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古人用春华秋实的不同说明不要浮夸的外表,而应讲求实际的道理。任教以来,看过很多学生的平时习作,也改过不少的考场作文,觉得现在的学生作文里充斥着太多的煽情的文字,且不说这些文字倾泻情感的真假,单就情感表现而言,就显得太过直白和粗浅,缺乏深度和内蕴。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和琢磨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能让人体会到语言文字深层次的魅力。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出台后,很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畅述情感的作文创作。这类作文看得多了,就会觉得情感大同小异,用词趋向一致,总是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厚重和真实,有太多的情感走私和情感投机的嫌疑。也有的文章写得确实很真实,但情感和表达都极度干瘪,色彩不浓,没有回味的余地。作文毕竟还是要有绵密的情感逻辑和结实的语言艺术才能感动读者的,正所谓: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那么,怎样教会学生让自己的文章“秋实”无数呢?
  
  一、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用好结实的语言艺术这轮“明月”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重新感觉生活,感觉事物,是为了使石头保持石头的模样。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感觉到事物,即看见而不是认出。艺术的手法是使事物陌生化的手法和难化形式的手法。(据此)来增加难度并延长感知时间,因为在艺术中感知的过程就是目的本身,因而应当延长。”这就是说,使用艺术手法来使事物陌生化,使形式发生阻碍,从而拖住注意力,延长感知时间,达到感觉美、发现美的目的。写作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单纯地倾泻情感。在讲解《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指导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要求学生不用大、空又抽象的方法,要用小而细、实用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切实的效果,要有结实的语言艺术。
  (一)趣味文字启示法
  很多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都会发现学生对自己讲的学习方法兴趣不大,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备课、上课、批改,最后发现学生写作时根本不会运用自己课堂上所讲授的艺术手法,就像我们把一桶水浇在学生的身上,并没有变成营养在他的体内循环一样,浇到学生身上的“水”被阳光一照就“蒸发”殆尽,我们的心血白费了。碰到这种情况后,我首先想起读书时候让我叹为观止的钱钟书的比喻艺术,看的时候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发人深省,这就是耐人寻味的语言。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的。想到这儿,我决定把这当作是带领学生走向艺术的一条通道。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这两位都对比喻予以至高无上的评价。比喻可说是修辞之王,无喻不成章。钱钟书写夜,说它仿佛是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写到忠厚老实人的恶毒,作者喻为“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写方鸿渐见到鲍小姐时自尊心的下降与低落,作者把它比成“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围城》写到女主人公的眼睛很大,把它比作“政治家所说的大话”等。这可谓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当我上课时候把这些比喻当作范句显示给学生看的时候,它们既通俗好懂又发人深省,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感觉到了比喻的美妙,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了比喻。有学生就在自己的文章里说:“路旁的汽车都被雪盖住了,从教学楼上往下看,它们就像一个个奶油面包。”我们以前写雪景,都是用“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来比喻,这样的比喻和他们以前所用的比喻很不一样,和“奶油面包”相比,“棉被”多少有点乏味。
  
  (二)情感迁移法
  两个学生写与雨有关的文章,一个这样写道:起先天下着毛毛雨,后来雨就越来越大了。另一个则这样写:小雨是一种不成熟的情绪,大雨却是瓜熟蒂落,是痛快的解脱。这表明第一个学生对语言感觉不强烈,无法用合适的语言细致地描摹自己的情感;第二个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物上,他有感觉,所以写的语言有情味。不难看出,前者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而自己的心情没有附着在这个事实中,即使加上一句,“我不喜欢”或者“喜欢”之类的话,也是会给人油水分离的感觉。我们希望读到披情入景的文字,而后者就是把作者内心的情感无痕地附着在了客观的物象上,雨就是作者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象外化。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就是把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外在的客观形象上,借外在的客观形象委婉含蓄地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古诗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等。这种以己之心去联想和想象显得非常重要。朱自清的散文常采用拟人手法,要把无声无息、无情无意的大自然牵引到我们人类的世界中来,创造出来的形象让人感到无比亲切。树叶婆娑的林间没有鸟的停留是寂寞的,丰富的自然景物如果缺失了人的驻足同样是没有生机的。景物因人而生动,学会移情别恋,作文创新的空间就会得以扩大延展。由物及人,这也是对作文的人文性的终极要求。当然这种情感的迁移是需要感觉的,这种感觉看起来很小,其实是不小的。许多人写不好大场面、大事物,就是因为他们欠缺这种小感觉。
  
