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瞩目/署名 纤细/芊芊 僵硬/缰绳 心魂惊骇/言简意赅
B.譬喻/癖好 肴馔/编撰 差错/差劲 谆谆教诲/风俗淳朴
C.舟楫/作揖 憎恶/馈赠 星宿/露宿 妄自菲薄/霪雨霏霏
D.攒积/攒聚 晦涩/教诲 包扎/扎营 锲而不舍/生死契约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妥贴 婉约 浮想联篇 沧海桑田
B.书籍 遵循 一愁莫展 拈轻怕重
C.真谛 振灾 任重道远 摧枯拉朽
D.闲暇 夙愿 趋之若鹜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法治作为现实世界的最大社会共识,__也是网络发展的共识,__是网络健康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保障。__,无秩序则最终导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发展,都是因为网络法治的__,导致问题频发,法治已成为网络发展的最迫切呼唤。
A.同样 甚至 无法治则无秩序 滞后
B.甚至 同样 无秩序则无法治 落后
C.同样 甚至 无法治则无秩序 落后
D.甚至 同样 无秩序则无法治 滞后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方,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B.《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荒岛上救起的土著人星期五成为他的忠实仆人和朋友。
C.《名人传》中,贝多芬命运坎坷,备受磨难却迎难而上。“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D.《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饱尝了暴躁凶狠的外祖父给他带来的痛苦,而外祖母用仁慈关爱唤起了阿廖沙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5.古诗文默写(8分)
(1)蒹葭萋萋,____。(《诗经·蒹葭》)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4)诗人常常借助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愁苦之情。“____,____”借丝麻抒发离别之苦(李煜《相见欢》);“_____,_____”借落花、归燕抒伤感之愁(晏殊《浣溪沙》)。
6.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_____。
①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②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③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④的确如此,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⑤更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A.④①③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 素有“戏窝”之称的河南,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传统剧种之外,还有40多种遍布全省各地的地方剧种。河南省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稀有剧种就有2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4个,如宛梆、目连戏、二股弦、柳子戏等。据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省内至少存在36个稀有剧种。这些剧种面临着无戏可演甚至后继无人的窘况。内乡县宛梆剧团团长刘铁民说,老一代演员离世,新演员尚未成长起来,稀有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技艺正在渐渐失传。太康县道情剧团团长张天印也表示,如今不少年轻人甚至连道情戏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如果不在了,剧团也就散了”。
材料二 新华网河南频道2012年12月26日电
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24日在郑州启动。在未来两年内,河南将全面完成稀有剧种的保护工作,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中原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据介绍,这一抢救工程将通过开展传统剧目复排、剧本和乐谱整理出版、相关实物征集收藏、历史求证与现状调查、影像录制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河南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出河南省稀有剧种的现状。(4分)
