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晕染,知行合一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n_y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是根本。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精心设计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作出选 择。在小学特有的早读课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朗读能力有所提高,对自身、对他人的阅读、朗读等行为也能做出适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也是“全民阅读”时代对小学阶段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早读课;书香;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听过一位大学教授这么说:“每当教育科研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该去小学的早读课堂转转,那里有最原生态的阅读和最初最美的书香。”确实,早读课虽然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但全班齐读的情景却仅仅停留在小学状态。那么早读课究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呢?
  一、读的种类不能单一
  有效的早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加深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日积月累的早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我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把早读课的阅读材料分为三个种类,每天早晨都把这三类加入到语文书一起,作为大家的早读材料。比例大概是这样:三篇课文和生词、两篇课外阅读、三篇古文经典诵读。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有三点:1.语文书后的生词在读的时候要把拼音也读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拼音的印象更加深刻,对一些易错的前鼻音、后鼻音也能更加清楚地加以分辨;2.课外阅读的来源主要是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以及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上面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对课文的补充,有的与某一单元的主题相关,有的则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更多的是课文中没有的童真童趣,不仅增添了早读课的活力与激情,更多的是让学生以更加主动、更加好奇的心理去了解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3.古文经典诵读主要来自于叶圣陶先生推荐的《经典诵读》篇目。自2015年参与课题《叶圣陶阅读教育指导小学中高年级阅读》研究以来,这样的早读试点研究带来了不小的收获:早读课不再是同学们疲于应付的30分钟,而是充满变化、内容丰富的阅读体验过程。
  二、人人参与、简约而不简单读的形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去记忆所学内容,目看、口诵、耳听、脑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记忆效果会更好。早读课一定要让学生诵读出声,最好还能做笔记,手脑并用,效果更佳。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与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想宝贵的早读课有效地开展,就必须要备课,要提前明确任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记忆规律进行合理安排,并且各个部分需要多长时间也要做好预设,以免出现浪费时间或圄囵吞枣的无效现象。内容的选择是备早读课的重点。其实在学生随进度读熟背熟有关的课文后,我们还可以安排读背经典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在早读课的形式上,我也将它分为三种:引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读法又各有各的好处:引读让学生自己选出代表,或者让他们自告奋勇推荐自己,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阅读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起来;齐读自不必说,不仅让全班都能够参与、有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一些气势恢宏的片段描写上,全班齐读尤其能够增加感染力,让学生从自己的朗读中得到启示、明白怎样才能将一篇文章读好;分角色读主要是应对一些具有个性化的人物描写、叙事描写的文章当中,一方面让学生在揣摩人物内心、想象情景方面得到启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
  在这一学期的早读课试验中,语文早读课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学校常规课程,学生在这节课当中,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参与、学会了灵活地应对自己要学习的常规课程。
  三、早读课结束后要对早读情况及时反馈
  对于早读课,学校常规的方式是由红领巾监督岗专人检查,评分管理,并且加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在开始早读课实践研究之前,我也没想过让学生在早读之后评价自己的早读情况,直到有一次意外发生:有一天是我的语文早读课,正赶上我要去外校听课,就让学生自己早读。等我回来的时候,让课代表到我这里来询问一下早读的情况。没想到,简简单单的问题她竟然只会用“好”和“不好”来回答,同学们早读的具体情况,如:参与程度、整齐度、声音、感情等各个方面都没有涉及。课代表已经是班级里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了,评价反馈能力尚且如此,其他同学更不用说了。于是,我制定了一条新的班级规定,那就是每天的晨会课都要提取5分钟做“早读我点评”活动。开始的一周三天都是我在点评,并且和他们有言在先:“请注意老师评讲时的内容、方法,一周以后,每人每天一次的‘早读我点评’活动就要开始了。”这可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天的晨会课他们不再是一副应付差事的表情在聆听,而是充满期待,甚至做起了笔记,因為他们知道,现在做好准备,以后总会派上用场。
  终于轮到孩子们自己点评自己的早读课了,虽然一开始他们的语言词汇量还不够丰富,但经过同学们在下面的小声补充和我的简单引导,终于越来越像模像样,他们有时讲到兴起评点会延长到10分钟甚至15分钟。每到这时,同学们也会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 声,没有人会抱怨拖堂、没时间休息。
