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浸润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10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胰腺IPMNs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浸润型胰腺IPMNs患者41例。患者术后参照胰腺导管腺癌化疗方案进行化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2月。分析指标:(1)随访情况:患者1、3、5年生存率。(2)预后因素分析指标: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直径、T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侵犯、切缘异型、组织病理学亚型、癌变病理学类型。(3)分层分析:对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随访情况:41例浸润型胰腺IPMNs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3~12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4个月。4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5%、39%。(2)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侵犯、淋巴结侵犯是影响浸润型胰腺IPMNs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χ2=5.996,11.55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侵犯是影响浸润型胰腺IPMNs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11,95%可信区间:1.271~7.614,P<0.05)。(3)分层分析:29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6.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7%、49%;12例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15%。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2,P<0.05)。
结论组织病理学亚型及癌变病理学类型对评估浸润型胰腺IPMNs患者预后价值有限,而淋巴结阳性是浸润型胰腺IPMN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