(2)请你为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6分)
来自天国的小雪花
①今天早晨,隔壁病房那个9岁的女孩走了,听说她和麦加得的是一样的病。她说长大了要嫁给麦加哥哥,可是还不到一个星期,她就走了。她的妈妈像疯了一样。呼天抢地,可能整个大楼里的人都听到了吧!她妈妈发出的声音撕心裂肺,让人听了心里发紧。
②麦加想喝水,却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他下床四处寻找,看到妈妈躲在走廊拐角的地方。偷偷地用纸巾擦眼泪。麦加知道妈妈是怕自己看到,所以只能躲在病房外面。
③麦加一直以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最能干的人,所有的难题到了她手里都会迎刃而解。可是今天妈妈哭了,哭得很伤心。妈妈可能是由隔壁的女孩想到他了吧?麦加心中有些难受,他不仅不能带给妈妈快乐,反而带给妈妈忧伤。
④……这个问题让麦加无比纠结。 ⑤没事的时候,麦加喜欢在床上玩手机。那天,他随手拨了一个号码,然后对着电话说:“爸爸,你怎么这么久不回家?我想你了。”电话那端,一个男人愣怔了一下。然后回他:“孩子,你认错人了。”
⑥挂了电话,他吐了一下舌头,心兀自有些跳,打电话骚扰人家,还恶作剧地叫一个陌生的男人“爸爸”,他是第一次干这种蠢事。妈妈说爸爸出差去了,其实麦加知道,自己没有爸爸,他出生没几天,爸爸就去世了。妈妈怕他自卑,所以对他撒了谎,他知道妈妈心里苦,所以假装不知道,可是假装这活儿,真的很辛苦。
⑦麦加第二次给那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那个男人有些不耐烦,他说:“我没有孩子,我还没有结婚,你一定是记错电话号码了。”放下电话,麦加有些抑郁,他想找个爸爸,看来这事儿挺难。
⑧麦加第三次给那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不等他开口赶紧说:“爸爸,我生病了。住在医院里,你能来看看我吗?我想你。”电话那端的人犹豫了一下,然后问他住在哪家医院几号病房。
⑨a隔天,天晴了,阳光照射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麦加倚在床头,等待吃药、打针、化疗,等待的间隙,他拿出手机准备给那个陌生的“爸爸”打电话。谁知这工夫。病房的门开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和妈妈一起走了进来。
⑩那男人坐在病床边,摸着麦加的头,有些拘谨地说:“儿子,听说你病了。我从外地赶回来看看你。你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他手里拿了一个硕大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童话书、漫画书……
⑩那些书,麦加以前在学校旁边的书店里都看到过,他非常喜欢,好多次都想跟妈妈要钱买。可是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赚钱养家。所以他一直没敢开口。猛然间看到这些书就摆在眼前,他的眼睛有些湿润,心中喜欢得不得了,摸摸这本。看看那本。
⑩麦加跟妈妈说:“你先出去,我跟爸爸说几句话。”妈妈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转身出去了。
⑩其实,这个陌生的男人他认识,他在麦加他们学校旁边开了一家书店,人长得老帅了,更重要的是心眼好。同学们去买书,他从来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斤斤计较,大家都很喜欢他。要命的是,麦加认识他,可是他不认识麦加。
⑩麦加想了想,对他说:“我生病了,好的概率不大。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妈妈,她看上去很坚强,其实她的内心很柔软,需要人照顾。我觉得你人好,想让你当我的爸爸,替我照顾我妈妈,可以吗?你考虑一下,别急着答复我。”
⑩男人哽咽起来,他说:“儿子,我答应你的要求,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儿,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你妈妈可以没有我,但是不能没有你。”
⑩开书店的叔叔答应了麦加,答应替他照顾妈妈,麦加咧开嘴笑了。这是这个冬天以来,麦加听到的最温暖最开心的话。可是不知为什么,他的眼中会有泪流出来。
⑥b窗外,一朵一朵的小雪花儿,晶莹剔透,满天飞舞。他想,自己也是一朵来自天国的小雪花吧?被这世界的温暖融化了。
(积雪草/文,选自《小小说月刊》2013年第3期,有改动)
8.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_____
9.第④段“……”处省略了麦加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3分)
_____
10.第(1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
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
12.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本文题目“来自天国的小雪花”的理解。(4分)
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3分)
新国标下的牛奶还能喝吗?
