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下颌磨牙后间隙与第三磨牙关系的三维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量成人下颌磨牙后区大小并分析其与第三磨牙状态的关系。

方法

采用CBCT对86例成年骨性Ⅰ类均角患者根据第三磨牙状态进行分组,从三维方向对右侧下颌磨牙后间隙进行测量。在水平面上沿POL线(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尖连线)测量下颌

平面(以及从下颌

平面向根方2 mm的平面)处第二磨牙牙冠到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牙根层面的测量以釉牙骨质界为参考,在其根方2、4、6、8、10 mm的水平面上沿POL线测量第二磨牙牙根与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

结果

无第三磨牙组、正常萌出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垂直阻生组牙冠部的远移可用间隙均大于根部;在所有的测量平面上,正常萌出组和垂直阻生组的可利用间隙都不小于无第三磨牙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

结论

成年骨性Ⅰ类均角患者的下颌磨牙远移,应更多地考虑下颌磨牙后舌侧骨皮质的影响,而参考CBCT比二维影像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另外,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阻生状态也会对下颌磨牙远移产生不同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龈下结缔组织瓣在上前牙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前牙单颗缺失行种植修复,且种植二期手术术前评估为种植体唇侧软组织丰满度不足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0例,二期手术时应用龈下结缔组织瓣改善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形态;对照组20例,行常规嵴顶切开翻瓣完成二期手术。选取二期手术术前(T0)、术后2周(T1)、术后1个月(T2)、术后6个月(T3)为时间观测点,记录观察组结缔组织瓣的成活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种植体的存留率、唇侧丰满度、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无牙颌患者行全牙弓种植修复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不同影响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于种植修复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拔牙后剩余牙槽骨的吸收变化,以及不同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的影响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官兵的下腰椎小关节方向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下腰痛青年男性官兵的腰椎CT及MRI影像学资料,在腰椎间隙CT断层成像上测量L3~S1腰椎小关节的矢状位角度,根据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量表在腰椎MRI成像上评价L3~S1各椎间盘的退变分级,比较不同退变分级各组的小关节角度,分析小关节方向和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比较小关节角度对称组与不对称组的椎间盘退变分级,分析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关系。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组和非突出的小关节角度、小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分析小关
笔者详细介绍了美国空军空运医疗后送的理念、指挥机制、专用装备、专业力量,并针对我军空运医疗后送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意见,包括加强理论研究和信息化建设;研制并开发多种空运医疗后送专用装备;建立不同类别的专业队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