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对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年度报告的财务、经营质量和业务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信息披露、综合化经营、产品自主创新、防范汇率等风险、实施全面成本管理、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 年度报告 评析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6-034-04
自2005年以来,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香港和国内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关规定,在2007年4月底前都已公布了2006年度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它表明,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大为增强,有利于投资者、存款人分析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加强对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监督。
四行2006年年度报告的特点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经历了宏观调控、汇率波动、利率调整、市场风险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从其公布的2006年年度报告看,股改上市后的资本实力增强,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加强,各项业绩均有较大攀升。四行2006年年度报告有以下特点:
--盈利水平得到提高。

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和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引导投资者增强信心的重要指标。从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净利润增长指标比较来看,中国银行增长52.4%为最高;其次是交通银行增长32.3%;第三是中国工商银行增长30.2%;第四是建行集团由于所享受的重组相关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已于2005年6月30日期满,2006年所得税支出由上年的82.7亿元增至194亿元,较上年增加111.3亿元,成为净利润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2006年资产回报率看,中国银行为0.94%为最高,其次是建设银行为0.92%,第三名是交通银行为0.78%,第四是工商银行为0.71%。
从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比较看,交通银行为0.27元为最高,第二名是建设银行为0.21元,第三名是中国银行为0.18元,第四名是工商银行为0.17元。从每股派息或分红比较看,建设银行是0.092元为最高,第二名是中国银行为0.04元,第三名是工商银行为0.016元,交通银行则未公布。
--加强了经营管理,经营收入有较多的增长。

2006年与2005年比较来看,经营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交通银行增长24.4%,其次是中国银行增长18.6%,第三名是建设银行增长17.8%,第四名是工商银行增长10.2%。
经营收入主要是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有以下三张比较表:

从上述净利息收入增长比较表来看,交通银行增长高达25.9%,为第一名;第二名是建设银行增长20.4%;第三名是中国银行增长20.2%;第四名是工商银行增长10.2%。

从上述投资收益比较表来看,中国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达49.7%,为最高,主要是对央行票据及政策性银行债券投资规模加大,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增加;第二名是工商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45.8%;第三名是建设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7.8%;第四名是交通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3.9%。

从上述中间业务收入比较来看,增长幅度均较高。首位是建设银行增长达57.94%,主要是由于该行为客户代理业务开展得好,代理费用收入增幅达104.2%,为客户咨询顾问服务得好,咨询顾问费收入增长达72.9%。第二名是中国银行增幅达54.89%,主要是该行在资源配置和发展政策上对中间业务产品及服务给予倾斜和支持,加大了中间业务的考核与激励力度,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在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理财产品及服务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较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三名是工商银行增长49.7%。第四名是交通银行增长36.64%。

--资本实力增强。
按照银监会《监管指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后资本充足率应持续保持在8%以上。从2006年实际执行结果看,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23%和资本充足率为14.05%,均为最高;其次是中国银行;第三名是建设银行;第四名是交通银行。
信贷管理得到加强,贷款质量得到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

资产质量是检验商业银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照银监会《监管指引》规定,财务重组后应将不良贷款比例持续控制在5%以下。2006年,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01%为最低,不良贷款拨备率达114.69%为最高。这是由于交行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由事后监控向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管理转变,使整体风险限制在可控范畴,资产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第二名是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降到3.29%。第三名是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3.79%。第四名是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4.04%,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96%,比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为高。
--财务管理加强。
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除交通银行外),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已降至36%,该行2006年营业费用只增长5.2%,表明建、中、交三行财务管理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按照银监会《监管指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一45%之间。从上表比较来看,工商银行2006年成本收入比控制在36.0%,为最好;其次是中国银行控制在38.96%;第三名是建设银行,控制在43.97%;第四名是交通银行为47.66%,还超过《监管指引》规定比例的。2006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2%,但营业费用仅增长5.2%,表明工商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比其他三行为强。建设银行2006年营业费用增长高达20.3%,比营业净收入增长17.8%还多增加2.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2006年的营业费用开支增幅也远高于工商银行。这些比较数据表明建、中、交三家银行在财务管理上还有不小节支增利的潜力可挖。
--海外并购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以97.1亿港元成功收购了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使建设银行在香港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客户贷款额由原来的第16位升至第9位,增强了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银行于2006年12月15日,通过竞标以9.65亿美元现金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100%已发行的股本,完成了中国银行上市后第一起国外收购的交易。SALE成为中国银行集团旗下的第205家附属公司,也是第一家由中国拥有的国际航空租赁公司,为中国银行扩展全球性租赁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存在的问题
对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报中公布的各项经营业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也必须要评析其存在的问题。
一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执行信息披露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交通银行虽最早于2007年3月8日在我国香港公布了《2006年度报告》,但在国内《金融时报》上则未能予以披露。中国银行于2007年3月23日在《金融时报》上公布的《2006年度报告摘要》整整公布了七大版,对各项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等重要信息作了非常详尽的披露,表明中国银行对投资人、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是极其尊重极其负责任的。中国工商银行于2007年4月4日在《金融时报》上公布了《2006年度报告摘要》,整整公布了两大版,披露的内容也较为详细。中国建设银行于2007年4月17日在《金融时报》上公布了《2006年度业绩摘要》,公布的内容过于简化。这与银监会发布的《监管指引》中要求真实、全面、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透明度,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是不相适应的。
二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盈利主要还是靠吃利差。