①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很少有食品像牛奶那样能刺激消费者的神经,一有风吹草动就引起一阵恐慌。这次风波的起因是新的生乳国家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已实施了一年。突然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是因为一位地方奶业协会理事长称该标准“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旧国标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新国标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这位“中国奶业第一炮筒”说:“很少的蛋白质,那么多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②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我们先来看蛋白质的含量,新国标每百克牛奶比旧国标少了0.15克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一天1千克体重大约需要补充0.8克优质蛋白质,也就是说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一天需要的优质蛋白质为48克。与此相比,新国标中牛奶少掉的那0.15克蛋白质是可以忽略的。在食物中也微不足道,一个鸡蛋就含有大约6克优质蛋白质。何况这是达标牛奶的下限,生牛奶中蛋白质的实际含量在2.8%~3.2%。
③人们更关心的是牛奶中的细菌含量。“没想到牛奶里每毫升细菌总数多达200万个”是让很多人感慨并恐慌的原因。一般人没有注意到,“每毫升细菌总数多达200万个”指的是奶农卖给奶厂加工用的生乳,而不是供消费者喝的牛奶。消费者喝的牛奶是已经经过消毒、灭菌的,细菌数量已大为减少甚至基本没有。目前牛奶的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钟或在72℃保持15秒),一种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在135℃以上保持数秒)。巴氏消毒法不能完全灭菌。国标规定按这种消毒法生产的巴氏杀菌乳细菌数每毫升不能超过3万个。超高温瞬时灭菌可以做到完全灭菌,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灭菌乳(常温奶)按国标必须做到商业无菌。所以我们每天喝的牛奶里究竟有多少细菌,并不取决于生乳中的细菌数量,而取决于它是否能达到奶制品的国标。
④牛奶中的微生物有的是对人体无害的,例如乳酸菌、酵母菌:有的则是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它们能引起食物中毒,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牛奶富含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被污染,致病菌会很快繁殖,甚至产生毒素。消毒可以杀灭致病菌,却未必能够破坏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这是因为有的细菌毒素耐热。例如沙门氏菌的毒素受热75℃经过1小时仍有毒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更厉害,煮沸30分钟还有毒性。2000年日本发生“雪印牛奶中毒事件”,1.4万人因食用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乳制品而中毒。一名84岁的老太太并发其他疾病去世。该事件的罪魁祸首被认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因为该厂生产设备没有按规定定期清洗而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 ⑤因此有必要在标准中制定致病菌的指标。旧国标规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奇怪的是新国标却删除了这一指标。如果要抨击新国标“不顾消费者健康”,质问为何删除致病菌指标才更有道理。国标实际上只是最低标准,地方、企业完全可以在国标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的生乳收购标准,至少应该把“致病菌不得检出”列入。
⑥这场生乳国标风波隐含着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巴氏奶因为没有完全灭菌,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在一周左右。如果生乳中细菌含量过高,对巴氏奶的生产和保质都不利。“中国奶业第一炮筒”认为巴氏奶保留了牛奶中的活性物质+常温奶只剩下“活性物质的尸体”;巴氏奶中总乳球蛋白变性率低,常温奶的总乳球蛋白几乎完全变性,失去了营养成分;常温奶中的钙焦化了,喝的钙没有生命力了,喝了白喝等。
⑦这些说法都缺乏生理学和化学常识。牛奶中免疫球蛋白之类的活性物质是没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它们的失活对牛奶的营养价值没有影响。蛋白质的变性对牛奶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影响。蛋白质煮熟了就变性了。除非吃生食,否则我们吃的都是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即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变性,进了消化道也会变性,只有消化了才能被人体吸收。至于牛奶中的钙,本来就没有生命力,加热并不会影响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
⑧牛奶经超高温消毒后的确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主要是某些对热敏感的维生素会被破坏。超高温消毒也破坏了牛奶的风味,而且常温奶对牛奶的品质要求较低。因此我也提倡有条件的话喝巴氏奶。但是没有必要妖魔化常温奶。常温奶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巴氏奶并无区别,而且常温奶也有其优势,例如容易保存,保存期长。如果生乳的质量不高、细菌数过多的话,常温奶反而更安全一些,毕竟,超高温消毒能完全杀灭细菌,也能破坏更多的细菌毒素。
(方舟子/文,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3.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新国标下的牛奶还能喝吗?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理由。(3分)
