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之后,何时不再心慌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荒”现象由来已久,若干年前便已在个别城市出现。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多个地区的医院出现“血荒”,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50多个供血不足,一些医院甚至因为缺血停掉了80%的手术,还有的患者一个月内手术被推迟6次!在一些医院,互助献血的比例达到了手术用血量的80%。

  血到用时方恨少
  出现“血荒”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导致“血荒”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消耗较快增长和供应相对不足。
  消耗增长快: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正在快速地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机构的扩张,还体现在医疗技术的革新,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医疗技术能力的飞跃发展、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百姓就医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看不上的病、治不了的病、瞧不起的病,如今都逐步解决了。手术量的增加、手术难度的增加、治疗性用血的增加都导致临床用血的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民众对于就医的需求也随之增高。血液,作为关键时刻救命的武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临床各种各样的患者中去。
  供应相对不足:采血渠道单一
  1998年,我国正式实施《献血法》,将过去的义务献血制度变革成无偿献血制度。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相关知识的传播,人民群众献血意识有所上升。全国献血总量已由1998年的不足1000吨,提高到了2014年的近4400吨;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2014年居民献血率提升至0.95%,人均献血量为3毫升。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献血率要达到1%;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1.5%。但实际上2015年献血人次比2014年仅增长21万人次,1%的目标尚未达到。
  但即使与往年相比我国居民献血率有了大幅提升,仍然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3%标准。与我国毗邻的日本每年的国民献血率为4%,人均献血量为16毫升;美国为5%,人均献血量为20毫升;而我国台湾民众献血率高达8%,人均献血量249毫升。这就显露出了我国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过低,农民工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由此造成的采血渠道过于单一。其后果便是:这两个主力献血群体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学生放假、春节时农民工返乡等,都有可能引发一场供血危机。
  献血机制亟需完善
  首先,无偿献血的来源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分析往年某二线城市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就能发现,国家公务员在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很少参加。目前,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90%,而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全年无偿献血人数的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仅只有1.2%。
  “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国家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献血无害’的宣传又怎么能说服人?”这其实是很多人的心声。现在很多人对献血存有恐惧心理,主要是怕危及自身健康。在这方面,医务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应当带头做出表率。献血车不应当只进高校,还应当进社区、进政府、进企业。
  领导和公职人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最应当站出来献血的阶层却不作为,这让公众对义务献血这件事产生了疏离。
  其次,加大对无偿献血的鼓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余成普分析说,就普通群众而言,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人群单一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显然是错误的。他说:“无偿献血的鼓励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已经献过血的人肯定会寒心。”
  此外,政府应当加大对血液中心的硬件投入力度,比如多购买一些采血车,扩大采血范围。
  献时容易用时难
  义务献血在我国举步维艰,与我们的公共献血机制不透明、用血机制不合理也密切相关。公众不了解自己献的血最终到了哪里,献血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是否真能如宣传所说可以免费用血?公众对这种机制严重缺乏信心。大家会担心自己的无偿献血被高价卖掉甚至被倒掉。被倒掉的原因在于,血小板的寿命只有10日,红细胞的寿命是120日。血液被采上来后必须迅速分离、保存,一旦运输有差池,使用不及时,就只能浪费掉。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时,大量民众献血,短时间内用血量又没有那么大,导致大量鲜血被倒掉。
  很多人感受到献血很方便,但是用血很困难,虽然《献血法》中承诺,达到一定数量之后献血人可以免费用血,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医疗机构都以各种理由或门槛拒绝或者不履行。
  曾有网友发过题为《艰难的血液报销之路,我想我以后不会再献血了吧……》的帖子。帖子中说,他几年累计献了1600毫升血液,在家人生病之际,高昂的医疗费用中其中包括一部分用血的费用。想起自己曾经献过1600毫升的血,作为直系亲属的家人可以享受“献一还一”的政策,为此,他开始了艰难的血液报销之路。然而,用完血去报销不是这个不对就是那个错了。因为该网友是在南京献血、在外地用血,往来报销凭据都是靠快递。
  “因为献血的时候不知道,原来江苏省血液中心和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是不同的系统,所有资料都必须要两份,后来发现发票复印件也要盖章,再让家里找医保处重新拿出来原件复印、盖章,再寄过来。接下来又是发票不相符合,要医院再在上面签字。而且,不止要医保处的章,还要财务章,并要写上报销流程……”总之,各种门槛、各种制约。
  这个帖子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跟帖,大家对此遭遇深表同情。   有人认为,既然献血不受地域限制,程序也很简单,用血报销同样应该如此。也有人建议,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在医院用血时,就应该直接抵扣掉这部分费用,免得二次报销的麻烦。
  对于网友反映的问题,南京市血液中心负责人表示,“现在用血报销确实必须到所献血的血液中心报销,如果献血者累计献血超过800毫升,而且不是在同一家血液中心献的,则由各血液中心按比例报销。”该负责人承认,目前用血报销确实只能到献血的血液中心,不能在医院用多少直接扣抵,“因为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只有在献过血的血液中心才有,医院对此并不掌握。”而且,“献血报销比例全国各省市并不一致,有的人可能是在南京献血但是在北京用血,如果直接在北京医院抵扣,按照哪个标准执行也是问题。”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前各血液中心也尚未联网,信息无法共享,这就导致献血者必须回到献血地报销。
  这个帖子同样引起了大家对用血要花钱买这个现状的“愤慨”,多数人认为,既然血液是志愿者无偿捐献的,那么,患者在用血时就应该无偿使用,否则就是相关部门从中牟利。
