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2)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没有孩子幸运,直到读初中时才有机会接触《诗经》。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疯狂而饥渴的时代,能够遇到《诗经》这样的经典,实在是一件万分幸运的事。
  我能够读到《诗经》,纯属机缘巧合。在那样一个禁锢的年代,《诗经》是“资产阶级毒草”,被列为“禁书”,是绝对不允许阅读的。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下放到我们学校来“改造”的大学生,看到我痴迷读书,有天晚上偷偷把我叫到他的宿舍,关好房门,从箱子底下拿出一本书来,慎重地交到我手里:“这本书你可要好好读读!但是不要让人知道,你偷偷地看。”我有些不知所措,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只见是一本繁体字竖排且纸张发黄了的线装书。
  此后的每个夜晚,我躲进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做贼似的。书中好多字都不认识,就查字典。也不明白什么意思,懵懵懂懂的,只是觉得句子写得很美。我抽空偷偷去问老师,老师也不说,只是笑了笑:“你慢慢读,以后你就懂了,读完一遍后,你要全部背下来。”就这样,大约一个学期,我终于把《诗经》啃了一遍,有些句子多读了几遍,渐渐明白了一些意思,就高高兴兴跑去向老师报喜。老师卻并没有我预期的那样欣喜,只是淡淡地说:“那本书,你该还我了。我怕你被人发现,书被收缴了。”回来后,我很失落,既然老师说要还书,我就把它抄下来。随后,我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把《诗经》抄了下来,也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地抄。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是老师设计好的“阴谋”。当我满怀感激地向老师还书时,老师却诡异地笑着说:“你抄完了?注意保管,千万别让人发现了!”大约又花了一个学期,我终于把《诗经》全部背下来了,又去向老师报告。老师好像看穿了我心思似的,说:“培功同学,你能不能跟我解释下诗的意思?”我有些得意:“老师您随便抽一首。”老师就抽了“颂”里面的《玄鸟》,我一下子晕了,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首,其实整个“颂”我都不喜欢。老师见我说不出来,就耐心地跟我讲解,我认真聆听老师的解释,突然发现“颂”里面的诗也是蛮有意思的,就把这部分诗边背边琢磨了好几遍,遇到一直想不明白的,就去问老师。
  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背诵《诗经》的情景,并且特别喜欢《采薇》的最后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后来我从事文字工作,得益于早年读过的《诗经》,虽然直接引用的很少,但它从骨子里滋润和改变了我的文风,可以说《诗经》影响了我一生。
  最后我要说,这个冒险把我引进《诗经》的老师姓韩,我们都叫他韩老师。谢谢您!韩老师!
  读书是最好的老师
  常常有人问我:作文有什么窍门和捷径?我说:没有!如果必须有,我会说那就是读书!海量地读书,海量地读经典,海量地反复读经典。
  读书有没有窍门?那是有的!个人的体会,所谓“读”,顾名思义,就是诵读,就是要读出声来,最好是背下来。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快餐化、碎片化。为了静心读书,以免“一目十行”,让美丽的文字从我们眼皮底下逃走,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大声朗读。对小学生来讲,诵读经典先不要管懂不懂,只管囫囵吞枣背下来,不要过多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慢慢悟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初学写作文时肯定会觉得很难,怎么办?家长可以选一些经典的短文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分析,不要将字、词、句、段、标点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和培养兴趣。开始时,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是可以示范,二是引导孩子怎样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平时要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一草一木总关情。那么,阅读经典是不是就没有用呢?当然不是!经典看似“无用”,其实影响人的一生,对性情的养成、品德的修养,以及古典知识的储备都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润物无声,功夫在诗外。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和孩子的阅读经验告诉我:读书才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张爸爸在教导女儿读书写作时,遵循的就是这个道理。张思甄同学很好地将自己诵读《诗经》的过程记录了下来,不仅叙述生动,条理清晰,而且还有传经送宝的借鉴意义。而张爸爸读《诗经》的经历,更像是一个传奇故事,是那个特殊年代带给他的独特回忆。从他们父女两人的读书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就像著名作家叶圣陶所说的:“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不仅对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写作文时,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自然会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编辑 文 墨)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答案:
