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手术显微镜下行微创巩膜扣带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2例(7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历时、术后的眼底和眼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平均用时(26.7±20.2)min。术后1周,68眼视网膜复位;3眼术后3 d视网膜下液仍未吸收,予以空气0.6 ml注入。2眼视网膜成功复位,1眼再次注入空气后视网膜复位。1眼加压脊前形成鱼嘴样缝隙,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随访期间,74眼中有2眼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均得到复位。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平均为1.32±0.37;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12±0.1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P<0.001)。

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经腹膜后路径微创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B超引导下经腹膜后间隙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SAP合并胰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7例患者穿刺置管后引流通畅,3~7 d淀粉酶恢复正常,2~4 d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好转;3例因坏死范围较大及置
目的探讨刺五加干预对大鼠的潜在保护/毒性作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刺五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刺五加组大鼠给予刺五加提取物31.6 mg/kg(相当于人类的生药量0.386 g/kg)灌胃,灌胃药物的容积为10 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均为1次/d,连续20 d。分别于灌胃1、5、10、15、20 d收集2组大鼠24 h尿液,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分析在新疆喀什地区应用羊膜治疗严重眼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因常见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角膜溃疡住院手术治疗的50例(50眼)为治疗组,2016年3月至9月因相同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角膜溃疡住院药物治疗的50例(50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率、复发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00%和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与阿德福韦酯(ADV)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LAM耐药联合应用ADV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CHB患者,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继续应用原治疗方案组(LAM + ADV组)和以LdT替换LAM组(LdT+ADV组),比较2组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24、48周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治疗超重和肥胖的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艾塞那肽与其他药物对照治疗超重和肥胖(伴或不伴糖尿病)、结局指标中包括一般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入选标准的RCT采用RevMan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25
目的总结我国近10年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以急性胰腺炎(AP)、复发、病因为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共3 980例患者(复发组1 231例,初发组2 749例)纳入研究。患者年龄、性别与AP复发无相关性;胆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