认输’的奋斗状态,迈入全面小康!”“户户住上了安全房”  “看到乡亲们仍然守着黄土地、过着苦日子,我内心十分焦灼,深感肩上担子不轻。
2002年,观音桥商圈销售额排名主城商圈末位。  2011年,观音桥商圈销售额跃居主城商圈之首。  “观音桥商圈的崛起就像一个谜。”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说。  话音刚落,观音桥商圈又做了一件“谜”一样的事:将标准化引入商圈服务。  问题重重  吴晶对2012年的那次消费,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我去观音桥商圈闲逛,正好碰见星光68广场搞名品促销。”吴晶说。  一看到Prada那款“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经”,表示正是著名的“人才九条”,才“念”出了正定的勃勃生气,这让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才之苦、容才之量、识才之明、用人之智,感受更为深切,认识更加深刻。  重才敬才,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有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有了开创未来的金钥匙。习近平
慢能力缺乏症是指紧张焦虑的工作和生活情绪无法通过自身的调整得到缓解,致使精神时刻紧绷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卷入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却无法控制自己放慢脚步等。防治“慢能力缺乏症”,不妨试试以下招数。  拉开与“当下”的时间距离。建议偶尔远离“当下”,寻觅些有年头的老物事,沿着它们回溯到时间的彼端,展开一段别致的时光旅行,体验一下放逐自己的快乐悠闲。  延展与“此地”的空间距离。建议换个选择、换条路走,在漫
“文化”一词最早出自《周易》的《贲卦·彖传》,所谓“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类长期活动形成的产物,它凝结在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作为思想意识、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文化具有教化、规范、调节、导向等功能,对每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基础、深层、持久的力量。  政治文化与政治生
中共中央2008年7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规定,党代表大会代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代表大会精神,模范遵守党的章程、党内各项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维护黨的团结和统一,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认真行使职权,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不得利用代表身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党代表
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永川区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互联网 ”思维,探索“互联网 ”“智慧党建”模式,着力打造集党员教育现代化、党务管理精确化、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网络化于一体的永川党建信息平台,网上网下同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着眼“三化目标”,推进党建工作网上科学管理。一是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根据党建工作内容和规律,设计开发“信息快递、党务管理”等六大板块,将党务公开、党员教育等82项党务
许定书在给猪喂食 图/苏波  7月4日凌晨4点,太阳还未从地平线升起,江津区嘉平镇月沱村村民许定书却早已来到自家养猪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从2012年7月养猪场投入使用以来,整整7年时间,许定书无休止地重复着出圈、拌食、喂猪等工序,几乎不曾歇息。  这就是许定书,一个看似平凡的养猪户,但他的故事却不简单……“不解决粮食问题,就让我累死在田地里”  7月4日,我初见许定书,他正坐在家中的木质凉椅
为解决巡察工作粗放、深度不够、精度不够的问题,2017年以来,北碚区引入“大数据”概念,探索建立了基层巡察软件系统。  北碚区纪委在探索建立软件系统之初,就紧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三大问题和前期巡察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全面收集财政、审计、信访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分类归档、统一纳入基层巡察综合数据库。同时,严格实行数据定期更新制度,做到信访信息月度更新,纪律审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