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类的文明与阅读密不可分,一部文明史便是一部阅读史。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釜底抽薪,慢读成为空谈
  重做题的题海战术,消弱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甚至还上各种辅导班,最后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身体调节”,哪有精力看书?而课堂上只有可怜的几分钟阅读,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据着。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就是一句空话。
  二、单向传道授业,忽视答疑解惑
  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和心理世界的差异性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因此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
  三、课内外阅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 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我们的手中多不高贵的孙子书”,而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并不可靠,他们须要被引导,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读。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引入了一多并举的选文内涵,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
  (1)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为简单划一的规定。为了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
  (2)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误解文本。更尊重学生,互动导读,鼓励探讨,非暴力排斥,也非无原则认同而是真正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让作者与读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成长。
  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是教会学生阅读,这也就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和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真正溶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人性的光泽,使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进步。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可见形成性评价是我们一线初中教师所必须要探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开成性评价;初中物理;有效引领;激发兴趣;学习效益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精巧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当然,对生动贴切的课堂设计教学来说,导入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难就难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好教材、教师和教育对象三者的关系。富有创新精神的意识,才会有妙趣横生的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的关键点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让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
目的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胸腔镜下进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法选取其中的60名患者进
过去,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课堂显得毫无生气,情境的出现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建构新知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显得生机勃勃,效率大大提高。渐渐的,我发现出现了一种怪相:盲目追捧情境。由此引发我以下两点思考。  思考一:创设情境目的何在?  案例:倒数的认识。  师:老师想效法古人,来个以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物理图片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好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物理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进而能陶冶学生情操。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中就有很多物理意义非常深刻并且具有趣味性的插图,这些插图中有很多是具有很强的物理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课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参与到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读书、自主读书。  一、善于鼓励、培养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孩子具有神奇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学习,也能树立学生的信心。俗语说: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用鼓励,重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