  总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是根本,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精心设计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作出选择。在小学特有的早读课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朗读能力有所提高,对自身、对他人的阅读、朗读等行为也能做出适当的评价,这也是“全民阅读”时代对小学阶段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综合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课程,综合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自身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同时也会影响到分技能训练课的成败。高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实际交际中依然无法做到准确、流畅、适当的语言表达,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语言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针对高级
“桃李满天下”出自唐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这里的令公指的就是宰相裴度,意指裴度的门生遍布天下,他所住的绿野堂哪怕不种花,也是桃李芬芳,花香满园了。  裴度一生中并没有当过任何国家地方教育机构的教师,又是死后才获赠太傅,何来的门生呢?  这是因为裴度一生礼贤下士,为国家举荐过多位济世之才,受他推荐之恩的人才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在唐代,师承关系不仅仅只
进入21世纪,“丰子恺热”悄然兴起。如今谁人不知丰子恺?   不过,知,并不一定尽知。比如知道他是画家、散文家,并不一定知道他还是艺术教育家,不知他还是文艺理论家和文学翻译家,也许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书籍设计家。   丰子恺早年随李叔同(弘一法师)学习绘画,后去日本求学,迷恋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作品,回国后,他独创了一种简笔画,后被名为“漫画”。竹久梦二设计过许多书籍,受其影响,在好友俞平
當姥姥老到需要人陪伴照顾时,就跟着母亲了。  四个子女中,姥姥最疼大舅。为什么呢?她二十岁出嫁,头生子一落草,姥爷就北上做买卖去了。从此数年,姥爷只每年寄回些零星小钱。婆家本不甚殷实,养孙子还勉强,对吃白食的媳妇难免摔锅打碗。  大舅五岁时,姥姥携他到天津寻夫。有过这一段同甘共苦的年月,当娘的便对儿子额外关爱、器重一些。不过她心里也知道,娘对儿子的情思多半是单相思,子女里最靠得住的还是温和的三女儿
【摘要】亘古至今,文字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创造之一,仓颉造字这类有关文字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经过上千年文化的锤炼,文字中总是涵盖着人们内心难以言说的感情,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之一,不仅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更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也一直是老师在教学过程注重的重点,因为阅读教学若能成功,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若不能成功,将使学生对
苏晨散文浅说    “辽东老兵苏晨”之与文学结缘,实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他的人生行旅听从革命调遣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迫使他成为一个作家。形成了老兵与学者的统一,革命与文学的结合。  苏晨少年参加革命部队。他的散文创作,始于一九四六年。描绘革命风云,撰写朝鲜战地通讯(曾得到《人民日报》刊登短评表扬)。一九五○年由东北和武汉两地的出版社搜集编印成三本散文小集。尔后在频繁的工作变换中,
10月初的青岛,前一天艳阳高照,人们还穿着短袖;次日一场秋雨,海风吹来,气温骤降。与之相反的,是当地新闻的热度——“青岛警界地震”冲击波,正一浪高过一浪。先是有媒体爆料:青岛市李沧区公安分局局长冯某、市北区公安分局局长于某被纪检人员带走;市南区刑警大队长某某、崂山区政法委书记某某被抓;青岛市前公安局领导某某被“双规”。紧接着,坊间传闻四起,说这些人出事都与去年一度轰动青岛的“黑老大”聂磊案有关……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对于地处西北落后偏僻的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学生普遍比一般城市的缺少主动意识,缺少良好的养成习惯和学习习惯,缺少互动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我们努力的高效课堂大打折扣。如何构建适应农村高中语文课的高效课堂,一直是很多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话题。单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来说,值得我们思考挖掘,从而去解决。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高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语文是一门文学含义极其丰富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艺术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提升,使教学符合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段,原本是在进行书画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创作方法,主要是提高作品整体的和谐性、观赏性,为作品增加了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能够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学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
青年鲁迅是将“恶魔派”(TheSa-tanical School poetry)也即革命浪漫主义的“反抗之火”运进中国大地的普罗米修斯。他的《摩罗诗力说》集中地反映了青年鲁迅的思想感情以及美学倾向。人们时常赞叹它言简意赅,评析“摩罗诗人”堪称精辟。但由于是用古奥的文言写成,青年学子往往难于索解。曾经第一个把《红与黑》译成中文的赵瑞蕻先生有鉴于此,著成《注释、今译、解说》(天津人民版),为青年学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