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 “问题导学” 教学三步走方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导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和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将“问题导学”教学嵌入中学物理教学中,论述了“问题导学”教学的基本特征,随后从问题情境创设、物理问题设计、物理问题导答这“三步”入手,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中学物理 问题导学 “三步走” 教学方略
  一、论述“问题导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导学”教师是顺应教育趋势、迎合师生需求、突破传统教学的一种新颖教学手段,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教学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问题导学”的核心就是问题,围绕其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皆指向“解决问题”,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因而可以将“问题导学”教学实质视为追求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②教学内容呈现“问题化”。此种教学方式善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列化”问题,由问题牵引整个教学过程,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清晰明了,与教学目的趋于一致。③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导。这与“问题导学”的实质联系紧密,简单来说即为“问题导学”教学就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脉络中完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与“问题”丝丝入扣。④教学展现“双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一样,课堂上的问题皆由老师亲自据实设置,课堂上解决问题的过程皆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既没有剥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又不妨碍教师课堂主导的地位,这种“主导”与“主体”完美结合,真正展现了“双主体”和“教学相长”。
  二、“三步”走出中学物理“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问题情境创设——第一步
  之所以要着手创设问题情境,是因为要努力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问题答案,从而了解课堂重难点内容。问题情境创设是“三步走”方略里的第一步,其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始末,所以老师务必关注问题情境创设的品质,争取为学生创设趣味极强、合理且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四种,分别为借助实验、利用活动、依凭矛盾、引入日常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这四种方法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只要运用得当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就拿“依凭矛盾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种方法来说,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大物理知识点时,由于学生之间已经全然接受“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原因”等类似概念,因而无法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问题,此时老师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假如你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动车里,此时将手中的小球向上垂直抛出,那么小球能重新落回手中吗?这样的问题情境看似平凡无奇,却能够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物理问题设计——第二步
  物理问题设计是于中学物理开展“问题导学”教学的关键“第二步”。问题设计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究价值问题的步骤,为了确保问题设计的品质和问题导学的顺利实施,广大中学物理老师务必深入挖掘物理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探究意义的物理问题,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物理问题的设计中要遵循科学合理、难易适度、富于启发、数量适当的原则,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比如,老师在讲授“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时,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然后在学生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提问一系列问题:①汽化、凝固、凝华、升华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②影响升华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升华和凝华之间有什么联系?③哪些物态现象皆属于放热?生活中最常见的液化现象有什么?谁能举例说明一下。借助这样的物理问题设计,对于学生有效建构知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物理问题导答——第三步
  所谓导答,就是要引导、教导、诱导、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是中学物理“问题导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问题导答的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必要的导答解疑策略,帮助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为学生最终的顺利解答问题搭线铺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好问题导答呢?首先,老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对于提问后所出现的冷场、学生答非所问现象要给予包容、宽慰,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归结冷场和答非所问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以便排除障碍,达到既定目标;其次,老师要积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能够将大的物理疑难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按次序解决每个小问题,最终自然顺利解决大问题;最后,老师还要在物理教学中巧妙使用类比、比喻、迁移等方法,帮助学生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三、结语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十分有益,其不仅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广大物理老师要积极推行、敢于应用,真正发挥“问题导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利.农村中学物理“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原亮.高中物理“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黄惠娟.研究性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问题导学式”教学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数目的急剧增加和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严重增加了社会的医疗负担。住院患者中,95%以上都会采用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传统的输液方式具有输液速度不够准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和普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现阶段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步发展,这不仅顺应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更符合新课程对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理念。高中历史知识主要是以初中历史的学习作为基点进行的,以更广泛、更全面的中外历史为基础内容,实现学生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的学习理念开展的教育课堂,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动静结合”
活动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手段,这种课堂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一经推广,被许多老师广泛采用。课改后的高中政治教材呈现“时代性”、“生活化”的特征,从操作性上看,具备开展活动教学的条件,并且从实际操作的效果看,打破过去一潭死水的政治课堂,如何在沸腾的活动教学中实现“活动、能力与分数”的有效对接,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以王老师执教的《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新授课为例。 
在地理教学中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生活选择教学内容、寻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
摘 要: 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成为现代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改实施以后,地理课程教学更是面临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
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由D-吡喃葡萄糖基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形低聚糖,因环连的葡萄糖基数的不同而分为α-、β-、γ-、δ-、ε-、ζ-及η-环糊精等(葡萄糖基数分别为6、7、8、9、10及11),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作用于淀粉而产生。环糊精分子中央为环形疏水空隙,其内可包接多种化学物质,使其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因而在制药、食品、农业以及化妆品等领域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地理学科教学整体质量。因此,在当前阶段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努力探索更为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至关重要。a  一、比较分析,加深印象  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相类似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区分则往往会使学生将二者相混淆,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可
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内容,由于此类题型涉及变速曲线运动及牛顿定理的灵活运用,因此学生对其较难掌握,为了让学生对此类问题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下文就此类问题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绳拉球模型  一轻质绳半径为r,绳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受力分析。  1.最高点,如图1所示:  (1)由于轻绳只能提供拉力,在最高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因此临界条件为刚好由重力提
林木种子园是连接育种与育林的桥梁,是重要的种子生产群体,其遗传多样性将直接影响到人工林群体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本研究以韶关市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