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具有教育功能的,且教育是多维度的,它既是对于学生的教育,又同时是对于教师的教育,更是对于整个学科教学发展历程的教育。本文从试图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教师和学科发展的教育功能出发,略谈一二,并试图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育功能]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认为,无论是小学音乐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其实最终都在成就一件事,即如何完成育人目标,换言之,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终究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实现情感教育层面的育人目标,且此处的育人不仅仅育的学生,还有教师,甚至还有学科层面的育人。
一、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
教过小学音乐的教师都知道,小学音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是: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造等。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可以获得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对于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态度、合作愿望以及对音乐与背后文化符号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表现形成等。
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感受和鉴赏音乐,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得到提升。即便是同一首曲子,不同的学生能听出不一样的感觉和效果,并引发一定的想像和联想。鉴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发现自我,尊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学生一旦进入了演唱的环节,尤其是主动演唱的环节,就意味着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度的提升,因为演唱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而作为教师为了保障学生审美的科学性和延续性,能做的便是想办法让学生唱的更好。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一般与唱歌、鉴赏相结合。即便是同一首曲子,用不同的器乐演奏出来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明白这点,学生就可以从自己内心出发,有选择性地接受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更能触动自己内心的器乐,并有效参与器乐的演奏。
识读乐谱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识记乐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记载音乐的过程,学生通过识记纪乐谱不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通过小学几年的音乐教学,学生会发现音乐不是死水一潭,更没有标准答案,而是不同的艺术载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是可以再创造的,而借此也将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之,在笔者看来,通过六年的连续性的小学音乐教育,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终将明白的是好的音乐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如各种乐器、各种类型),好音乐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真正的好音乐永远是教会人真善美的,并能够激发出学习者的等潜力,且能够真正触动人内心深处那根弦。
二、小学音乐教育对于教师的教育功能
教学总是相长的,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互動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思想必然会发生变化,并影响到其之后的教学行为中。
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将发生变化。除了那些自负的甚至是刚愎自用的老师以外,一般不会存在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老师。没有任何一种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是放置于四海而皆准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其自我认同和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可能会经历对自己的从满意到更满意,完善到更加完善的心路和情感历程。
其次,教师将对音乐课程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唱歌是音乐的一部分,但是音乐的内容绝不仅仅是唱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掘音乐之中的美,并借助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来引导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进而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再次,通过对于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授,教师对于音乐的选择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知道了真正的好音乐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一般来说,好音乐都是正能量的,或者挖掘人内心的真善美的部分,它将会引导人不断向前而非无病呻吟。
另外,好的音乐背后是有文化作为支撑的,教师在教学生欣赏、演奏或演唱好的音乐作品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要素,让师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价值。
三、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科发展的教育功能
只有通过一批批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音乐的学科教学才能得到更新和发展。教与学本身就是互动的过程,通过教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才能进行实践和反思,进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另外,音乐学科的发展也能够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陈震琴.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儿童性格培养的作用[J].情感读本,2018,6.
[2]郑新玲.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03.
[3]王俊霏.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1.
[4]常晓英.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实施[J].北方音乐,2017,10.
[5]孔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7,1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育功能]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认为,无论是小学音乐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其实最终都在成就一件事,即如何完成育人目标,换言之,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终究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实现情感教育层面的育人目标,且此处的育人不仅仅育的学生,还有教师,甚至还有学科层面的育人。
一、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
教过小学音乐的教师都知道,小学音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是: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造等。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可以获得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对于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态度、合作愿望以及对音乐与背后文化符号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表现形成等。
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感受和鉴赏音乐,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得到提升。即便是同一首曲子,不同的学生能听出不一样的感觉和效果,并引发一定的想像和联想。鉴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发现自我,尊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学生一旦进入了演唱的环节,尤其是主动演唱的环节,就意味着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度的提升,因为演唱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而作为教师为了保障学生审美的科学性和延续性,能做的便是想办法让学生唱的更好。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一般与唱歌、鉴赏相结合。即便是同一首曲子,用不同的器乐演奏出来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明白这点,学生就可以从自己内心出发,有选择性地接受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更能触动自己内心的器乐,并有效参与器乐的演奏。
识读乐谱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识记乐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记载音乐的过程,学生通过识记纪乐谱不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通过小学几年的音乐教学,学生会发现音乐不是死水一潭,更没有标准答案,而是不同的艺术载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是可以再创造的,而借此也将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之,在笔者看来,通过六年的连续性的小学音乐教育,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终将明白的是好的音乐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如各种乐器、各种类型),好音乐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真正的好音乐永远是教会人真善美的,并能够激发出学习者的等潜力,且能够真正触动人内心深处那根弦。
二、小学音乐教育对于教师的教育功能
教学总是相长的,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互動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思想必然会发生变化,并影响到其之后的教学行为中。
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将发生变化。除了那些自负的甚至是刚愎自用的老师以外,一般不会存在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老师。没有任何一种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是放置于四海而皆准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其自我认同和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可能会经历对自己的从满意到更满意,完善到更加完善的心路和情感历程。
其次,教师将对音乐课程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唱歌是音乐的一部分,但是音乐的内容绝不仅仅是唱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掘音乐之中的美,并借助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来引导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进而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再次,通过对于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授,教师对于音乐的选择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知道了真正的好音乐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一般来说,好音乐都是正能量的,或者挖掘人内心的真善美的部分,它将会引导人不断向前而非无病呻吟。
另外,好的音乐背后是有文化作为支撑的,教师在教学生欣赏、演奏或演唱好的音乐作品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要素,让师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价值。
三、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科发展的教育功能
只有通过一批批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音乐的学科教学才能得到更新和发展。教与学本身就是互动的过程,通过教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才能进行实践和反思,进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另外,音乐学科的发展也能够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陈震琴.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儿童性格培养的作用[J].情感读本,2018,6.
[2]郑新玲.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03.
[3]王俊霏.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1.
[4]常晓英.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实施[J].北方音乐,2017,10.
[5]孔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