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犯的认定与评价

来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l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认定主犯的关键在于主要作用的评价。要注重从客观上进行判断,一是要重视共同犯罪意思的形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没有实行犯的犯罪决意以及基于此决意的实行行为,就没有共同犯罪。二是要重视共同犯罪过程中对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过程的支配,重视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因果作用。同时,要以共犯人的行为表现与分工为基础,把行为人的分工和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联系起来,融合分工分类法和作用分类法的优势。
其他文献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优化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实践信心,让活动开展得更有声有色呢?作者从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多元民主的评价形式三方面进行阐述。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文及经典文章的诵读与积累,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提高及语文素养形成都至关重要。文章以诵读积累为途径,通过培养学生语感,养成学习习惯,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让语文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诵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9  作者简介:潘云霞(1967—),女,福建省
随着中国的法学教育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实践教育的转变,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