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异象”的意思是“奇异的景象”。所谓“异”,指的是不同,即与其他常见事物相比而言的特殊性。如果软件算是一个行业,PC、消费电子、电信则是不同的行业。与这些“不同”的行业相比,中国软件业确实有些令人称奇的现象。
中国软件界的展会特别多,堪称一大奇观。电信在中国IT业中稳坐第一把交椅,但是也只有一个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消费电子界,也只有一个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到了PC业,甚至现在连一个像样的大型展会都没有。
可是软件行业不同,北京有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大连有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成都有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南京有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这些会的模式大体类似:政府领导、企业高层、专家讲话,然后是企业展示和若干个分论坛。
我国软件产业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资格最老的软件展会已办到第11届。领导谈方针、谈政策,企业谈创新、谈理念、谈产品。各界人士一年里多次共聚一堂,一而再、再而三地交流切磋,个个都敬业。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最近谈到,我国软件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各种软件展会自然是功不可没。
娄勤俭还表示,“虽然我们的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创新能力,都与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业内人士都明白,娄勤俭说的是实话,也知道我们的电信业、PC业和消费电子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比软件业小。
于是,软件展会们多少有点尴尬。不过不要紧,办展会是好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解万岁呗!最令人伤心的是有人不体谅展会的苦衷。一些软件厂商就表示,除非有关部门强迫厂商参加,否则他们更希望参加与行业用户有机会直接沟通的会议。
争创“软件之都”是软件业的另一异象。传统IT,人们也就只是把“谷”挂在嘴边。比如,北京中关村有个“硅谷”,武汉有个“光谷”,大凡各地都喜欢把自已的高新区称为 “硅谷”。而所谓“都”,就比“谷”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谷”充其量只是城市的一个区域,而“都”则是全城,大连和北京等城市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软件之都”。
有都就有国,软件之国呼之欲出,好大的气魄!一不留神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大连在“软件之都”以前,有过“浪漫之都”的提法;北京在“软件之都”之前,有过“时装之都”的提法。于是就产生了疑问:“软件之都”排在其他“都”之前还是之后?这些“都”都是认真的吗?
没有国际知名品牌,是中国软件业的第三个异象。中国的软件业差不多是与硬件业同时起步的,也大谈过“以用促业”、“外包兴业”等著名战略,谈过中国人搞软件的种种优势。十多年过去了,在电信业,华为招牌响当当, PC业的联想已经近乎传奇,消费电子业的海尔也在国外打拼出一方新天地。然而政府大力扶持、展会密集轰炸的软件业,却始终给人几分政绩工程的味道,中国软件的品牌梦也不知何日能圆。
SAP没有走微软的路,班加罗尔也没有走美国的路。中国软件业的成功也不会套用美国和印度的路数。最近的几次展会上,中国的软件战略家们在创新名义下,大谈微软、SAP、班加罗尔。中国软件业真的是在创新吗?
中国软件界的展会特别多,堪称一大奇观。电信在中国IT业中稳坐第一把交椅,但是也只有一个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消费电子界,也只有一个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到了PC业,甚至现在连一个像样的大型展会都没有。
可是软件行业不同,北京有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大连有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成都有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南京有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这些会的模式大体类似:政府领导、企业高层、专家讲话,然后是企业展示和若干个分论坛。
我国软件产业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资格最老的软件展会已办到第11届。领导谈方针、谈政策,企业谈创新、谈理念、谈产品。各界人士一年里多次共聚一堂,一而再、再而三地交流切磋,个个都敬业。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最近谈到,我国软件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各种软件展会自然是功不可没。
娄勤俭还表示,“虽然我们的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创新能力,都与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业内人士都明白,娄勤俭说的是实话,也知道我们的电信业、PC业和消费电子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比软件业小。
于是,软件展会们多少有点尴尬。不过不要紧,办展会是好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解万岁呗!最令人伤心的是有人不体谅展会的苦衷。一些软件厂商就表示,除非有关部门强迫厂商参加,否则他们更希望参加与行业用户有机会直接沟通的会议。
争创“软件之都”是软件业的另一异象。传统IT,人们也就只是把“谷”挂在嘴边。比如,北京中关村有个“硅谷”,武汉有个“光谷”,大凡各地都喜欢把自已的高新区称为 “硅谷”。而所谓“都”,就比“谷”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谷”充其量只是城市的一个区域,而“都”则是全城,大连和北京等城市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软件之都”。
有都就有国,软件之国呼之欲出,好大的气魄!一不留神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大连在“软件之都”以前,有过“浪漫之都”的提法;北京在“软件之都”之前,有过“时装之都”的提法。于是就产生了疑问:“软件之都”排在其他“都”之前还是之后?这些“都”都是认真的吗?
没有国际知名品牌,是中国软件业的第三个异象。中国的软件业差不多是与硬件业同时起步的,也大谈过“以用促业”、“外包兴业”等著名战略,谈过中国人搞软件的种种优势。十多年过去了,在电信业,华为招牌响当当, PC业的联想已经近乎传奇,消费电子业的海尔也在国外打拼出一方新天地。然而政府大力扶持、展会密集轰炸的软件业,却始终给人几分政绩工程的味道,中国软件的品牌梦也不知何日能圆。
SAP没有走微软的路,班加罗尔也没有走美国的路。中国软件业的成功也不会套用美国和印度的路数。最近的几次展会上,中国的软件战略家们在创新名义下,大谈微软、SAP、班加罗尔。中国软件业真的是在创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