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刚刚步入高中的很多学生对于物理课程不适应,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高一与初中物理课程跨度很大,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对教材认真分析,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跨度,才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反思;衔接
引言:
在高一新生的群体中,普遍都认为物理课程比较难学,并且与初中物理有较大区别。初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大多是静态的,直观而且单一,学生往往以识记为主,重视定性研究。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内容抽象而且复杂,大多运用定量法来分析和论证,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文字表达及数学运算能力。本文就人教版高一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做出了探讨与反思。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跨度分析
1.教材的跨度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初中物理大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知道、了解的部分,而需要理解的知识点相对较少,定性的东西较多。教材的编写形式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及实验来切入主题,观察生活中简单常规的物理现象,进行试验研究,对材料进行阅读,总结知识点。带有强烈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大。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虽然也是相同的几大类,但要求更高,高中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理论分析与推导,需要运用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对于揭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和本质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完成。
2.教学方式的梯度
初中物理的学习阶段中,教学内容要求较低,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进度较慢,课堂密度小,习题的类型很少也不经常变化,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点。在进入高中以后,课堂中的教学密度有很大程度提高,教学的进度也明显加快,需要学生掌握许多知识点,学生自身要多进行思考分析和练习。习题的类型更是繁多复杂,只依靠单纯的背诵记忆规律和概念以及公式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初中的物理知识中,通常经过实验就可以直接得出规律,而高中的物理学习中,要经过多项的推理判断才能得出规律。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但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学生很难立刻适应。
3.学生在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简单,内容也很少,学生只要注重课堂效率,加强学习应试中容易出现的物理习题就能得到较高的物理成绩。而高中物理在知识量和难度,以及课堂教学密度上与初中都有很大差异,依然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是行不通的。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只依靠记课堂笔记的方式,不能够及时全面的对老师教授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分析。
二、高中物理的教学策略与方式
1.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高一的物理教师,要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与教材大纲给予重视,先将学习的起点降低,将难点进行分散,起始的教学进度要逐渐放慢。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在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将信息传递的过程延长,将新知识和原有的初中知识相结合,将难点作一定程度的缓解。高一的物理教师必须先对初中的物理教材做出分析,了解学生以前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据此对学生的状况和物理教材做出分析,设置完善的教学层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结合教材并依据教学大纲灵活教学
教学效果的优劣,往往由教师对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灵活运用而决定。因为高一物理正处于教学的衔接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同一个类型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做到认真细致,连接点的过渡讲解要深刻,适当的将间断点的知识补充进去,要依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做出要求,不能急功近利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要因生制宜。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通过诱导,引出不熟悉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做到不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阶段。在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之外还要多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小实验,让学生从中探索出规律。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好的物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操作,才会对得到的规律有很深的记忆和体会,以便在解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4.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高一的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细致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行之有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根本,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学习方式指导课,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专门进行讲解。通过实验协助法、类比理解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向,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三、结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与论述,由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进行过渡存在着很大的衔接难度,高中物理课程教师需要对高一阶段的物理学习跨度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紧扣人教版高中物理的教学大纲,灵活运用教材来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跨度对接,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
参考文献
[1] 左瑞华. 浅谈初中 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年03期
[2] 陈俊. 浅谈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 新教育 2011年05期
[3] 夏德进. 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年0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反思;衔接
引言:
在高一新生的群体中,普遍都认为物理课程比较难学,并且与初中物理有较大区别。初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大多是静态的,直观而且单一,学生往往以识记为主,重视定性研究。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内容抽象而且复杂,大多运用定量法来分析和论证,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文字表达及数学运算能力。本文就人教版高一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做出了探讨与反思。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跨度分析
1.教材的跨度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初中物理大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知道、了解的部分,而需要理解的知识点相对较少,定性的东西较多。教材的编写形式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及实验来切入主题,观察生活中简单常规的物理现象,进行试验研究,对材料进行阅读,总结知识点。带有强烈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大。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虽然也是相同的几大类,但要求更高,高中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理论分析与推导,需要运用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对于揭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和本质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完成。
2.教学方式的梯度
初中物理的学习阶段中,教学内容要求较低,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进度较慢,课堂密度小,习题的类型很少也不经常变化,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点。在进入高中以后,课堂中的教学密度有很大程度提高,教学的进度也明显加快,需要学生掌握许多知识点,学生自身要多进行思考分析和练习。习题的类型更是繁多复杂,只依靠单纯的背诵记忆规律和概念以及公式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初中的物理知识中,通常经过实验就可以直接得出规律,而高中的物理学习中,要经过多项的推理判断才能得出规律。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但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学生很难立刻适应。
3.学生在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简单,内容也很少,学生只要注重课堂效率,加强学习应试中容易出现的物理习题就能得到较高的物理成绩。而高中物理在知识量和难度,以及课堂教学密度上与初中都有很大差异,依然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是行不通的。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只依靠记课堂笔记的方式,不能够及时全面的对老师教授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分析。
二、高中物理的教学策略与方式
1.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高一的物理教师,要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与教材大纲给予重视,先将学习的起点降低,将难点进行分散,起始的教学进度要逐渐放慢。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在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将信息传递的过程延长,将新知识和原有的初中知识相结合,将难点作一定程度的缓解。高一的物理教师必须先对初中的物理教材做出分析,了解学生以前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据此对学生的状况和物理教材做出分析,设置完善的教学层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结合教材并依据教学大纲灵活教学
教学效果的优劣,往往由教师对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灵活运用而决定。因为高一物理正处于教学的衔接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同一个类型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做到认真细致,连接点的过渡讲解要深刻,适当的将间断点的知识补充进去,要依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做出要求,不能急功近利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要因生制宜。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通过诱导,引出不熟悉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做到不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阶段。在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之外还要多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小实验,让学生从中探索出规律。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好的物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操作,才会对得到的规律有很深的记忆和体会,以便在解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4.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高一的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细致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行之有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根本,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学习方式指导课,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专门进行讲解。通过实验协助法、类比理解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向,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三、结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与论述,由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进行过渡存在着很大的衔接难度,高中物理课程教师需要对高一阶段的物理学习跨度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紧扣人教版高中物理的教学大纲,灵活运用教材来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跨度对接,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
参考文献
[1] 左瑞华. 浅谈初中 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年03期
[2] 陈俊. 浅谈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 新教育 2011年05期
[3] 夏德进. 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高中新生跨过“高台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