  瘪下去的饮料瓶,暴露了此男子到过海拔两千多米的山顶的事实。原来,在海拔两千多米高的山上,气压大约只有海平面处的四分之三。所以,如果在山顶打开过饮料瓶,然后盖紧,那么,回到山脚后,外界的大气压力会使瓶中较稀薄的空气受到挤压,从而使饮料瓶变瘪。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多年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湖北黄冈点的具体实施,分析了栽培管理过程中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及潜在因素,提出了在棉花区试栽培管理中,栽培措施的质量控制对策,旨在提高棉花区域试验的精准性。  关键词:棉花;区域试验;栽培管理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8-03  DOI:10.3969/j.issn.209
这丫头哪根筋搭错了  李可妍战战兢兢地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班主任:“张老师,儿童节我们学校会举行什么活动呀?”  “有跳绳比赛、合唱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张老师说出一大堆活动项目。  李可妍说:“为什么不再举行一些好玩的活动呢?比如斗鸡比赛、斗蟋蟀比赛、朗诵比赛等。”  张老师皱眉看着这位学霸,心想这丫头哪根筋搭错了,斗鸡、斗蟋蟀?但他嘴上却很客气:“斗鸡、斗蟋蟀就免了,朗诵比赛听起来
放假了,放假了!周童和小表妹都很兴奋,因为这次放假他们要去体验不同的感受。自从看了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兄妹俩一直吵着要去农村看看,爸爸妈妈们很无奈,因为他们并没放假,照样要上班呀,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一个好地方。”周童的外婆开心地说,“去我妹妹家啊,我妹妹家在山区农村,现在发展得也很好了。刚好我也想她了,就让我带两个孩子去体验一下和大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吧。”  “太好了,太好了!”
1966年5月下旬,正当“文革”运动风云初起之际,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一直主持国防科委常务工作的安东将军突然死亡。安东的死因扑朔迷离,在“文革”那种非常时期,“安东死亡事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又成了康生、江青等人攻击打倒军委老帅的一个借口,所引起的风波,数年未息。  安东将军清晨突发意外  1966年5月21日清晨,北京下起了小雨。  8时许,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办公室里,突然铃声大作。
初步判断,作案动机是有人出于某種不正常心理,专拿宝马车撒气。
春风堂是淄川城最大的一间药堂,主人陈沐风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除了看病救人,他还不时施药救济城内的贫穷病人,被大家称为“陈大善人”。  最近春风堂出了件怪事,引得众人议论纷纷。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沐风书房里的一个古董瓷瓶上凭空多了一张脸,那脸上的一双眼睛漆黑发亮,就好像是魔鬼的眼睛,看着十分吓人。陈沐风发现后慌了神,连忙求救于捕头王虎。  王虎派人盯着陈沐风的书房,一天深夜,书房里传来了诡异
《徐向前传》记载:“自1949年11月起,人民解放军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开始组建空军、海军。”苏联派驻军事顾问到中国,大约是自1949年11月起。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军委聘请了几批苏联专家到各军兵种担任顾问。”(见《陈锡联回忆录》)  另外,中央军委各总部也聘请了一批苏联军事顾问,比如: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为总参聘请了顾问尼哥尔斯基;时为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的罗荣桓为了学习苏军经验,从1950年
一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那么,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时间到了1949年8月初,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的思维重心终于落在了天安门上。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后毁于兵火。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后改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
我家住在广州市光大花园,那是一个美丽又整洁的小区。一走进光大花园,一片美景就映入我的眼帘。  仰望天空,白云朵朵,像一辆辆白色的小汽车;它们来回飘动,又像一只只找鸡妈妈的小鸡崽。小区里,白色的云、红色的花、绿色的树相映成趣,生机盎然。  小区种了很多树,有桉树、木棉树、杧果树,还有一些我报不出名字的树。小区里最多的就是榕树了。高大的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色大伞,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榕树的树干上长满
黄娃可风光了,你问为什么?因为参加阅读比赛,黄娃独占鳌头。这不,葫芦兄弟都来向黄娃学习呢!  黄娃开心地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长见识、长学问!”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橙娃问。  黄娃想了想说:“内容健康、语言优美、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给人美感;启迪智慧,教人知识……像这样的书,我觉得都是好书。”  绿娃认真地说:“黄娃,你能不能教我们几招读书的方法呀?”  “当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