15.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3分)
16.如果你买牛奶,会选择巴氏奶还是常温奶?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7-20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遏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竞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选自岳飞《<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跋》)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__ (2)以咨诹善道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9.[甲]文中诸葛亮自叙追随先帝、以身许国的经历,有何目的?(2分)
20.[甲]文中诸葛亮说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乙]文中岳飞则说:“不觉泪下如雨。”请结合文段内容和他们各自的时代,分析两人流泪的原因有什么异同。(4分)
(二)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第21、22题。(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寨,归雁入胡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2.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一路有你相伴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一家英国报纸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作有奖征答。获奖的四个答案是:(一)当一位艺术家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的时候;(二)小孩在海滩上用沙石筑成一座堡垒;(三)母亲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替自己的小孩洗个澡;(四)外科医生完成一台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命。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瞩目/署名 纤细/芊芊 僵硬/缰绳 心魂惊骇/言简意赅
B.譬喻/癖好 肴馔/编撰 差错/差劲 谆谆教诲/风俗淳朴
C.舟楫/作揖 憎恶/馈赠 星宿/露宿 妄自菲薄/霪雨霏霏
D.攒积/攒聚 晦涩/教诲 包扎/扎营 锲而不舍/生死契约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妥贴 婉约 浮想联篇 沧海桑田
B.书籍 遵循 一愁莫展 拈轻怕重
C.真谛 振灾 任重道远 摧枯拉朽
D.闲暇 夙愿 趋之若鹜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法治作为现实世界的最大社会共识,__也是网络发展的共识,__是网络健康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保障。__,无秩序则最终导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发展,都是因为网络法治的__,导致问题频发,法治已成为网络发展的最迫切呼唤。
A.同样 甚至 无法治则无秩序 滞后
B.甚至 同样 无秩序则无法治 落后
C.同样 甚至 无法治则无秩序 落后
D.甚至 同样 无秩序则无法治 滞后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方,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B.《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荒岛上救起的土著人星期五成为他的忠实仆人和朋友。
C.《名人传》中,贝多芬命运坎坷,备受磨难却迎难而上。“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D.《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饱尝了暴躁凶狠的外祖父给他带来的痛苦,而外祖母用仁慈关爱唤起了阿廖沙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5.古诗文默写(8分)
(1)蒹葭萋萋,____。(《诗经·蒹葭》)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4)诗人常常借助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愁苦之情。“____,____”借丝麻抒发离别之苦(李煜《相见欢》);“_____,_____”借落花、归燕抒伤感之愁(晏殊《浣溪沙》)。
6.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_____。
①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②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③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④的确如此,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⑤更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A.④①③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 素有“戏窝”之称的河南,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传统剧种之外,还有40多种遍布全省各地的地方剧种。河南省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稀有剧种就有2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4个,如宛梆、目连戏、二股弦、柳子戏等。据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省内至少存在36个稀有剧种。这些剧种面临着无戏可演甚至后继无人的窘况。内乡县宛梆剧团团长刘铁民说,老一代演员离世,新演员尚未成长起来,稀有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技艺正在渐渐失传。太康县道情剧团团长张天印也表示,如今不少年轻人甚至连道情戏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如果不在了,剧团也就散了”。
