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与学校政治思想 教育及学生的世界观培养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 把当前的英语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 学生提出大期望,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大目的。这个大期望就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都能成为社 会的有用人才。”大期望提出之后,把学生按英语学习成绩分为优、中、低三个档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 不同的期望。
优等生类学习动机较明确,学习劲头足,自信心强而持久,对他们的期望要定得偏高一些,即属于“跳一 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类型。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的,有的没有达到,这时要及时总结评价。 对达目的者应再提出新期望,对没达目的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对其获得的成功及时予以鼓励, 这种方法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后,当他们达到目的时,回头一望,自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中等生类,在分析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的(即提出大期望), 主要采取“最优等生战略”,把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有一些他们各自的强项与优等生比较,会使 他们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顿生赶超优等生的心理,这时再趁热打铁,提出期望(包括长、短期) 。期望确定之后,就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而不能像对待优等生那样,进行最终的成果分析,因为那样 可能太迟,起不到好效果。只有及时帮助其校正学习方法上的偏差,才能使“五分钟热度”变成长期的动力, 才能使中等生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赶超优等生,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动力,增 强实现大期望的信心。
通过这样的分档对待,在班集体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期望 ,在期望的鼓舞和优等生的带动下,学生们自觉地学习,沿着期望阶梯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奔向更新 的高度。
(二)强化期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化期望就是及时利用已实现的短期期望来强化学生对实现中、长期期望的信心,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而其它学科较差; 对这样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期望教育,结合迁移规律,用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包括学习方法与学习态 度)或其它时间段的成绩来影响其现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实现期望的自信 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
(三)分解期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分解期望就是将一个具体的期望分散开来,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环环有目的,节节有期望,针 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期望,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实际上是一个用小期望来引导学生产 生求知欲的过程。
通过把具体的期望分散化,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再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予以暗示、鼓励,促使学 生自己得出结论,概括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这样更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克服的困 难愈大愈多,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二、期望教育的效果检验
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 普遍心情较好,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对新知识掌握快,运用熟练,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 ;而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因而导致学习成 绩下降,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实验证明期望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应加以推广和使用。
三、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望教育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下几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
(一)期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
英语教学中期望的提出应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所及的基础上,不能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否则就可能犯揠 苗助长的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有限的,过分强调则容易导致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也会使学生产生强 烈的挫折感。期望也不能定得太低,因为轻而易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思想上放松,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提 高。
(二)期望质不能太低
期望质即期望的质量。英语教学中的期望一定要有政治高度,有大局和宏观的思想,使学生在崇高的大期 望下学习,不能局限于超过某一个学生,实现某一上小目标上。否则就太狭隘和低级了,不利于贯彻落实党的 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出实现期望的时间应合理
实现期望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使这个期望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不能 太长,使人感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也不能太短,使人感到太仓促,压力太大。应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 学习实际合理确定,并结合期望值分段调整,以求完美。
(四)提出期望的方法亦需灵活
提出期望有多种形式,不仅限于英语教学的某一环节。对个别学生的期望可以在集体场合,也可在个别谈心时进行 。具体方法可以用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诸如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需要注意的是,“反期望”的提出一定要 审慎。所谓反期望是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他们智力较好但不用心学习,应在充分了解使其学习差的非智力因 素的基础上,提出反期望即“激将法”,使其对老师的反期望产生对抗情绪,形成一定要扭转老师这种印象的 心态,并能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发奋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就是成功的“反期望”,不然则不利于学生的成 长和师生间感情的培养,所以在运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与学校政治思想 教育及学生的世界观培养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 把当前的英语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 学生提出大期望,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大目的。这个大期望就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都能成为社 会的有用人才。”大期望提出之后,把学生按英语学习成绩分为优、中、低三个档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 不同的期望。
优等生类学习动机较明确,学习劲头足,自信心强而持久,对他们的期望要定得偏高一些,即属于“跳一 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类型。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的,有的没有达到,这时要及时总结评价。 对达目的者应再提出新期望,对没达目的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对其获得的成功及时予以鼓励, 这种方法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后,当他们达到目的时,回头一望,自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中等生类,在分析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的(即提出大期望), 主要采取“最优等生战略”,把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有一些他们各自的强项与优等生比较,会使 他们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顿生赶超优等生的心理,这时再趁热打铁,提出期望(包括长、短期) 。期望确定之后,就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而不能像对待优等生那样,进行最终的成果分析,因为那样 可能太迟,起不到好效果。只有及时帮助其校正学习方法上的偏差,才能使“五分钟热度”变成长期的动力, 才能使中等生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赶超优等生,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动力,增 强实现大期望的信心。
通过这样的分档对待,在班集体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期望 ,在期望的鼓舞和优等生的带动下,学生们自觉地学习,沿着期望阶梯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奔向更新 的高度。
(二)强化期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化期望就是及时利用已实现的短期期望来强化学生对实现中、长期期望的信心,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而其它学科较差; 对这样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期望教育,结合迁移规律,用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包括学习方法与学习态 度)或其它时间段的成绩来影响其现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实现期望的自信 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
(三)分解期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分解期望就是将一个具体的期望分散开来,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环环有目的,节节有期望,针 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期望,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实际上是一个用小期望来引导学生产 生求知欲的过程。
通过把具体的期望分散化,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再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予以暗示、鼓励,促使学 生自己得出结论,概括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这样更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克服的困 难愈大愈多,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二、期望教育的效果检验
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 普遍心情较好,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对新知识掌握快,运用熟练,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 ;而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因而导致学习成 绩下降,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实验证明期望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应加以推广和使用。
三、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望教育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下几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
(一)期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
英语教学中期望的提出应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所及的基础上,不能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否则就可能犯揠 苗助长的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有限的,过分强调则容易导致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也会使学生产生强 烈的挫折感。期望也不能定得太低,因为轻而易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思想上放松,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提 高。
(二)期望质不能太低
期望质即期望的质量。英语教学中的期望一定要有政治高度,有大局和宏观的思想,使学生在崇高的大期 望下学习,不能局限于超过某一个学生,实现某一上小目标上。否则就太狭隘和低级了,不利于贯彻落实党的 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出实现期望的时间应合理
实现期望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使这个期望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不能 太长,使人感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也不能太短,使人感到太仓促,压力太大。应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 学习实际合理确定,并结合期望值分段调整,以求完美。
(四)提出期望的方法亦需灵活
提出期望有多种形式,不仅限于英语教学的某一环节。对个别学生的期望可以在集体场合,也可在个别谈心时进行 。具体方法可以用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诸如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需要注意的是,“反期望”的提出一定要 审慎。所谓反期望是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他们智力较好但不用心学习,应在充分了解使其学习差的非智力因 素的基础上,提出反期望即“激将法”,使其对老师的反期望产生对抗情绪,形成一定要扭转老师这种印象的 心态,并能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发奋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就是成功的“反期望”,不然则不利于学生的成 长和师生间感情的培养,所以在运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