  三、变换句式法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这样的句式往往能让读者即使并不在场,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走向。如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这个句子把“并不见佳”放在“我以为”前面,写出了作者对雷峰塔的深深厌恶之情,为全文的议论奠定了感情基础。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这一句,把“轻轻的”放在“我”的前面,很好地传递了徐志摩那种离别康桥时淡淡的伤感中夹杂着对康桥的思念与挚爱。如果改成“我轻轻的走了”,效果大减,诗味全无了。教会学生在作文中适当地使用倒装句会使自己的文章增色,给读者一些视觉和情感上的惊喜。譬如一个学生写《记忆中的爱》,文章初稿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为爸爸从此对我不抱希望了。”听完倒装句妙用的课后,他把这句话修改为:“爸爸从此不抱希望了,我以为。”改完之后,沉重和懊丧的感情溢于纸上。
  “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这句话是清朝著名诗人袁枚说的,十分精彩。它生动地告诉人们:文章的语言须“立”在纸上,那就是说须有活泼泼的生命力,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能感受情,领悟意。这样耐人寻味的语言绝非拼凑所能奏效,而是认真锤炼、反复推敲艺术表现力的结果。“百炼为字,千炼为句”,坚持不懈地锤炼字句,下笔就会如行云流水,就会笔端涌出精彩纷呈的语言。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要有“清水自源头”这样绵密的情感逻辑
  
  语文不是非逻辑的。人们常说语文是风花雪月的产物,殊不知,语文既是情感的,更是逻辑的,不是漫无章法的,它要有一个能让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情感变化过程。没有逻辑光有华美语言的作文就像一场表面热闹的宴会,内里宾客们彼此敷衍、冷漠相对,没有达到本质上的融合。这样的作文是经不起推敲的,达不到耐人寻味的高度。语文教师辅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不能总是把逻辑与文学、思想和形象对立起来。爱因斯坦曾经用小提琴演奏来代替他的物理演讲,并认为这更容易理解;化学家霍夫曼常用绘画象征性地表达化学方程式。这些都告诉我们艺术和逻辑、形象和思想是统一在一起的。一个富有情商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激情点亮灰暗的日子,哲理把灵魂渡到彼岸。诗意的语言表达源于热爱,源于思考。那么,怎样让自己的文章在充满美妙的情感的同时也符合逻辑呢?
  (一)文章应关注观点及观点产生的原因
  文章是为交流而存在的。我们要交流的是什么呢?是思想。一篇文章假如没有思想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交流的价值。而思想的高下又是衡量文章价值大小的标尺。思想是一个完满自足的系统。它由观点和形成这个观点的原因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既要表述自己的思想,还要让读者明白你的观点,又得让读者明白你的观点形成的过程,让读者在了解你的观点形成的过程中认同你的观点。比如,有这样两篇文章,都是关于春天的。一篇这样写对春的热爱:“我喜欢春天,我喜欢春天的阳光,春天的花香,春天的溪流,我喜欢春天的风和春天的雨……”文章字数已经达到要求,从语言来看你不能说他没有表达感情,但是读者内心会因之而有共鸣吗?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另一个则这样写:“我喜欢春天,当春风打着呼哨舞过树的手臂时,春柳的柔条上齐舒了叫做青眼的叶蕾,不几天便喷出了脉脉的绿叶。如果说彩虹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桃树也不甘寂寞,如霞的花瓣在枝头欢闹着,让人闭了眼好像徜徉在硕果粲然的梦境里……”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篇文章要比第一篇文章写得好,这是因为前者表达的感情很直接、抽象。它只有感情的表达,也就是只表达了一个观点而没有告诉大家这个观点产生的原因,所以它难以获得读者心灵的共鸣。而后者则完全相反,它不仅向读者传达了感情、表述了观点而且还传达了感情产生的原因,清楚地向读者展示了这样的写作流程:我喜欢春天——为什么喜欢——喜欢春天的什么等。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自己所要抒写的心灵世界中。
  (二)文章应该扣准题目,自然过渡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作文时总有这样的习惯——在文章写完之后再给作文“安装”一个题目。殊不知,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灵魂,当你落笔写下题目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你的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它建构的。如果一开始不写题目的话,这篇文章极有可能结构凌乱,没有重心。所以,作文之初始就是要写好题目,然后围绕这个题目自然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创作中。
