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企业瞄准五大“蛋糕”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开发:中国企业大有可为
  
  能源开发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大热点,中国不少从事能源开发的企业在2006年“东博会”上争相展示自己的实力,以期能在东盟国家寻找到合作机遇。
  2006年10月31日举行的中國—东盟电力物资供需对接论坛上传出“东盟各国未来10年对电力需求将大幅上升,预计投资金额将高达近2000亿美元,其中电力设备、电工产品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的消息后,国内的水利电力物资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电站勘察设计单位、电力建设施工等各类企业开始摩拳擦掌。
  
  交通建设:东盟主动抛出绣球
  
  越南政府官员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表示,越南交通部正准备投资1.6亿美元,用以改造河内—老街铁路和改善昆明—海防经济走廊交通状况,越方希望中国大型工程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据介绍,河内—老街铁路连接越南西北边境各省与河内、海防等大城市,也连接中国云南昆明,是越北部地区重要的国际大通道。目前,这两大项目已进入招投标前期阶段,预计整个项目将于2007年10月份之前招投标完毕。
  
  建筑材料:市场需求水涨船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东盟国家的房建、公路、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求量大,居民私人住宅建设也出现了新一轮的热潮,但因工业基础较差,钢筋、水泥、陶瓷等一些建材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也让坐拥地利之便的中国建材企业看到了机遇。
  本国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是东盟国家对建筑材料需求水涨船高的一大原因。据了解,目前,越南国内有较大规模建材企业236家,这些企业投资分散,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越南建材高端市场依然需要进口才能满足需求,而中国生产的涂料、天然石材、高级木地板、高级洁具、厨具、密封材料、建筑五金、消防器材和材料等物资源源不断进入越南市场。
  
  农业合作:技术输出市场广阔
  
  2006年上半年,从广西口岸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达29批共1965吨,总值110.68万美元,经报检出口的杂交水稻种数量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一位—这组来自广西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足以证明中国的农业技术在东盟国家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优势农业技术向东盟国家输出。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农垦集团还在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积极发展木薯产业,通过向这些国家农民输出木薯种植技术来扩大变性淀粉的来源。这一产业预计投入2亿元,投产后每年能够带来1亿元左右的回报。
  
  服务贸易:多边企业呼吁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协议》已于1月14日正式签署。双方在商业服务、金融保险、旅游、运输通讯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已日益活跃。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旅游等服务贸易增长尤为迅速。2005年,首站前往东盟国家旅游的中国公民和来华旅游的东盟国家公民总数在650万人次左右。
  麦斯利特•舍马丽作为泰国一家旅行社派往2006年东盟博览会寻找合作伙伴的“全权代表”,她对中国与东盟加强服务贸易的合作有着更高期待:“假设我们能够像欧盟一样建立起无国界旅游圈,那将是划时代的事情,全世界的游客都会聚集到东盟和中国那些数不清的名山大川、历史古迹中来。”
  “渐入佳境”的贸易与投资引领中国和东盟在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就连一些世界级的企业对这块“大蛋糕”也充满了兴趣。
  世界快递巨头、荷兰TNT集团中国区总裁迈克•德瑞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借助“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全面建设一个连接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亚洲陆路运输网络,分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领域的“大蛋糕”。
  而广西超大运输有限责任总公司副总经理甘东霞同样看好自贸区物流领域的发展前景,但对于跨国物流的发展却有着自己的期盼。甘东霞说:“货物贸易的大幅增长必然带来物流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但是跨国物流的发展却亟待中国与东盟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编辑:舒迎
其他文献
针对海关在执行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中遇到的问题,7月13日,海关总署、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2007年第35号公告(关于针对海关在执行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适用问题)。该公告对有关政策适用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并自2007年7月20日起执行。此前有关文件规定与该公告不一致的,以该公告为准。    关于外商投资项目适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问题    根据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规定,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