材料二 新华网河南频道2012年12月26日电
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24日在郑州启动。在未来两年内,河南将全面完成稀有剧种的保护工作,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中原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据介绍,这一抢救工程将通过开展传统剧目复排、剧本和乐谱整理出版、相关实物征集收藏、历史求证与现状调查、影像录制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河南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出河南省稀有剧种的现状。(4分)
(2)请你为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6分)
来自天国的小雪花
①今天早晨,隔壁病房那个9岁的女孩走了,听说她和麦加得的是一样的病。她说长大了要嫁给麦加哥哥,可是还不到一个星期,她就走了。她的妈妈像疯了一样。呼天抢地,可能整个大楼里的人都听到了吧!她妈妈发出的声音撕心裂肺,让人听了心里发紧。
②麦加想喝水,却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他下床四处寻找,看到妈妈躲在走廊拐角的地方。偷偷地用纸巾擦眼泪。麦加知道妈妈是怕自己看到,所以只能躲在病房外面。
③麦加一直以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最能干的人,所有的难题到了她手里都会迎刃而解。可是今天妈妈哭了,哭得很伤心。妈妈可能是由隔壁的女孩想到他了吧?麦加心中有些难受,他不仅不能带给妈妈快乐,反而带给妈妈忧伤。
④……这个问题让麦加无比纠结。 ⑤没事的时候,麦加喜欢在床上玩手机。那天,他随手拨了一个号码,然后对着电话说:“爸爸,你怎么这么久不回家?我想你了。”电话那端,一个男人愣怔了一下。然后回他:“孩子,你认错人了。”
⑥挂了电话,他吐了一下舌头,心兀自有些跳,打电话骚扰人家,还恶作剧地叫一个陌生的男人“爸爸”,他是第一次干这种蠢事。妈妈说爸爸出差去了,其实麦加知道,自己没有爸爸,他出生没几天,爸爸就去世了。妈妈怕他自卑,所以对他撒了谎,他知道妈妈心里苦,所以假装不知道,可是假装这活儿,真的很辛苦。
⑦麦加第二次给那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那个男人有些不耐烦,他说:“我没有孩子,我还没有结婚,你一定是记错电话号码了。”放下电话,麦加有些抑郁,他想找个爸爸,看来这事儿挺难。
⑧麦加第三次给那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不等他开口赶紧说:“爸爸,我生病了。住在医院里,你能来看看我吗?我想你。”电话那端的人犹豫了一下,然后问他住在哪家医院几号病房。
⑨a隔天,天晴了,阳光照射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麦加倚在床头,等待吃药、打针、化疗,等待的间隙,他拿出手机准备给那个陌生的“爸爸”打电话。谁知这工夫。病房的门开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和妈妈一起走了进来。
⑩那男人坐在病床边,摸着麦加的头,有些拘谨地说:“儿子,听说你病了。我从外地赶回来看看你。你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他手里拿了一个硕大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童话书、漫画书……
⑩那些书,麦加以前在学校旁边的书店里都看到过,他非常喜欢,好多次都想跟妈妈要钱买。可是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赚钱养家。所以他一直没敢开口。猛然间看到这些书就摆在眼前,他的眼睛有些湿润,心中喜欢得不得了,摸摸这本。看看那本。
⑩麦加跟妈妈说:“你先出去,我跟爸爸说几句话。”妈妈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转身出去了。
⑩其实,这个陌生的男人他认识,他在麦加他们学校旁边开了一家书店,人长得老帅了,更重要的是心眼好。同学们去买书,他从来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斤斤计较,大家都很喜欢他。要命的是,麦加认识他,可是他不认识麦加。
⑩麦加想了想,对他说:“我生病了,好的概率不大。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妈妈,她看上去很坚强,其实她的内心很柔软,需要人照顾。我觉得你人好,想让你当我的爸爸,替我照顾我妈妈,可以吗?你考虑一下,别急着答复我。”
⑩男人哽咽起来,他说:“儿子,我答应你的要求,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儿,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你妈妈可以没有我,但是不能没有你。”
⑩开书店的叔叔答应了麦加,答应替他照顾妈妈,麦加咧开嘴笑了。这是这个冬天以来,麦加听到的最温暖最开心的话。可是不知为什么,他的眼中会有泪流出来。
⑥b窗外,一朵一朵的小雪花儿,晶莹剔透,满天飞舞。他想,自己也是一朵来自天国的小雪花吧?被这世界的温暖融化了。
(积雪草/文,选自《小小说月刊》2013年第3期,有改动)
8.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_____
9.第④段“……”处省略了麦加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3分)
_____
10.第(1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
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
12.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本文题目“来自天国的小雪花”的理解。(4分)
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3分)
新国标下的牛奶还能喝吗?
