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师本人及其学生与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压力 心理健康
  清华大学故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之于大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学中大师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赖于整个社会与大学中人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关注与研究高校教师群体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策略减少他们心理问题的产生,防止其成为影响教师自身、学生身心健康乃至制约整个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隐患,对教师本人及其学生与所在学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更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师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客观清醒的自我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也呈上升之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直接的冲击。国内相关课题的调研表明,多数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整体队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具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教师已然成为学术制度下的“弱势群体”。
  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探寻高校教师种种心理问题背后的成因,来自社会与学校的客观压力和教师自身的主观压力是引发问题的主要来源。
  2.1来自社会的压力。
  至上世纪末大学扩招以来,公众对大学的发展倾注了过多的感情。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随时让人挑毛病的,要经受学生、家长、学校和媒体等共同关注。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一日千里,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识与信息层出不穷,教师要满足各方对自己授课的期许,就必须不断学习,以充实和提高自己。在此过程中,必然体会到很多更直接的、更深层次的压力与危机感。
  2.2来自学校的压力。
  大学相继推行的各项改革给教师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教学方面,学分制的实施令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标准,而选课学生人数与教师工作量的测算联系在一起。科研方面,许多教师面临申请科研课题难度大、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不高的現实问题。科研能力与职称评定紧密相关。人际方面,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方式,令其与学生、同事和领导欠缺足够的正式的沟通与交流。这些因素均使教师在工作时倍感压力。
  2.3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教学与很多其他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的交会。因此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要能恰当有效地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必需的。但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要投入大量的体力、智力与时间,教学基本上是每天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常常遭受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从表层看来是由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发现自己与同事和学生处于疏远、竞争和冷漠的关系。但从深层次的原因剖析来看,这种解体的痛苦不是社会学层面的,而更多地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精神层面: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在长期繁重的工作任务下,有的老师能通过自我调整,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不少老师会因为对自己工作的高度期待,倾向于对自己的评价过严、过低,从而产生失落、躲避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累积的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化解,影响到后续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3.如何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3.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职业特征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水平。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教师自身的职业特征与外界要求相匹配,教师的心理就处于良好适应的状态;如果不匹配,就会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心理健康。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偏好、能力、个性、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
  3.2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规划可以使教师纳入固有的生活轨道,心无旁骛。即使路途坎坷,也心存期待。如何使教师个人与学校环境和谐互动、统一协调,有人提出六点建议可供借鉴:搜集生涯发展的客观环境因素,探索自己在组织中的动机和机会;搜集生涯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料,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实现具体目标的策略和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实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也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和特殊心理要求。基本心理要求是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特殊心理要求是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的基本能力与技巧是其生涯发展的基石,这些基本能力包括:流畅的书写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分析性、评价性的思维习惯;运用图书、仪器、设备的能力;视导监督、组织群体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面对群体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有效掌握和运用时间的能力;计划和组织与工作相关活动的能力;从事长远目标的方案计划能力;理解和运用数字符号的能力;使用视听、电脑辅助工具的能力;和他人沟通的能力;消除矛盾、化解纠纷的能力。
  3.4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感情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要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先给学生快乐;教师要得到爱和温暖,就必须先给学生爱和温暖。教师的人格就是力量,在众多的教师特征中,对学生积极性起最重要影响的是:教师榜样、热情、共情和积极期望。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穷乐趣。
  4.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的高校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优秀、健全的人才。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领导者都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当关爱自我,确保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服务于学生,并与同事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教育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与美好。
  参考文献:
  [1]胡华成,陈国元.我国高校教职工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6(4):1—4,7.
  [2]鲁小彬.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调查与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5,3(4):48—52.
  [3]任波.对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2008(1):92—96[6].
  [4]朱海龙,胡晶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策略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3):94—96.
  [5]张曦艳.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策略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3,7:175—177.
其他文献
摘要: “90后”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角,作者对当前“90后”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进行了分析思考:“90后”高职学生的新特点及人文素质的总体现状到底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关键词: “90后”高职学生 人文教育 现状 原因  当前很多“90后”大学生学习动机和人生目标出现偏差,表现为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没有分数、奖学金和证书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极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这给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我们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强化教学之目的。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初三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有效教学的看法和认识。  一、正确树立
摘要: 在物理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熏陶,把辩证唯物法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觉掌握。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 矛盾分析法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科学,它包含着广博的哲学思想,也与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连。它被尊称为“自然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因此要克服物理难学的“瓶颈”,就要在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
本文确立了巴西革耳(Lentinus striguellus)发酵最适培养基组成及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并对发酵获得的菌丝体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法等技术从巴西革耳菌丝体热水提取粗多糖中分离纯化了两个主要的组分均一的杂多糖LS-Ⅰ、LS-Ⅱ-b。用TLC、GC、UV、IR、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1H-NMR、~(13)C-NMR等技术基本阐明了其理化性质及主要结构特征。并采用Wolfro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研究生命科学,必然要涉及生物的生存环境,涉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无疑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具体分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我国环保问题的现状,培养其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掠夺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挖掘出一些能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激发兴趣,激活主体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觀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引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
摘要: 教育实习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幼师队伍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实习在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幼儿园三方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实习 实习生 高校 幼儿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成为
学位
摘要: 公共关系教学应有“公关”的味道,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公关”,形式多样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高职生的通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生 公关关系学 通用能力  近年来,国家及省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意味着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还要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其通用能力。所谓通用能力,就是普遍适应各种工作的基本能力。时下,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