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和不断推进与深入,大多数数学老师都开始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 然而,对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及利用数学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却关注得不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性要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布置作业绝不能毫无准备,灵机一动,信手拈来;也不可长期简单地使用现成的所谓配套作业. 数学作业的设计其实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 要想使作业既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又能够有时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作业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探索,通过探索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了两种让学生喜欢数学作业的做法.
  一、改造教科书上的题目
  数学教科书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资源,有许多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恰当地精心编制、改造了一些题目,取得了不一样的作业练习效果. 改造教科书上的题目是让学生喜欢作业的“保鲜剂”.
  1. 保鲜剂成分之一:巧改导语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题目的改错题,只要语言稍稍改变,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 以往作业不是没有导语,就是只有一些呆板、划一的导语,如口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等.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题目的导语上力求创新,换成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使作业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 如口算题改为“数学直通车”,填空题改为“知识万花筒”或“知识宫里窍门多”;选择题改为“大浪淘沙”、“快乐ABC”或“快乐的do、re、mi”;判断题改为“我当法官”或“我是裁判员”;计算题改为“神机妙算对巧快”、“粗心大意回收站”、“简单妙不可言”或“递等步步成功”,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你是行家里手”;实践操作题改为“手巧心灵——相信你能行”;选做题改为“生活自助餐”;拓展题改为“素质加油站”等,如此人性化的导语,改变了以往标准化的冷面孔,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2. 保鲜剂成分之二:变换题型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挑战欲,但缺乏持久性. 面对单调,划一的传统作业题型,学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产生消极应付的心情. 为此,实践中教师会变换一些题型,如设计诗体数学题,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3. 保鲜剂成分之三:改封闭为开放
  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题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出发,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另外,开放题作业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和策略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容易下手,所有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二、补充一些数学作业新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和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由此,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 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的面貌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单调划一的老面孔上,而应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
  数学课后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 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为此我们在精心设计与安排练习内容的同时,补充一些数学作业新形式,这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作业的“催化剂”.
  1. 催化剂成分之一:互动游戏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 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作业要考虑与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关系,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的数学活动“巧搭七巧板”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活动要求尝试各种拼图方式.
  2. 催化剂成分之二:实践创作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材中好多知识是生活中的原型或是由原型转化来的. 比如在教学数轴时,就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温度计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生活联系起来,为理解数轴不仅可以表示正数和零还可以表示负数作了比较形象的说明.
  3. 催化剂成分之三:研究性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限于教室.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似乎与进行数学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成人的事. 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后,会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去完成这些小课题. 小课题应具备让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让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评估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
  4. 催化剂成分之四:层次性作业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解题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同. 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其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所以我们要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逐步实现作业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真正做到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数学作业中解脱出来.
其他文献
以国际期刊文章中重述话语的使用为参照,本研究对比考察了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其学术写作中对重述话语各种语用功能的习得。研究表明: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重述话语的语用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  一、“导”在学法提示,提高自学能力  “授人以渔”,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并获得终身学
将肝脏内的肝血窦和窦周间隙当作多孔介质处理,采用多重连续介质生物渗流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基于双重介质渗流理论的生物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求解了特定情况下的渗流场,并分
作为一种标记性句式,英语前置句式在言语交际中并非常式句的简单语法替换形式,而是有着特定的语篇、语用及修辞用途。本文基于顺应论,着重分析语言使用中前置句的选择,研究其
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选取洞庭湖环湖丘岗区的4种生态系统--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竹林为样地,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垂直剖面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等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110011  一、引言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时间不长,数学教学大多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理论的完美和逻辑的严谨,忽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独立学院数学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
天才源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当学生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但没有天生就对数学感兴趣的人,也没有天生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教学中,老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给学生营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