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对李金发创作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开始崭露头角,现代派的领袖波德莱尔的理论与创作为象征主义在法国落地生根和象征主义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的诗歌理论对李金发在诗歌死亡主题和意象的选择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间接的加速我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歌理论;诗歌死亡主题;寒夜意象的选择
  作者简介:袁进美(1994-),女,汉族,贵州仁怀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2
  象征主义能在中国安营扎寨与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过渡的时期,在改良社会开通民智的引领下,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共同促进新文学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尤其在诗歌领域,胡适的《尝试集》虽然开拓了诗体大解放的里程碑,但是仍处于带着镣铐跳舞的阶段,留有“缠脚时代”的血腥气。为了纠正初期白话新诗未真正脱离传统的桎梏,郭沫若在1921年集结出版的《女神》突出了自由之形式和浪漫主义之作风并享有“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奠基之作”的美誉。在法留学的李金发嗅到了象征主义喷发出的异香,毅然决定将其引入到中国这片在当时已受到戕害的国土上。
  一、象征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象征主义的发展被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因为前后期存在很多差異,比如前期象征主义内涵单一、注重情感的宣泄、追求晦涩朦胧等等,而在后期在前期的基础上有一些改动和补充,如注重在人生哲理的探寻中加入了玄学和宗教神话。象征主义能在法国历史的洪流中占据历史舞台,既不是突发事件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推动的必然选择。按照中国的古话“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观点,当时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处于落潮时期,为象征主义提供了契机,但是,真正拉开象征主义序幕的是波德莱尔在1857年发表的前期受到质疑后期获得肯定的《恶之花》。在中国,李金发在机缘巧合下成了象征主义的领头羊。
  二、诗歌理论为诗歌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通感理论对李诗的提点
  波特莱尔的理论基础之一是通感理论,是对叔本华哲学应和论的一个继承和发扬。通感理论主要体现在感官之间的应和及形式之间的应和两个方面。但是波德莱尔所提出的感官之间的应和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纯粹的感知而是有它超出自身的指向性,能传达某种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其次,它是各种感觉之间的互相呼应和沟通。波特莱尔指出“一切、形态、运动、数量、色彩、香气,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精神界,都是富有含义的,相互作用的,相互转换的、相同的。”[1]如在《异国的幽香》中“一个温暖的秋夜,当我合起双眼,你身体的幽香如奇异非凡的树木、如美味可口的水果、如船帆满目”在嗅觉、味觉、视觉之间的自由切换在曾强作品形象性的同时也促进了隐晦感情的表达。李金发的诗歌也注重打通各种感官之间的界限去促成一种新奇的空间。李金发出版的三本诗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里不乏用最鲜明的感官形象去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如在《律》这首诗钟中“我张耳细听,知道来的是秋天”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联合,引发作者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叹。其次,是各种形式之间的应和。现代诗歌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文字构建,而应该是在内容里面有一个大杂烩,把音乐的节奏,绘画的色彩、雕塑的形式嵌入诗歌之中。李金发留法巴黎学习的是雕刻,所以后来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绘画的色彩运用就派上了用途。在李金发诗歌中出现的“铅色的山巅,漆色的海洋、橙色的松干、深青的菜园、金色的云、紫色之林”等等。尤其是金色是他诗歌的常客之一。金色是他梦中粉红女郎头发的颜色,金色也是故乡充满泥土气息的颜色。金色的绚丽是爱情和家乡共同造就的颜色。在《恶之花》中颜色的运用是对诗歌骨架的一种包装,包装了作者的精神状态。如《酒魂》中一杯翠绿的烈酒、《毁灭》中血红的恶之花、《一天的结束》中“白色的死亡”等等,用色彩的方式给诗歌涂鸦,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创新和尝试,每一种色彩都是诗人的一个标签,这种色彩的运用有助于读者对诗人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2、“恶中之美”的美学理论的挖掘
  当众多文学大师都在追寻求真的文学、对善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时,波德莱尔走了一条孤零零的充满荆棘和诟病的道路。他把恶注入到诗歌之中,通过重墨描绘丑恶的事物,来审视和关照社会中存在丑恶现象。他指出“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平庸的”;自然景色是丑的、“邪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相反,美德是人为的、超自然的”。[2]因此,在波德莱尔的作品《恶之花》中恶简直就是一个蜘蛛网,每天都在被不断地放大。波德莱尔的目光总是徘徊在生活底层的人身上,他们的困境艰难备受欺凌。如《致一位红发女乞丐》中他在体格多病衣衫褴褛的女乞丐发现了她富有的姿色;又如《七个老头儿》中对七个衰老不堪的老头肮脏的外貌的描写和对四肢残缺的老妪的刻画揭露他们闪光的灵魂和社会的冷漠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身处浪漫之都的李金发也在当时环境的被迫下开始写暴露丑恶的诗歌来揭示内心的情感。如《恸哭》中“所有生物之手足,全为攫取与征服而生,呵,上帝,互相倾扎了”揭示社会的腐败,有余者用残酷的手段去剥夺不足者的劳动成果,折射出来的丑恶现象是这首诗的聚焦点,也是李金发的用心良苦。
  三、诗歌的死亡主题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最常出现的主题是梦魇、爱情和死亡,而李金发作象征主义的在中国的探路人,在对象征主义的诗歌的借鉴和移植中也把这三个主题成功的复制过来。由于他在诗歌中所使用的离奇的句法词汇和怪诞的语言使得他的诗歌意境生涩、诗风朦胧晦涩。因此,他脱颖而出获得冠冕“诗怪”。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为死亡唱了三首赞歌,分别是《穷人之死》中说“正是死亡给人以安慰,唉!又使人继续生存;”、《艺术家之死》说“唯一的希望就是奇特与阴森的神堂,是死亡像一个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崭新的太阳飞来,让他们的头脑中的花纷纷开放”。《情侣之死》中“墓穴比喻为长沙发和专门为他们盛开的充溢着热情花”。对于死亡波德莱尔是乐观的,他认为死亡是希望是目的,因为死亡可以让他的忧郁解脱。李金发对死亡也是处处加以赞赏,如《为幸福而歌.死》和《夜之歌》中李金发对“死亡”是有思考的,“死亡”是人的最后一个终点,对于死亡我们坦然接受,正如鲁迅在《过客》中那个具有战斗精神的过客一样,就算前面是坟和死亡也不愿回到过去的生命。可能是在异乡漂泊的遗弃感和孤独感让他看到了人情冷暖以至于在诗歌中大量描绘死亡。