①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很少有食品像牛奶那样能刺激消费者的神经,一有风吹草动就引起一阵恐慌。这次风波的起因是新的生乳国家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已实施了一年。突然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是因为一位地方奶业协会理事长称该标准“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旧国标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新国标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这位“中国奶业第一炮筒”说:“很少的蛋白质,那么多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②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我们先来看蛋白质的含量,新国标每百克牛奶比旧国标少了0.15克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一天1千克体重大约需要补充0.8克优质蛋白质,也就是说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一天需要的优质蛋白质为48克。与此相比,新国标中牛奶少掉的那0.15克蛋白质是可以忽略的。在食物中也微不足道,一个鸡蛋就含有大约6克优质蛋白质。何况这是达标牛奶的下限,生牛奶中蛋白质的实际含量在2.8%~3.2%。
③人们更关心的是牛奶中的细菌含量。“没想到牛奶里每毫升细菌总数多达200万个”是让很多人感慨并恐慌的原因。一般人没有注意到,“每毫升细菌总数多达200万个”指的是奶农卖给奶厂加工用的生乳,而不是供消费者喝的牛奶。消费者喝的牛奶是已经经过消毒、灭菌的,细菌数量已大为减少甚至基本没有。目前牛奶的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钟或在72℃保持15秒),一种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在135℃以上保持数秒)。巴氏消毒法不能完全灭菌。国标规定按这种消毒法生产的巴氏杀菌乳细菌数每毫升不能超过3万个。超高温瞬时灭菌可以做到完全灭菌,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灭菌乳(常温奶)按国标必须做到商业无菌。所以我们每天喝的牛奶里究竟有多少细菌,并不取决于生乳中的细菌数量,而取决于它是否能达到奶制品的国标。
④牛奶中的微生物有的是对人体无害的,例如乳酸菌、酵母菌:有的则是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它们能引起食物中毒,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牛奶富含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被污染,致病菌会很快繁殖,甚至产生毒素。消毒可以杀灭致病菌,却未必能够破坏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这是因为有的细菌毒素耐热。例如沙门氏菌的毒素受热75℃经过1小时仍有毒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更厉害,煮沸30分钟还有毒性。2000年日本发生“雪印牛奶中毒事件”,1.4万人因食用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乳制品而中毒。一名84岁的老太太并发其他疾病去世。该事件的罪魁祸首被认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因为该厂生产设备没有按规定定期清洗而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 ⑤因此有必要在标准中制定致病菌的指标。旧国标规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奇怪的是新国标却删除了这一指标。如果要抨击新国标“不顾消费者健康”,质问为何删除致病菌指标才更有道理。国标实际上只是最低标准,地方、企业完全可以在国标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的生乳收购标准,至少应该把“致病菌不得检出”列入。
⑥这场生乳国标风波隐含着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巴氏奶因为没有完全灭菌,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在一周左右。如果生乳中细菌含量过高,对巴氏奶的生产和保质都不利。“中国奶业第一炮筒”认为巴氏奶保留了牛奶中的活性物质+常温奶只剩下“活性物质的尸体”;巴氏奶中总乳球蛋白变性率低,常温奶的总乳球蛋白几乎完全变性,失去了营养成分;常温奶中的钙焦化了,喝的钙没有生命力了,喝了白喝等。
⑦这些说法都缺乏生理学和化学常识。牛奶中免疫球蛋白之类的活性物质是没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它们的失活对牛奶的营养价值没有影响。蛋白质的变性对牛奶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影响。蛋白质煮熟了就变性了。除非吃生食,否则我们吃的都是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即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变性,进了消化道也会变性,只有消化了才能被人体吸收。至于牛奶中的钙,本来就没有生命力,加热并不会影响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
⑧牛奶经超高温消毒后的确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主要是某些对热敏感的维生素会被破坏。超高温消毒也破坏了牛奶的风味,而且常温奶对牛奶的品质要求较低。因此我也提倡有条件的话喝巴氏奶。但是没有必要妖魔化常温奶。常温奶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巴氏奶并无区别,而且常温奶也有其优势,例如容易保存,保存期长。如果生乳的质量不高、细菌数过多的话,常温奶反而更安全一些,毕竟,超高温消毒能完全杀灭细菌,也能破坏更多的细菌毒素。
(方舟子/文,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3.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新国标下的牛奶还能喝吗?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理由。(3分)
15.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3分)
16.如果你买牛奶,会选择巴氏奶还是常温奶?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7-20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遏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竞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选自岳飞《<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跋》)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__ (2)以咨诹善道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9.[甲]文中诸葛亮自叙追随先帝、以身许国的经历,有何目的?(2分)
20.[甲]文中诸葛亮说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乙]文中岳飞则说:“不觉泪下如雨。”请结合文段内容和他们各自的时代,分析两人流泪的原因有什么异同。(4分)
(二)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第21、22题。(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寨,归雁入胡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2.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一路有你相伴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一家英国报纸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作有奖征答。获奖的四个答案是:(一)当一位艺术家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的时候;(二)小孩在海滩上用沙石筑成一座堡垒;(三)母亲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替自己的小孩洗个澡;(四)外科医生完成一台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命。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