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医师责无旁贷等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是一种不良嗜好,是健康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明确地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嗜烟者实际上是病人。因此,控烟、戒烟应当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然而,吸烟容易戒烟难。如何劝阻吸烟?如何成功戒烟?本期“健康大家谈”,就请您来为“控烟、戒烟”支招。
  
  汤钊猷:
  控烟:医师责无旁贷
  
  医师吸烟是一个普遍现象,同时又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我今年79岁,从不吸烟,因此,我对吸烟的态度是明朗的:不主张吸烟。我爱人(也是医师)是禁烟的积极分子,她的态度是:反对吸烟。我已故的父亲一辈子吸烟,我不断劝他戒烟,但没有效果,所以我知道戒烟是有难度的,他活到86岁,因肺炎去世。
  作为专业人员,医师是知道吸烟危害的。但我印象中,医师吸烟的比例一点也不比其他人群少,外科医师似乎更多一些,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我没有问过吸烟的同道,他们吸烟的原因。但我认为,医师的工作性质与社会交往习惯可能占一定因素。我比较担心的是,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医师吸烟——他们来日方长啊!
  吸烟有害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最难忘_的是我的一位同事。我们共事40年,但他已辞世10年有余。记得我和他几乎同时被诊断为胆囊结石。10年后他因胆囊癌肝转移去世,而我的胆囊结石至今尚无癌变的迹象。我分析,这与他吸烟、而我不吸烟有一定的关系。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爱人也于同年因癌症去世。我想,被动吸烟也许是一个因素。
  曾任上海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的一位老学长,一辈子吸烟。我曾劝过他。他说:“我同时喝茶,可以解掉(烟)。”但不久得知他不幸患了肺癌。我又去看他,他说烟已不抽,只喝茶。但为时已晚……
  从理论上讲,医师应该是戒烟的积极倡导者。而事实是,医师吸烟者却不在少数。我认为,我国不能避免重复发达国家的历史,几十年前,他们吸烟的人数很多,后来肺癌(其实还有很多相关癌症)患者的数量直线上升。
  对于控烟,医务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戒烟的任何困难都应该是可以克服和战胜的!
  (本文作者为我国著名医学家、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教授)
  
