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下,我国乡村经济进一步萎缩,广大农村因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开始出现部分田地荒芜现象.一直以来,“三农”问题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也是强农富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振兴乡村经济实践,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条乡村振兴之路,解决“三农”问题以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加强农业商业体系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积极探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途径,分析现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稳步推进金融服务
【机 构】
: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中国河南南阳47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乡村经济进一步萎缩,广大农村因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开始出现部分田地荒芜现象.一直以来,“三农”问题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也是强农富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振兴乡村经济实践,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条乡村振兴之路,解决“三农”问题以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加强农业商业体系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积极探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途径,分析现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发展;积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财产性收入;不断深化农村农业改革以助推乡村建设,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举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乡村振兴的生产力和内生动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理念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施,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农村经济制度以促进集体产权制度的改进,夯实农村经济的基础,为农村打造“造血”系统,从而集中精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此,由李文编写的《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一书,对我国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结果 发现: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历经四个阶段,高校成为文化产业优势研究团队的主要集中地,经济类和地理类等期刊对文化产业研究传播具有重要贡献;②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文化
物流企业是区域经济联系的核心载体之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A级物流企业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长三角城市群A级物流企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历时性分析.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群A级物流企业空间演化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空间集聚中心主要为上海、苏州、宁波和金华等城市,且集聚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圈层变化和“核心—边缘”特征;空间扩散方式包括邻近扩散、等级扩散和廊道扩散三种模式.长三角城市群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布重心逐步由东向西迁移,迁移距离逐步缩短.②长三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从税种差异视角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变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税负转嫁能力.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或税负转嫁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得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始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所得税有效税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外部融资能力来促进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债务风险相对较低时,所得税有效税率下降对固定资产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分条件,只有多项制度的组合才能有效提高创新绩效.我国存在五种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人力资本制度路径,这五种路径可以进一步归类为金融本位模式、创新者本位模式和绩效维持模式.金融本位模式中,发达的人力资本信用制度客观上保护了超常型默示知识,部分替代了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功能;创新者本位模式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使用马尔科夫体制转换自回归模型(MS-AR)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1996-2017年)利率水平决定机制的非线性变化.通过计量模型识别出我国利率水平决定的两个体制,即“财政主导” (1996-2005年)和“货币主导”(2006-2017年).我国利率决定机制改变的时间轨迹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相吻合.这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率调控方式由财政主导转向货币主导,为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7年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的影响.本文借助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冲击构建工具变量,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识别互联网使用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家庭对正规金融产品的投资,金融素养在二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互联网使用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家庭在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方面的差距.本文为改善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