  使作文耐人寻味的方法很多,无数的教师都为此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和实践,以上列举的只是几个方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只要教会学生在作文时多去思考、品悟,多读多写,就可以做到“下笔绣词,扬手文飞”,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少不了引人入境的前奏。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一堂高效率的英语课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还需要学生课前的认真预习。课前预习作为听课的起始环节,既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而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英语教学的预习设计要点。     一、预习
所谓聚焦社会类作文试题,是指以社会热点(包括发生在家庭或学校里、被引起广泛关注的那部分)作为引发话头的材料或叙写、评说对象的作文试题。虽然说所有的社会热点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但考虑到便于抒写真情实感,便于所有考生有话可说,因此出题人会选择那些与考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社会热点。只要我们平时能走出书斋,留心生活,应考时启动生活储备,获取写作材料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1.带一颗善感的心,捕捉“
“天上有片云,追上她。”这是马拉松倡导者、爱好者张亮友讲的一句话。老先生今年已经90多岁了,曾经是1957年的国家马拉松冠军,跑过50余万公里,他帶动、影响了很多体育爱好者。  杜甫在《可叹》诗中所言:“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讲的是世事变幻无常,但不管世间的万事万物如何变化,人,或者一个集体总是要有追赶的目标,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和胆量。天上有片云,追上她!  (小宝摘自《文苑·经
德国诗人荷尔格林说:“生命里充满了劳绩,但仍要诗意地栖息。”当我们被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诗意地栖息”呢?笔者认为,不妨养点儿闲情,给自己营造一段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时光,累时有排解,苦时有安慰。  养书籍。养书心生的欢喜简单而绵长。书中虽没有千钟粟,没有黄金阁,却有喜乐长安、素食锦年,有一城烟火、断桥轶事,有青衣姑娘沾染了桃花,有哒哒的马蹄、鲜衣怒马……撷取清
呼呼,坐时光机来回真的是多快好省啊。三位小当家吸收了这么多智慧,肯定要人尽其用啊,这不,谜之岛惊现几件惊天大案,需要三位来探寻真相。  既然是伪证,肯定存在漏洞,怎么会是无懈可击的呢?这是个悖论嘛!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汤米和塔彭丝是如何解开它的。  汤米和塔彭丝正忙着分类整理寄来的信函。塔彭丝突然惊喜地叫了一声:“有一位新的顾主。”  汤米说:“我看看,这位琼斯先生什么时候想与我们见面?噢,十一点半。
摘要:现代性包含两个互相矛盾和冲突的维度:一个是启蒙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另一个则是审美现代性或文化现代性。虽然同样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但路遥和贾平凹的创作具有不同的现代性追求,前者侧重于启蒙现代性,后者则突出表现为审美现代性。  关键词:路遥;贾平凹;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8-010
摘要:体育运动当中,有比赛竞技运动,也有对抗运动。篮球运动是被大家熟知的对抗性运动,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对抗运动以其激烈的角逐精神被大家喜爱。篮球运动在高中群体中备受喜爱,是很多学生挥洒汗水的重要伙伴。本文主要讨论了篮球运动对于学生树立坚毅品质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篮球;坚毅;高中  学生从小学时期,到高中时期,这个跨度完成的是义务教育,同时还有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我们原来讲过体
【考题回放】  《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
指导孩子制订一个简单易行的寒假计划,注意时间与项目有一定的弹性安排,以避免孩子因突发事件完不成目标,削弱了计划实施的效果。  朵朵妈妈喜欢旅行,她给女儿的假期安排就是让她玩得满意。朵朵妈介绍,女儿上六年级,她在这个假期为女儿订制了去东北玩雪的10日游,其他时间她们也会在周边游玩。嘟嘟妈妈自称“虎妈”,这个假期,她给孩子安排了作文、演讲、舞蹈等培训班。嘟嘟妈的理由是:孩子要“笨鸟先飞”,否则就跟不上
年味儿,藏在冬至后的第一片雪花里。  待到年前的最后一场雪停时,母亲携着我前往耀武路购置过年的糕点。糕点店开在稍显简陋的巷口,店牌上躺着星星点点的细雪,只这一幕,望去的目光便再也收不回来了,一时间坐不住,从车里探出身子,清冷的风儿入怀,不觉颤了几颤,想是年关将近,心里也欢欣。  父母各选了几袋炸食,我挑了袋豆糕,便随着说笑着的人们一同出了店,往路那边看去。细雪一堆一堆地平铺在草垛上,草垛旁是交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