从上述利差统计表来看,四家银行的利差均在2个百分点以上,交通银行净利差是2.7个百分点为最高,其次是建设银行,再次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2007年4月25日,香港凤凰卫视报道,中国各家银行至今仍沉浸在“利差时代”而乐不思蜀,即其存款利率采纳的是下线水平,而贷款利率则采纳的上线水平。而中国银行业利差竟比国外同行高出14倍之多。
三是2006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给银行带来的汇兑净损失数字不小。从中国银行公布的年度报告中可看到:2005年外汇敞口产生的损失为47.46亿元,2006年外汇敞口产生的损失高达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倍。主要原因是2006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汇兑及汇率产品出现较大损失,以及权益性衍生金融产品出现估值损失。中国建设银行也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在计算相关期权和掉期的影响后,2006年产生的汇兑净损失为人民币60.68亿元。
四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营业净收入中主要是利息净收入,表明经营结构转型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从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越高经营结构转型越低。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已降至87.7%,据其年报中分析扣除不可比因素,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由2005年的16.87%上升至2006年的18.14%,表明中国银行在开拓中间业务和经营转型上是处于领先的地位。第二名是交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是90.9%;第三名是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是91.2%;第四名是建设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是92.6%。
五是银行经营中存在面临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等风险。根据中国银行年报中对2006年12月31日本行中国内地外汇资金交易业务(不包括投资账户和银行账户)的风险价值分析结果如下表。

上述风险价值分析表明,中行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波动风险。银行在经营中如何防范控制各种风险,在控制风险中盈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若干建议
一、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制度,这是做好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使投资者、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了解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分析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从外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促使其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增加对投资者的回报。目前,我国广大客户和投资者运用电脑掌握信息的比重不高,在此情况下,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象中国银行那样在《金融时报》上较为详细、全面、准确地披露年度报告信息,这既是对客户的尊重,也是赢得客户的信任。
二、提升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后,在同中资银行争夺优质高端客户时,必然会导致中资银行利差收入越来越低。中资银行要从单一靠吃利差转向收入结构多元化,必须要加快推进业务发展战略转型,加快发展综合经营,推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现金管理、保险业务和中外币投资理财等各种新兴中间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以抵补利差收益逐步下降的缺口。
三、 提升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约有40%来自创新产品,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目前,工商银行已成为国内中间业务种类和品牌业务最多的商业银行,并初步形成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中国银行也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在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对公对私理财产品及服务、QDII、银行卡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较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而今,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导层均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金融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申请注册自己的专利金融产品,以摆脱知识产权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
四、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2006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由于人民币升值,汇率损失较大,应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外汇风险,以减少汇率损失。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看,商业银行必须要考虑化“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操作上,对现有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并致力于全面、及时、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实际建立内部风险模型,提高风险量化和衡量技术。比如,中国银行控制利率风险主要通过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户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即定期计算一定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定价的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两者的差额(缺口),并利用缺口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为调整计息资产与计息负债的重新定价期限结构提供指引。同时,密切关注本外币利率走势,紧跟市场利率变化,适时调整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努力防范利率风险。
五、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严格财务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收入比。从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营业净收入和营业费用增长幅度看,增收节支仍存在着很大差距,要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切实把成本收入比进一步降下来。
作者简介:
郑良芳 中国农业银行研究部兼体改办原主任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 年度报告 评析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6-034-04
自2005年以来,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香港和国内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关规定,在2007年4月底前都已公布了2006年度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它表明,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大为增强,有利于投资者、存款人分析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加强对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监督。
四行2006年年度报告的特点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经历了宏观调控、汇率波动、利率调整、市场风险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从其公布的2006年年度报告看,股改上市后的资本实力增强,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加强,各项业绩均有较大攀升。四行2006年年度报告有以下特点:
--盈利水平得到提高。

