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Q-TOF-MS分析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差异,该文以不同种源的艾与宽叶山蒿的叶和绒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了样品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标志物,并利用UPLC-UV同时测定了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 表明宽叶山蒿与艾所含主要成分类似,主要为绿原酸类和黄酮类,除个别成分的有无区别外主要是含量高低上具有差异.艾中的高车前素未在宽叶山蒿中检测到,夏佛塔苷、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为艾叶与宽叶山蒿叶的差异性化合物,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棕矢车菊素为艾绒与宽叶山蒿绒的差异性化合物.艾中棕矢车菊素和夏佛塔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宽叶山蒿野生比栽培的异绿原酸A含量高.该方法成功评价了宽叶山蒿与四大名艾的整体质量,为宽叶山蒿的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该研究针对蕲艾种植时期不明确,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植株中、下部枯叶严重,田间产、质量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年
为指导蕲艾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采收,该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叶位和叶龄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适当稀植能促进蕲艾植株茎粗增加,叶间距紧凑,叶片增大,枯叶率降低,
该研究收集湖北蕲春和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不同产地的艾叶,并购买蕲春药材市场市售艾绒,用相同的方法将不同产地艾叶制备成不同叶绒比等级的艾绒,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艾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