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大型主一肺侧支动脉术后的管理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室间隔缺损及大型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肺动脉闭锁(PA/VSD/MAPCAS)是一种较罕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本症仍然是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难题。这也对术后的监护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院小儿外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了70例室间隔缺损及大型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现将其术后处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患儿:女,22d。孕2产2,孕36周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生后发现心脏外露。父25岁,母22岁,兄3岁,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体温35℃,呼吸22次/min,脉搏130次/min,血压73/46mmHg(1mmHg=0.133kPa),体重2.7k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0.72。口唇发绀,心脏位于胸腹壁,突出皮面,可见搏动,心率13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Ⅱ/6级收缩期
期刊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办的“严重结构畸形围产期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将于2009年10月17日~2013举办。本学习班讲述胎儿、新生儿外科各系统、各类常见、危重疾病的产前诊断、转归及治疗,并包括新生儿转运、感染、营养及影像学等相关知识,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本院治疗经验总结。学习班除特请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教授授课外,还结合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13届亚太儿科会议,届时有多名外国专家就小儿外科热点话题分做
期刊
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23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岁.患儿都有确切外伤史,伤前均无神经中枢疾病史,一切生活正常.头部CT显示伤侧12例额颞顶叶、7例额颢叶、4例颞枕叶梗塞表现,在早期(发病10 h以内)主要表现为患侧脑室受压变形,脑池、脑裂变窄,
期刊
目的 观察浸浴结合人工生物敷料和血小板胶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有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56例患儿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儿浸浴后,用血小板胶喷洒于创面,将生物敷料覆盖于创面行半暴露疗法,用血小板胶喷湿敷料2次/d,每2至3d浸浴1次并更换敷料;对照组创面消毒后仅以单层碘伏纱布覆盖行半暴露疗法。1个疗程(10d)结束后,比较二组患儿的治愈率、有效率、创面细菌学情况及相
期刊
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的时节,第二届江浙沪小儿外科学学术会议暨2009年浙江省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于9月24日至27日在杭州萧山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协办。会议共收到论文357篇,参会人数220人,大会分普外与新生儿、泌尿与肿瘤、小儿骨科、小儿心胸、小儿神经等5个分会场进行交流,
期刊
由卫生部内镜技术考评委员会和小儿内镜外科专业委员会筹委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承办的第20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第1次小儿内镜外科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年6月29日-7月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将邀请国际著名小儿外科专家香港大学副校长谭广亨教授及美国丹佛儿童医院Rothenberg教授等作专题报告,国内著名小儿腹腔镜外科专家也将就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各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专题讲座。会议还将展开有关规范小
期刊
为推广和普及儿童便秘诊治与护理知识,更新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法选择及结肠灌洗的新理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拟于2009年9月下旬在同济医院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便秘诊治与护理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8—14—02—010(国),2009—04—13—078(国)]。届时将邀请国内小儿外科知名专家讲学、手术演示、及护理操作技术指导。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和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论坛”将于2010年4月26-30日在上海复宣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同时承办“2010年世界小儿神经外科学习班(ISPNcourse)”及“神经内镜操作培训班”,邀请了世界小儿神经外科学会(ISPN)现任主席黄棣栋,
期刊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8月22日至25日在贵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进行各专业学组的专题报告及学术讨论。
期刊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大约为1:2000-5000。其中病变累及全部结肠甚至包括部分回肠为全结肠型巨结肠,约占先天性巨结肠的2G,患儿多表现为回肠梗阻,常规灌肠往往难以有效缓解症状。既往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大多采用Martin法、Boley法或Kimura法等,但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