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和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引导投资者增强信心的重要指标。从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净利润增长指标比较来看,中国银行增长52.4%为最高;其次是交通银行增长32.3%;第三是中国工商银行增长30.2%;第四是建行集团由于所享受的重组相关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已于2005年6月30日期满,2006年所得税支出由上年的82.7亿元增至194亿元,较上年增加111.3亿元,成为净利润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2006年资产回报率看,中国银行为0.94%为最高,其次是建设银行为0.92%,第三名是交通银行为0.78%,第四是工商银行为0.71%。
从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比较看,交通银行为0.27元为最高,第二名是建设银行为0.21元,第三名是中国银行为0.18元,第四名是工商银行为0.17元。从每股派息或分红比较看,建设银行是0.092元为最高,第二名是中国银行为0.04元,第三名是工商银行为0.016元,交通银行则未公布。
--加强了经营管理,经营收入有较多的增长。

2006年与2005年比较来看,经营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交通银行增长24.4%,其次是中国银行增长18.6%,第三名是建设银行增长17.8%,第四名是工商银行增长10.2%。
经营收入主要是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有以下三张比较表:

从上述净利息收入增长比较表来看,交通银行增长高达25.9%,为第一名;第二名是建设银行增长20.4%;第三名是中国银行增长20.2%;第四名是工商银行增长10.2%。

从上述投资收益比较表来看,中国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达49.7%,为最高,主要是对央行票据及政策性银行债券投资规模加大,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增加;第二名是工商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45.8%;第三名是建设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7.8%;第四名是交通银行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3.9%。

从上述中间业务收入比较来看,增长幅度均较高。首位是建设银行增长达57.94%,主要是由于该行为客户代理业务开展得好,代理费用收入增幅达104.2%,为客户咨询顾问服务得好,咨询顾问费收入增长达72.9%。第二名是中国银行增幅达54.89%,主要是该行在资源配置和发展政策上对中间业务产品及服务给予倾斜和支持,加大了中间业务的考核与激励力度,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在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理财产品及服务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较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三名是工商银行增长49.7%。第四名是交通银行增长36.64%。

--资本实力增强。
按照银监会《监管指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后资本充足率应持续保持在8%以上。从2006年实际执行结果看,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23%和资本充足率为14.05%,均为最高;其次是中国银行;第三名是建设银行;第四名是交通银行。
信贷管理得到加强,贷款质量得到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

资产质量是检验商业银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照银监会《监管指引》规定,财务重组后应将不良贷款比例持续控制在5%以下。2006年,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01%为最低,不良贷款拨备率达114.69%为最高。这是由于交行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由事后监控向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管理转变,使整体风险限制在可控范畴,资产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第二名是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降到3.29%。第三名是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3.79%。第四名是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4.04%,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96%,比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为高。
--财务管理加强。
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除交通银行外),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已降至36%,该行2006年营业费用只增长5.2%,表明建、中、交三行财务管理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按照银监会《监管指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一45%之间。从上表比较来看,工商银行2006年成本收入比控制在36.0%,为最好;其次是中国银行控制在38.96%;第三名是建设银行,控制在43.97%;第四名是交通银行为47.66%,还超过《监管指引》规定比例的。2006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2%,但营业费用仅增长5.2%,表明工商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比其他三行为强。建设银行2006年营业费用增长高达20.3%,比营业净收入增长17.8%还多增加2.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2006年的营业费用开支增幅也远高于工商银行。这些比较数据表明建、中、交三家银行在财务管理上还有不小节支增利的潜力可挖。
--海外并购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以97.1亿港元成功收购了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使建设银行在香港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客户贷款额由原来的第16位升至第9位,增强了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银行于2006年12月15日,通过竞标以9.65亿美元现金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100%已发行的股本,完成了中国银行上市后第一起国外收购的交易。SALE成为中国银行集团旗下的第205家附属公司,也是第一家由中国拥有的国际航空租赁公司,为中国银行扩展全球性租赁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存在的问题
对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报中公布的各项经营业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也必须要评析其存在的问题。
一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执行信息披露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交通银行虽最早于2007年3月8日在我国香港公布了《2006年度报告》,但在国内《金融时报》上则未能予以披露。中国银行于2007年3月23日在《金融时报》上公布的《2006年度报告摘要》整整公布了七大版,对各项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等重要信息作了非常详尽的披露,表明中国银行对投资人、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是极其尊重极其负责任的。中国工商银行于2007年4月4日在《金融时报》上公布了《2006年度报告摘要》,整整公布了两大版,披露的内容也较为详细。中国建设银行于2007年4月17日在《金融时报》上公布了《2006年度业绩摘要》,公布的内容过于简化。这与银监会发布的《监管指引》中要求真实、全面、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透明度,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是不相适应的。
二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盈利主要还是靠吃利差。