  李孔强:
  我的戒烟经验
  
  戒烟的关键是,认识危害下定决心。我和绝大多数会吸烟的人一样,吸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知道吸烟不好,但已经“刹不住车”了,要戒掉,相当困难。一晃30多年过去了,中间虽然试着戒过多次,但都因为自己不坚决而失败。两年前。由于吸烟导致气管感染咳嗽不止,痛苦不堪,我住进了医院。加上当时我周围确实有几位同志己戒烟成功,在家人的配合下,我这才痛定思痛,咬着牙与香烟永别。
  戒烟的重点是。要采取科学、可靠的方法。戒烟的决心下定之后,戒烟能否成功还要讲究点科学方法。我的方法是:
  (1)主动接受周围人的监督。一旦决心戒烟了,我便与家人和本部门的同志打了招呼,希望大家给予支持和监督:同时请求家人的密切配合,言谈话语要给予热情鼓励,不要泼冷水或说一泄气话。有了周围人的支持和监督,便可切断自己重新吸烟的后路。我过去曾经戒烟,但不敢公开声明,怕别人嘲笑自己。其实,这还是没有勇气和香烟一刀两断,来了烟瘾就吸,心想:反正没人知道我戒烟,吸一支也无妨。于是,今天一支,明天一支,不过几天又照样吸起来了。
  (2)在几个难熬的时刻要坚决顶住,设法克制。一般情况下,戒烟最难熬的时刻是晚饭后至睡觉前。这段时间要注意,不要看电视和电影,因为电视、电影里吸烟的场面太多了,往往会勾起戒烟者强烈的吸烟欲望:可以到其他房间里,找点有兴趣的书来阅读。难受时不要吃糖,也别喝糖水,我体会,越吃甜的越想吸烟。这时,最好冲一杯浓茶,可以帮助遏止烟瘾。另外,晚上早点睡觉也是对付烟瘾痛苦的一种有效办法。
  戒烟以后,把香烟全部处理掉和不再花钱买烟,这并不难,最难的是周围的烟友向你敬烟。这时,你一定要坚决拒绝,挡住这种诱惑。离家在外,如旅游或出差时,对刚戒烟的人来说也是一道难关。在家里和单位有人监督,外出就要完全靠自觉了,这时,千万不能自己骗自己,以为谁也不知道,来烟瘾了就买烟吸。一旦再吸,则回家后想再“刹车”就身不由已了。另外,家里出现使自己痛苦的、犯愁的事,也易触发烟瘾,这时,如不警惕也会导致我烟失败。切不可借烟消愁,以免前功尽弃。
  我的戒烟体会是:人的决心大,烟瘾就小;人的决心不大,特别是动摇时,烟瘾就大,它会向你展开猛烈的进攻。两军相争勇者胜,人烟相斗强者赢。既然决定戒烟了,就要一口不吸,咬紧牙关锲而不舍。
其他文献
一、倡中等期望,戒两极分化家长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殊不知,父母轻率的幻想常常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强灌硬塞,不得要领的智力启蒙,品德教育的普遍忽视,致使孩子上学后活动能力很差,组织纪律性涣散,厌恶体力劳动,既娇又骄,有的还酿成悲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切实际的期望水平会引起逃避和退缩反应。家长对孩子的最佳期望值应呈马鞍型。这就要求父母应注意:1、抱中等程
过度谦恭的人常常说自己不好、不行,遭遇一些小挫折就说全都是自己的错:寻找工作时会说自己能力欠佳,希望别人好好提携:周围人的赞美,会使他不知所措……  过度谦恭的人虽然有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但他们却时时压抑着自己,过着不可怒、不可狂的生活。自己不由自主地远离快乐,在心里陡增一些失败感。将自己的要求、不满、期待、愿望、梦想压抑在心底,平静的外表之下,内心却波涛汹涌,十分压抑和失落。所以,从心理健康的
当尊严被凌辱,当权益被践踏,当信仰被玷污,当家园被侵占……怎么办?  话说王某在初涉社会的时候,上天就专门送给他一个“顾问”,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这个“顾问”不是什么专家、学者,而是人的情绪——愤怒。  有了此“顾问”的指点,王某在面对丑恶、污秽和阴险时,即刻喷出熊熊火焰,这大大伸张了正义,压制了邪恶。  从某个角度说,愤怒这个“顾问”为社会的安定有序,为王某的侠气正义立了大功。  可是,生活中的
科学界早已证实,铅是一种金属毒物,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一定毒性,尤对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毒性最大。轻微的铅中毒,会出现头晕、头疼、疲劳、烦躁、易怒、失眠和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见多种神经炎、手足腕神经瘫痪、肌肉萎缩无力,不少铅中毒者,因危及脑组织和脑血管,出现脑病,或者引起血液变化,如溶血病、血红蛋白代谢失常及心脏疾病。  最近,意大利科学中心的专家发现,铅进入体内会形成牢固的化学络合物,并对心脏产生
[编者按]“亚健康”的概念及现象,已经逐步被老百姓接受和认识。所谓“亚健康”就是介乎身心健康与疾病缠身之间的一种状态,虽然身体还没有明显的病理交化,但总是感觉不舒服,工作效率不高,人体没有活力,还常有失眠、食欲差、易感冒等困扰。对于“亚健康”的说法,您有何见解?生活中,您有“亚健康”的经历吗?如何对付“亚健康”,您有什么高招?    朱红:“亚健康”是怎么回事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
我有一位老首长,年过八旬思维敏捷,身体非常健康。每天戴着老花眼镜看书写文章、学习外语;经常外出听课,还主动辅导青年学习。真可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人对此颇为不解,问他:“您那么大年纪了,已经功成名就,还那么刻苦学习,到底图个啥呀?”他笑着回答:“我不图名、不为利,为的是生活充实,精神愉快,健康长寿,这叫文化养生,是我的养生之道。”  “文化养生”有科学依据。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是“用进废
正常人对各种钙剂的吸收率一般都在30%左右。国产和进口口服钙剂是没有差异的,可任意选用。但如果人体缺乏胃酸,对各种钙制剂的吸收就明显不同了。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衰退,使老年人胃酸缺乏发生率达20%~60%,表现为营养摄取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黏膜萎缩是影响胃酸分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胃酸缺乏可造成钙的解离和摄取明显低于青壮年。因此,老年人采取正确的补钙方法、选择合
开张心理处方给自己  荷 蒲    现代健康的概念,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人的身、心两个方面。于是,心理健康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难免会遇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人们总是希望拥有健康的心理来迎接挑战,那么。给自己开个心理处方颇有现实意义。下面是5则处方,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处方之一:大智若愚法。这是一层心理
在广西河池、百色等地农村,常见壮族、瑶族,侗族、毛难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连当地汉族亦不例外)采用一种不需服药,打针的简易疗法,治疗因感冒而引起的头痛发烧。其方法是:先将一个鸡蛋与少许姜片煮熟,去掉蛋壳、蛋黄,留下蛋白,姜汁,后用毛巾包紧蛋白和银质制品(如银首饰或银元等),以之点蘸姜汁反复擦拭额头,脊背和手心。每当擦至银制品呈青紫色时,均应取出用草木灰擦净此色。按照上述方法擦拭10多分钟后,即上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成年人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如果说,也可把冠心病划归于儿科疾病的行列,恐怕会使不少内行嗤之以鼻的。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已经证明:冠心病不只是属于成年人,儿时也会有。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脂纹、斑块、复合病变3个阶段。所谓脂纹,是指脂肪在冠状动脉壁内膜上沉积而形成的黄色条纹,这是动脉硬化早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