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休闲与审美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和人们自由时间的日益充裕,休闲与审美将愈益成为人们的日常理想生存状态与方式。而休闲较之审美,更切入了人的直接生存领域,使审美境界普遍地指向现实生活。
  关键词 体育休闲 审美 生命体验
  一、前言
  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休闲的这种基本特征也正是审美活动最本质的规定性,可以说,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我们要深入把握休闲生活的本质特点,揭示休闲的内在境界,就必须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要让审美活动更深层次地切入人的实际生存,充分显示审美的人本价值和现实价值,也必须从休闲的境界内在地把握。前者是生存境界的审美化,后者是审美境界的生活化。休闲与审美作为人的理想生存状态,其本质正在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
  二、体育休闲的审美本质生存境界的审美化
  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获得生理的和谐;二是赢得精神上的自由,营造心灵的空间。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是指人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呈现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她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呈现自律性与他律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是人的一种自由活动和生命状态一种从容自得的境界。休闲的这种根本特点也正是审美活动最本质的规定性,因此,从本质上说,休闲与审美之间有内在的必然关系,审美正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我们要深入把握休闲生活的本质特点,揭示休闲的境界,就必须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说,休闲的根本内涵就是生存境界的审美化。
  休闲意蕴古已有之。从审美的角度看体育休闲,她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自由地愉悦人的身心。建立于审美境界的休闲情趣,或是休息、娱乐,或是学习、交往,或是健身、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畅快的、愉悦的心理体验,产生自由感和美好感。这是人生对自在、真实生命的自由、用心体验,这是超然物外,天人合一,渗透人间世相,悟出生活真谛后的一种生存境界,这是一种超道德的审美境界。
  三、审美的休闲旨趣:审美境界的生活化
  我们不仅应该从审美的角度看休闲,也有必要从休闲的角度看审美。前者是生存境界的审美化,后者则是审美境界的生活化。强调审美的休闲旨趣或休闲意义,也就是强调了审美走向生活,强化了审美在生活中的实践指导意义,使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实践的“身心之学”。
  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指出了这样两个方向相反、结果却相同的事实:一是现实物质生活领域中渗入了越来越多的精神性享受、审美因素;二是审美走出传统艺术领域,正以更奉富、朴实的方式融入公众日常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对前者而言,是当代人现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提升;对后者来说,则是人类审美价值更广泛的自我实现。我们应当同时对这两者,特别是后者有足够的敏感与重视;若仍抱住传统象牙塔里的艺术中心论不放,就会偏离当代社会大众的审美现实和审美需求,失去时代精神。所以,走出传统的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对传统美学以前有意无意忽视了的其他审美活动形式,诸如工艺审美、自然审美和生活审美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也许可以为当代美学研究拓展出新领域,可以改变美学界长期以来抽象的观念研究倾向,让美学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让这门人文学科能切实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
  四、体育休闲与审美作为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
  哲学家研究休闲,从来都把他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密切相关。休闲是人的一种自由生存方式,是人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审美则是其内在灵魂和最高境界。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罗素有句名言: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所谓聪明地休闲,最高境界正是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没有理想的社会就不可能有普遍的休闲,没有普遍的休闲也就不是理想的社会与理想的生存状态。
  五、结束语
  体育休闲不仅具有绝对的社会尺度,还是一种相对的人生态度。所谓绝对的社会尺度是指社会发展的绝对水平,如果社会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尚未能提供给人们足够的闲暇时间和经济基础,人们的休闲就缺乏必要的外在条件。但中国哲人的智慧在于,人们可以通过人生态度的恰当把握,超越这种绝对尺度,在当下的境地中获得相对的自由精神空间,由此进入休闲的人生境界,这就是人生体验的相对态度。从人本哲学上讲,人的存在本体就是世界向人的无遮蔽的呈现,也就是人对世界的本真的体验。这个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取决于人对世界的自由感受。自在的生命才是人的本真生命,自由的体验才是人的本真体验。我们可能无法绝对的左右物质世界,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心灵的自由调节,获得自由的心灵空间,进入理想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在注重不断发展物质世界,创造物质水平以提升生存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同时,不能忽略自我心灵境界的调节与提升。这就是中国的生存智慧在休闲领域可以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马惠娣.西方休闲研究评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
  [2]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3.16.
  [3] 王雅林.城市休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
  [4] 潘立勇.休闲与审美[J].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师职业素质能力提升都提出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就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通过我多年的实践探索,较科学地分析出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 创新精神 体育教学 方法与手段 运用  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很普遍。正如人们常说的:“从小学学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学到大学的短跑”等项目。这样的重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和谐关系 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时候,学生是否喜欢一个老师决定了他是否喜欢该老师所担任的课程。本文认为,教
学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本人多年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经验,较为深入的分析了体育教学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体育教学对中职院校学生体质水平的影响、体育教学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影响(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学有对中职院校学生良发心态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教育资源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实施的一项基本任务。从课程的视角来看,凡是具有课程意义,能够作为课程的要素进入课程的教育资源都可称为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五个领域目标,
大学生高等教育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模式,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由管理体制改革向专业学科结构改革的方向调整,高等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论文基于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大背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发展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迫切要求。在我国高校中,管理类专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不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类人才。然而高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教育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下,实现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应有所创新,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更快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