从上述利差统计表来看,四家银行的利差均在2个百分点以上,交通银行净利差是2.7个百分点为最高,其次是建设银行,再次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2007年4月25日,香港凤凰卫视报道,中国各家银行至今仍沉浸在“利差时代”而乐不思蜀,即其存款利率采纳的是下线水平,而贷款利率则采纳的上线水平。而中国银行业利差竟比国外同行高出14倍之多。
三是2006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给银行带来的汇兑净损失数字不小。从中国银行公布的年度报告中可看到:2005年外汇敞口产生的损失为47.46亿元,2006年外汇敞口产生的损失高达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倍。主要原因是2006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汇兑及汇率产品出现较大损失,以及权益性衍生金融产品出现估值损失。中国建设银行也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在计算相关期权和掉期的影响后,2006年产生的汇兑净损失为人民币60.68亿元。
四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营业净收入中主要是利息净收入,表明经营结构转型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从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越高经营结构转型越低。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已降至87.7%,据其年报中分析扣除不可比因素,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由2005年的16.87%上升至2006年的18.14%,表明中国银行在开拓中间业务和经营转型上是处于领先的地位。第二名是交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是90.9%;第三名是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是91.2%;第四名是建设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是92.6%。
五是银行经营中存在面临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等风险。根据中国银行年报中对2006年12月31日本行中国内地外汇资金交易业务(不包括投资账户和银行账户)的风险价值分析结果如下表。

上述风险价值分析表明,中行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波动风险。银行在经营中如何防范控制各种风险,在控制风险中盈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若干建议
一、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制度,这是做好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使投资者、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了解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分析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从外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促使其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增加对投资者的回报。目前,我国广大客户和投资者运用电脑掌握信息的比重不高,在此情况下,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象中国银行那样在《金融时报》上较为详细、全面、准确地披露年度报告信息,这既是对客户的尊重,也是赢得客户的信任。
二、提升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后,在同中资银行争夺优质高端客户时,必然会导致中资银行利差收入越来越低。中资银行要从单一靠吃利差转向收入结构多元化,必须要加快推进业务发展战略转型,加快发展综合经营,推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现金管理、保险业务和中外币投资理财等各种新兴中间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以抵补利差收益逐步下降的缺口。
三、 提升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约有40%来自创新产品,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目前,工商银行已成为国内中间业务种类和品牌业务最多的商业银行,并初步形成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中国银行也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在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对公对私理财产品及服务、QDII、银行卡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较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而今,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导层均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金融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申请注册自己的专利金融产品,以摆脱知识产权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
四、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2006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由于人民币升值,汇率损失较大,应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外汇风险,以减少汇率损失。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看,商业银行必须要考虑化“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操作上,对现有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并致力于全面、及时、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实际建立内部风险模型,提高风险量化和衡量技术。比如,中国银行控制利率风险主要通过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户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即定期计算一定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定价的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两者的差额(缺口),并利用缺口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为调整计息资产与计息负债的重新定价期限结构提供指引。同时,密切关注本外币利率走势,紧跟市场利率变化,适时调整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努力防范利率风险。
五、 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严格财务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收入比。从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营业净收入和营业费用增长幅度看,增收节支仍存在着很大差距,要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切实把成本收入比进一步降下来。
作者简介:
郑良芳 中国农业银行研究部兼体改办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