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监测及初步风险评估

来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1982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重庆市市售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对全市39个区县的市售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监测,并用半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估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结果 重庆市2 680份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1.77%;中式凉拌菜的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熟肉-制品、生食水产品和即食豆制品(非发酵)(P<0.05);超市、餐饮单位、农贸市场、便利店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大致相当(P>0.05);第四季度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P>0.05);包装形式上,散装食品污染率最高(P<0.05).重庆市每年预计因食用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生食水产品、即食豆制品(非发酵)引起每百万人口的李斯特菌病的发病例数分别为633.7例、126.1例、2.4例、31.5例.结论 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熟肉制品致病风险最大.建议对即食食品加工后期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监测措施,优先开展熟肉制品和中式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以降低潜在危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家庭食源性疾病3159起,发病12402人,死亡229人,病死率为1.85%(229/12402)。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呈上升趋势,发生在6—8月事件数、发病数和死亡数最多。从致病因素和原因食品分析,野生菌引起的事件数、发病数和
目的基于栀子黄色素及其主成分已有的毒理学资料,对栀子黄色素开展危害评估、关键效应和剂量的基准剂量分析。方法采用系统文献检索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收集栀子黄色素毒理学资料,并根据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应用基准剂量法测算关键效应和剂量。结果藏红花酸及其酯类是栀子黄色素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毒性作用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尚未发现特殊毒性。栀子苷是栀子黄色素的主要毒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栀子黄色素的无可见不良作用水平(NOAEL)为0.5 g/kg BW,应用基准剂量法计算出以肾脏毒性为关键终点的BMDL10为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