  四、阴冷意象的构建
  就诗歌而言,意象就是诗歌存在的生命。在意象选择上李金发依旧顺着波特莱尔的脚步勇往直前跟随着波特莱尔。他们的诗歌中都透露出那种晦涩阴冷怪诞的意象。如“死尸”“黑夜”“恶”“忧郁”等等。由于意象繁多一一讨论有点夜说不清道不明,所以我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典型的意象“黑夜”详述。李金发的黑夜意象主要在这几首诗中呈现《夜之歌》《寒夜之幻觉》《月夜》,尤其是在《寒夜之幻觉》中漂泊异乡的孤客在“寒夜”经历的一场幻觉,“黑夜”对社会的自我的反省和社会的审视,更是作者想要找寻的庇护所,在异国作者的抑郁更加肆无忌惮的膨胀,作为孤客的他无法融入巴黎,他的内心的苦闷无法派遣。在整首诗中以黑夜的“冷”开头,结尾以四肢的僵“冷”结束,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阴冷感。而在波特莱尔的《暮色》中黑夜在时光在骤然消失,夜是深深的悲哀中闪出的光亮,是巴黎最真实的写照,是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描绘。
  综上所述,波德莱尔对李金发诗歌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通过两个人的诗歌对比我们是能从同中找出异来的。如在反抗社会和自然是李金发没有那么强硬的态度,这是中西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
  参考文献:
  [1]郑克鲁 蒋承勇.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406页。
  [2]郑克鲁 蒋承勇.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403页。
其他文献
茅面俱的手里拿着那年刚刚上市的iphone6,塞着耳机,听她最爱的百家讲坛。她边走边踢着石子,好像在想什么,而我就跟在她身后。我望着在被风刮过的榕树枝叶,轻声说道:“天又变冷了许多呢!”茅面俱没停下来,我见她紧紧了衣服,又向前走去。  那时,我低着头在想,偌大的北京,短短十天的学习行程,我认识的人里只有她一个。可她的冷漠她的多变有时也会让我怀疑我到底认识前面这个人吗?我甩了甩额前的刘海,瞟了一眼手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星空对于我来说,呈现的是人间最好的美景。幼时仰望星空,看到的是神话里五彩斑斓的世界,想象的翅膀可以穿越那神秘的空间;成年后仰望星空,更多的是情感的寄托,寻找一些儿时的回忆。如今,每个夜晚来临时,抬头望望那遥远的星空,那些曾经有过的美景只是存在遥远的回忆里……  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安静的小
摘 要:《孽子》是白先勇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7—1981之间,1983年正式出版,无论是从其发表的时间还是艺术成就来看,都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小说”[1]。本文简要概述《孽子》的历史社会价值,思想高度以及艺术上的成就。  关键词:白先勇;孽子;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陈婧婷,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和《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管理机制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从而进一步探讨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志愿服务 管理机制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
摘 要:《妻妾成群》是苏童的一篇中篇小说,是被舆论和广大读者关注最多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苏童以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超凡的想象力和虚构能力,构筑了一个封建家庭,描绘了灰暗家庭中女性们的悲剧故事。小说无意于历史写实,却以艺术视角还原父权封建主义社会中,女性们一步步成为男性权力的附庸,并为稳固这个地位互相倾轧,最终走向个人毁灭的过程。本文对文中体现的女性悲剧的生存形态进行分析,剖析女性们陷入奋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进步,现代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运用到了体育中,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武汉的多元化作用也日趋明显。同时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城市文化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农村的体育人才十分匮乏,相当一部分地区甚至没有体育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本文试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为农村体育人才的引进培养,促进农村体育现代化的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体育 人才 引进培养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体育人口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现代健美操以融体操之健与舞路之美和音乐之韵于一体而令人耳目一新,它以动作创编科学,姿态优美以及对人体的健身、健体、健美和健心有益而吸引着人们。当今健美操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显示出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遗憾的是,竞技健美操并没有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刊、体育学报及
摘 要:《金锁记》出自张爱玲之手,傅雷认为:“《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本文将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三方面对《金锁记》的叙述艺术进行分析。《金锁记》运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就小说的经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金锁记》;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作者简介:向峥(1996-),女,汉族,重庆垫江人,本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要 伴随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种类不断增加,网球也应当逐步走进中小学校园。根据这一背景提出中小学开展网球教学的一些可行性建议。根据网球发展历史与国际网球协会推广网球的经验提出了网球器械与场地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中小学的体育类教师与学校领导也应重视网球开展过程中教书内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