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情境化教学浅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詞是中国语言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历代人所喜爱。其因在于诗词所创作的时代虽然在发生变化,但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情感特征却是共通的,其所展现的文学艺术之美是令人沉醉的。采用情境化的教学策略,正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的情景之美。这对传承诗词文化,促进语文教学成果转型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都有积极意义。
   一、解读诗词意象,激发学生的情景想象力
   古诗词的意象描写是构建诗情画意、传达情感情绪的重要载体。没有了那些妙不可言的诗词意象,诗词的情感情绪表达作用就会大幅弱化,所谓的诗情画意的美好也将会荡然无存。所以,我们不妨在古诗词教学中先从诗词意象的解读开始做功课。在以往的诗词教学中,针对意象的解读仅限于注释解读的层面,一棵树就是一棵树,一座山就是一座山,老师未必会精细的描述那是怎样一棵树,怎样一座山。而在情境化的诗词意象解读中,老师会通过语言的描述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幅最符合诗词情景的画面。
   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这里面没有具体的山、水、树之类的意象,但却有“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等的描述,以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直观的表达。老师就以这些内容作为情境化教学的切入点,让大家想象:如果我们走在一条路上,前后左右一个人影都看不到,你会有什么感觉?是恐惧、是宁静、是迷茫,还是其他?还有“天地悠悠”,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会不会有云彩?云彩会是什么颜色?会不会有高山,有大河,有隔壁荒滩还是长烟大漠?老师会给予学生一系列的启迪,让同学们围绕诗词中的词句去构建一种情境,去发挥想象并形成画面感。
   基于一个词、一个字形成的意象画面,老师会让同学们大胆的将脑海中想到的情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影像。这是激励学生从整体把握诗词意境,感受诗词情景的重要一步。就像这首《登幽州台歌》,有的学生是这样描述脑海中景象的:“人生如梦,有时候即便竭尽全力,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场空。就像作者,在茫茫人海中却感觉无比的孤独,没有前人之路可以借鉴,也没有后人之力可以共勉。到底该怎样?受过的伤、吃过的苦都白费了吗?这人生,真是悲凉啊!悲凉到连脸上的泪水都是冷的!”这样的描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更加细致的凄凉情景,是情境化诗词教学的有益尝试。
   二、信息技术模拟诗词情景,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同学理解能力强,想象力强,不需要借助外部支持即可在脑海中形成情境,并对诗词有深刻的认知和共鸣。但我们更要看到,有很多学生的想象力不足,理解能力差,单纯去看诗词、品味字词意象并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景体验。对于这样的情况,信息技术的支援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互联网也已经广泛覆盖。这一切都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成为可能。围绕古诗词的情景,老师可以在网上搜集到大量的视频或者图文素材作为参照,让学生在视听感受中捕捉情景,感受情境,生成真情实感。
   例如在学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这里面用了大量的情境化的描写,比如“风怒号”“风定云墨色”“床头屋漏”等等。在这样一篇相对传统诗词要更长的作品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其诗词情景,老师在网上搜集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图像视频素材给大家看。比如茅屋这个意象,我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茅草屋的照片,挑选其中简陋的,几乎摇摇欲坠、残破不堪的茅草屋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试想如果自己住在这样的草屋里面,下雨天满屋漏水,大风天茅草乱飞,大雪天寒气逼人的场景。为了增强体验,我还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个剧情片段给大家看。在这一片段中,林冲看守草料场,有一段在茅草屋中用火盆取暖的画面,是比较符合诗词情境的。
   以信息技术提供的情景素材为支持,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自己如果在这样的场景中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讨论作者在这样的情景中还透露出一种忧国忧民之情,这是何其伟大的情怀。在结合我们对杜甫生平经历的了解,结合文学界、史学界对于杜甫其人的评价,大家越发感动于古代文人志士的崇高精神气质。这样进行的古诗词教学才是有深度、有意义的。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更传承了古诗词中美好的情怀和优秀的品德。
   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让诗词与现实紧密交融
   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是指,老师应该尝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知诗词的情景,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词情景中表达的情感情绪相呼应,产生一种深层的共鸣。这有利于我们将诗词中的人文精神、美好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有利于我们用诗词文化来指引学生正确的看待生活,看待喜怒哀乐或者人生百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正确的为人处世,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希望学生能以诗词为指南,在生活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老师会问:“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那种豪情万丈,热情满怀的时刻?你遇到过像苏轼描写的那种‘鬓微霜、又何妨’的志气昂扬的中老年人吗?”通过这样一个与生活经验、生活体验有关的话题,老师让学生在对诗词的情景感触中思考自己的生活情景,思考自己老了之后的情景,思考自己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然后我们会去讨论,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才能不留遗憾。依托情境化的教学,依托诗词与生活的衔接,学生对生活的意义、人生的追求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是诗词教学的深化,也符合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助人成长的教育使命。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诗词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感受诗词魅力,更是为了让学生受到诗词中优秀人文精神和情操品质的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性格心态。在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给更好的展现诗词魅力,激活学生热情,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做尝试。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从古到今,阅读一直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指引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技巧,学会自主阅读,深入细致地、快速地领会阅读对象的文本要旨,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内涵的重要一步。不可否认,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作文能够综合地体现一名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因此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难以攀登的山峰。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可以说就是培养并提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人教版高中教材有35篇文言文(其中必修一至五有17篇文言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18篇文言文),全国高考卷也一直有19分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文言文教学课堂并不理想。客观上,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遥远,其语言体系跟日常说话不一致,导致学生惧怕文言文。主观上,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上显得单一,无法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普
针对目前轮胎生产存在的问题,阐述生产设备和能源故障预防、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和技术施工条件、工装和工器具管理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以合理利用和
微写作也叫微作文,它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篇幅要求短小,一般要求在200字左右,但是要做到精妙构思和表达精炼;其次是要在表达技巧上下足功夫,合理利用多种修辞方法,确保内容写作的精致和巧妙;再次是微写作要能以小见大,用微现象反映大问题,凸显时代精神和写作个性等。将微写作训练融入中学写作教学实践,能够积极推动写作教学的深入开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微写作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本文从橡胶行业国家认可实验室的角度阐述了我国橡胶配合剂有效含量及纯度检测的重要性,对配合剂有效含量不足造成的橡胶产品质量下降、有效含量检测方法以及如何应对目前我
近年来β-环糊精(β-CD)在食品工业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β-CD的结构特性、物理化学性质,以及β-CD包结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表现出来的多功能性(缓释、乳化增溶、
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主要指在学习探究中,學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了全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应具备的一项品质。对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选择更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开展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更新教育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
进入高三,語文教师所面临的教学任务是把握考点,全面复习,迎接高考。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把高中阶段的知识全面系统地加以掌握,教师的任务是怎样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建立知识体系,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单凭热心和硬拼是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率,用教师的时间换取学生的时间,指导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一、转变“唯本”观念,变
叙事是将生活言语化、故事化,它是文学写作最基础的呈现方式。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大学》)”生活如此,文学叙事亦是。从故事开启的那一刻,其结局就对整个情节发出强烈的召唤,情节也以一种无法阻遏的热情给予回应,并加速奔向故事的谜底。写作者叙事成熟的一种标志,便是对故事的有意延宕,以便情节充分展开,进而实现文学情绪的从容渗入。叙事延宕是调节写作节奏的减速器,其运用的合宜与否关系着写作的最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