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应用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dent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大讲堂课程在卫星网第一频道循环播放,播出时间为每个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农业部网站( www.moa.gov.cn)和中国农业信息网(www.agri.gov.cn)开设“农科讲堂”专栏,“农广在线”(www.ngonline.cn)开设“农业专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专栏,发布培训课程的网络课件,供在线学习。
  《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应用》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孟海波在节目中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背景、基本概念和术语、产业发展现状、固体燃料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阐述了这一主题,强调加强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扩大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比重,是解决我国乃至世界能源危机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走群众路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江苏省泰兴市农广校自2009年下半年起,调整办学思路,将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逐步调整为“半农半读”涉农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即面向农村,招收50岁以下农村从业人员,以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科技示范户等为主要参学对象。截止到目前,共开设44个教学班,招生2336人,办学规模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在岭南农业大县广西博白县的乡村教室、田间地头,经常看到一位为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的女教师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张老师”的张立肸。  张立肸1983年毕业分配到博白县龙潭镇农技站,从1984年起,至今在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博白分校工作。现任博白分校副校长、博白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30多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全县28个乡镇,深入200多个行政村,把知识、青春和汗水洒在
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自2004年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9083人,多次受到省厅及市政府的表彰,并被团省委、劳动厅命名为河北省青年创业培训基地;被农业厅、劳动厅等六部门确定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阳光工程百家品牌培训基地。在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中,共开班32个,培训学员1605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与省委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基层建设年
在东北稻田养殖的蟹,主要以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为主,因原产地于中国,且两只大螯上密生绒毛而得名。水稻和河蟹可以共生并且有很好的互补效益。首先水稻是多分蘖植物,植株繁茂,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栖息场所。而河蟹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摄食水稻杂草,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其次,水田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同时,水稻施用的肥料促进了水草、水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为河蟹
要想会种地,种好地,必须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现在农村除了参军和外出打工的,剩下的大多是老龄农民或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群,种粮大户也是“种田老把式”,年龄都不小了,先进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先进生产的投入品,对技能和标准都有较高要求,所以要加大对这些人的技能培训。在每个农业县,把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好,搞实用培训。鼓励农业企业、科研部门建设“
甘薯脱毒后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经兼备作物,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淮北地区脱毒甘薯实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一定选择脱毒种薯,根据用途选择不同的品种,如高干、高抗、高淀粉型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高产优质食用型品种有北京553;兼用型品种有丰产一号等。  二、甘薯的育苗技术  1. 甘薯出苗的生理特点  甘薯薯块有较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民科技素质直接关系到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主要任务的农广校,在新时期如何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办出特色,办出活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点思路。  一、围绕“三农”工作抓培训  农广校是一所面向“三农”的特殊成人教育机构,与其他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存在根本性的
根据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综合分析和会商,预计2007年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螟仍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呈严重流行态势,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仍将中等发生,全年重大病虫发生面积60亿亩次,需要防治面积70亿亩次以上。  一、杂食性害虫  (一)飞蝗。东亚飞蝗。夏蝗在黄河滩区、环渤海湾沿海和湖
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917元,实际增长10.7%。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已连续九年较快增长,连续三年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也逐步优化,家庭经营收入比例继续下降,工资性收入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4.6%,比2011年下降1.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43.5%,提高1.1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8.7%,提高0.6个百分
2011年江苏省溧水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后,果蔬技术指导员结对指导开发区红星村果蔬科技示范户。根据溧水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草莓产业的发展规划,开发区作为全县五个设施草莓生产核心区之一,到2015年,在现今500亩设施草莓的基础上扩建到2000亩。为促进草莓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大力推广草莓设施栽培管理技术已刻不容缓。目前,红星村大棚草莓栽培面积近20亩,草莓农户平均每亩纯效益达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