  对此,该血液中心负责人解释说,“无偿献血者用血都是无偿的,我们只是帮献血者把他们的血储存在那,本人献血按照献一还三报销,如果献血累计超过800毫升,则可以享受终生免费用血;献血者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和子女)则可以享受“献一还一”的政策。今后不论他或其家人需要用血,不管是18岁还是81岁,我们都会按照规定无偿偿还。”对于那些自己和直系亲属都没有无偿献血的人,在用血时收的也并非血液的钱,而是血液的检测、储存、运输和保存等费用。“血液抽回来后,首先要接受艾滋病、梅毒、丙肝等20项检测,再加上血袋、储存、运输等费用,所以费用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而至于成分用血要比全血贵很多,是因为采集成分血所用的袋子一个就要900多元。”
  “血托”:钻政策的漏洞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血荒”的背景下,本被法律所禁止的血液买卖,也在“血托”的操控下野蛮生长。
  往年也就一两例互助献血的北京医院,今年开出了十多张互助献血单。在一些医院,互助献血的比例甚至达到了手术用血量的80%。但是,“在我们医院,八成以上的互助献血都是血贩子在操作。”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坦承。
  据了解,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全市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患者换用所需的等量血。
  在血液中心互助献血时,需要出示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但在医院输血科很容易拿出这张申请表,而血液中心也不会对献血者与患者的亲属关系进行核实,导致“血托”买卖血源有漏洞可钻。
  这些被称为“血托”的人,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一些医院及血液中心不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是导致“血托”行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知情人介绍,很多“血托”是被拉去低价有偿献血后开始入行的,被“血托”拉去献血的人,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者贫困学生,毕竟“献血能拿点钱挺好的”。“血托”找人献血,完全不会考虑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在献血者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的情况下,“血托”会怂恿献血者向医生隐瞒实情,以获得献血资格。
  在成规模的“血托”团伙中,每人都有具体分工。其中,“大头”主要负责和患者家属谈好用血需求量和价格。之后,“大头”手下的“血托”开始联系献血人。“大头”联系家属,一般是在血液中心献血大厅,见有人拿着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就上去搭话。家属通过“血托”拿到血后,会告诉别的病友,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血托”的“业务量”。
  知情人称,献血人在血液中心抽血检查合格后,血液中心按照家庭互助方式登记采血,之后,家属给“大头”交钱,“血托”得到“大头”指令后,给献血人一定的现金。
  而对家属来说,找“血托”也实属无奈,花点钱买到血,早点动手术早点好,不然住院更花钱。
  对“血托”现象,血液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家庭互助献血中,“不管是儿女,或者近亲、远亲,都是可以来献血的。”但是在确定献血人与患者的真实亲戚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血液中心会要求家属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医院提供的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血液中心也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献血前检测。献血者应针对身体状况自我审核,决不能听信“血托”诱导。一旦填写虚假的个人材料,抽血中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北京市卫生局称,卫生部门此前曾联合公安部门对“血托”进行过打击,他们会继续联合执法部门对“血托”进行查处,同时加强对医院等卫生部门献血、用血行为的监督。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储血用血稳定
  解决“血荒”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变无偿献血体系不透明的机制,因为信任危机就产生于此。透明化血液采集、存储、调配、使用的各个环节,让公众看到血液采集的卫生标准与措施,血液的保存情况及其最终用途,树立起公众对于无偿献血制度的信心。这样才能使更多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行列,从源头上改变“血荒”状况,切断“血托”的利益链条。
  “血荒”的存在,对于公众的医疗安全存在相当大的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保证整个社会储血用血的稳定。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何兵表示,除了要对献血、用血机制进行透明公开以外,还要从优化血源的储备和调配做起。因为血液不能储存时间太长,所以应该建立一种联网的联络机制,通过网站或者其他途径随时发布储血的状况,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状况。当实际储血量低于平均储血量时,就向潜在可以献血的民众发出求助。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困扰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近年有年轻化的趨势。帕金森病有比较典型的肢体表现,而嗅觉下降、失眠、便秘等表现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有统计数据显示,临床上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逾八成,但因为很多人对帕金森病认知程度不深,再加上该病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很多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被漏诊,继续“潜伏”在健康人群中。  42岁的赵先生就是因为嗅觉下降被诊断出来的例子。半年前他
老黄今年68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学位,是海归高智商人士。40岁即获重任,但商场如战场,由于老黄一次决策错误,公司不仅利润锐减,而且出现亏损,这笔账当然要算在老黄身上,他被断崖式降级到普通员工,从以前大家听他的变成他要听别人的。在此情境下老黄心理开始不平衡,闷闷不乐,不到55岁就提前辞职退休。刚开始时妻子儿子安慰,孙子绕膝,尚有天伦之乐。但近5年来,老黄变得沉默寡言,对家人日趋
夫妻和谐幸福就是能高兴地、满意地共同生活。但事实上,不论一同生活多长时间,没有哪对夫妻对待每个问题都是观点一致的,不会总是同时有同样的需求。重要的是当关系出现危机时,彼此能改变态度解决问题。下面这个问卷是与夫妻关系和谐与否有关的,你可以自己回答,但最好是夫妻能一起做,各自打分,以便你们知道如何调整彼此的需要。  夫妻关系问卷调查表  1.空闲时间你是与伴侣一起度过吗?(多数是,2分;有时是,1分;
等3个半分钟夜里醒来在床上先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经过3个半分钟,再起床去排尿。吃香菇炖红枣取上等陈香菇、红枣各40克,冰糖20克,鸡蛋2个,一同
近期有患者问到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所谓病毒性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感染病毒后导致心肌发炎。基本的发病机理就是这样。那么是哪些病毒呢?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和肠道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病毒性心肌炎常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10多天或者1个月后,那么如果你在感冒或者腹泻之后约10多天出现胸闷、心慌、活动后气促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是否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