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与初中物理素质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实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比较方便,也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的整体素质是由多种素质要素构成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物理学科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介入其他素质要素深入的互相渗透和相互的交织,使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素质结构。其内容包括:(1)思想道德素质。(2)物理科学知识素质教育。(3)物理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4)物理之美熏陶和心身品质的培养。总之物理学科素质教育是通过物理学科的教学,使人自身的素质结构完善和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策略确立的意义。
  所谓教学策略,布卢姆说:“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即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的差异,又确能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
  学科素质教育的策略与学科应试教育的策略的功能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策略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其教学效果当然也会不同。运用面向应试教育的策略,解决物理问题时,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死记硬背就行。但是,运用素质教育策略,则着力点在于物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境界是不同的。
  “物理情感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唤起学生热爱物理,追求物理知识的动因策略。现代心理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情感。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正如列宁所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学是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以情动人的教育。物理素质的情感教学策略是以物理情境的艺术化、情感化来唤起学生热爱物理学,体验物理之美,追求美的未来。
  三、物理情感教学策略的尝试
  物理情感教学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赫尔巴特指出:“情感和谐可以在两种情形下产生,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不让孩子们注意即机警地参加进去;或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接近自己的感情。”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曾获得过师爱唤起的学习情感的体验,一位学生在学习小结中写道:“您开始教我们物理时,我只是半信半疑的敬意——今天我除了当初的敬意,我还要竭力去吸取您吐露的点点滴滴,努力学习您的方法,揣摩捷径,实现目标。此时我真可谓天底下最幸运的人,仍在您的足下学习,真是天赐的。”该生升入高中后,物理成绩一直稳居一流。可见师生情感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是无限的,情感策略功力无比!
  物理情感教学以物理教学内容为本,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依托,善于发掘初中物理课本的情感教育潜能,使情理相融。初二年级物理入门,我利用一幅《21世纪一个月球上的新居民区——科学家设想》的插图引入新课,课上顿时十分活跃:“二十世纪真美妙”,“我们真幸运”,“科学家真过隐……”。就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中,同学们对学习物理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生,对美好未来的强烈追求按捺不住,仿佛孩子们和我都已成为月球上的“新居民”。其情感教育产生的效果,应试教育“望尘莫及”。
  物理情感教学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心。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思维的源泉。观察和实验是启迪物理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态及物理学科三个特点进行。(1)“物理是有趣的”。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不简单地向他们揭穿迷底,而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们那样去观察、去研究。这样,既可以解开长期困惑的谜而欢欣,还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即思维过程,领略实验获得成果的喜悦。充分运用实验的示范性,现象的趣味性和导语的艺术性,让学生在观察中觉得“过瘾”,产生“手痒”心理,最终忍不住要摸一摸、做一做。(2)“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观察生活,体验物理现象就发生在家里。如一位学生家长买回一套哈磁五行针,用起来很不自如。学习大气压知识后,他非常高兴地成为他妈妈的“小医生”。(3)“物理是很美的。”物理情感教学——追求情感转移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更高的审美情感中认识美的世界,创造美的世界。比如在教“杠杆”时就利用课文引语:“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这就是发现杠杆原理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应用这一美妙的科学设计开展教学,其情感转移美的效果十分理想。研究反射规律、折射规律,体验对称美;学习简单机械原理:杠杆、滑轮、轮轴都归并于杠杆,体验统一美;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时,从科学推理论证中,出入意料的得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科学结论,体验新奇美。教学过程中师启生发展到教与学的和谐美,这难道不是物理美的体验和升华又是什么?物理美?美哉!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目标要求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西方探索语言的方法要早于我们许多年,在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是使用古典拉丁文的,他们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甚至是学校传授的主课,而相应的,语言的学习方面也围绕拉丁文编出了多种语法、词典和
期刊
  目的:通过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病例的回顾总结,观察中医证型与患儿发病因素、实验室指标及肺部影像学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响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发病因
目的: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其特征性改变是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増厚。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M
课改以来,我们在推进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一个艰辛、漫长、痛苦与喜悦并存的历程。但即使这样,我们校本教研的发展状况也并非尽如人意,还存在很多误区,等待我们去跨越,去纠正。  一、走出概念误区,推进校本教研规范发展  1、校本教研和教师培养  教书是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中如果渗透着研究的意识和行为,那就不再是单纯的“教书”了,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了。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型,成为研究
期刊
摘要:如何融洽师生关系是老师们常谈的一个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我就我平时在融洽师生关系上的做法谈了十点看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 融洽 关系  什么是创新?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的2001年版《新华词典》里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  什么是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
所谓 “心困生”,是指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心理困难生,简称“心困生”。对于“心困生”,我们倘若放弃教育或教育不当,势必使他们更加落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公民素质的提高。挽救一名“心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如何做好教育和转化“心困生”,笔者现汇缬如下,
期刊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同时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想要说的是:“当一名班主任很辛苦,但当一名班主任也很快乐!” 如今,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呼唤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班主任的角色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构建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更是势在必行,如何让这种现代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在我的班级中得以体现,今天,我就对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跟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
期刊
自学能力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和赖以提高的重要条件,它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在课改的大潮下,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探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养成良好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语文学习的习惯很多,要培养自学能力,我特别注意要学生养成预习、质疑、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和渐入佳境,我们愈来愈感到兴趣培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好语文,不仅是掌握好一门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其内化为一种素养,外化为一种才气,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一方优质土壤。但是一个普遍严峻的现实是,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感兴趣,语文在学习中受重视的程度与作为母语应当受到的尊敬地位相比并不成正比。因此,如何让我们的语文在学生面前亲和起来、感性起来甚至率性起来,是摆在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