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僧帽”壶的制作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紫砂壶艺作为民间手工艺代代相传,薪火相继,发展到今天,传世精品之多,流传之广,造型之丰富已经无法历可尽数。在这众多的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款“僧帽壶”以其极高的难度,巧妙的造型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作品“僧帽壶”分析紫砂创作中意念展开分析。
  关键词:“僧帽壶”;紫砂壶创作
  历史悠久的宜兴紫砂壶,一直深受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深爱笃好。随着当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宜兴紫砂文化艺术也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紫砂,认识紫砂,了解紫砂,宜兴的紫砂作品也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在生活中成为一种陶冶性情的愉悦活动。千百年来,宜兴的陶土孕育了每一代的紫砂人。紫砂壶艺作为民间手工艺代代相传,薪火相继,发展到今天,传世精品之多,流传之广,造型之丰富已经无法历可尽数。在这众多的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款“僧帽壶”以其极高的难度,巧妙的造型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
  僧帽壶造型的诞生可以一直追溯到元代,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元史·释老传》曰:“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佛教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但僧帽壶的载体缺并非紫砂而是瓷器。元代青花瓷闻名于世,因壶口形似佛教僧侣的佛帽而得名,壶的口延上翘是僧帽造型的标志,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几乎嵌入壶身,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元代的壶器造型大多敦实、所以当时的僧帽壶壶颈较粗、壶流略短,但这并非是当时的工匠缺乏创造力,而是与当时的熟泥加工工艺有关,泥料中的杂质较多,在烧制的时候黏性不足,这一点限制了工匠于造型上的发挥。到了明代,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将此器形移植了过来。工艺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明代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比元代略长。腹部略瘦,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造型优美,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从历史上看紫砂僧帽壶的诞生实际是元明两个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反应了当时的民族交流,同时也可以从制作工艺的变迁,设计思想的转变,解读元明交替时期紫砂壶艺的发展,它清晰的反映了当时紫砂在中国历史大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历程,再一次印证了紫砂壶艺所特有的时代特征。
  在明代,僧帽壶的造型出现了两条差异较大的分支,一是李茂林款僧帽壶,二是时大彬款僧帽壶。
  李茂林款僧帽壶在僧帽壶中的地位是比较独特的,因为如将嘴、把不做考虑的话,壶身与当今和尚们冬天所带之帽子最为相象。因此可以说在遍查佛教典籍后,没有发现有关对僧帽的具体形制记载的情况下,此壶和僧帽这个名字的原始意义(上文《四分律》中载僧人因天气寒冷而佛祖准许带帽之语),并和现实情况下(净土、禅宗等中原佛教僧侣所带之帽子)最相符。
  时大彬款僧帽壶特点也颇为明显,壶身六瓣,鸭嘴流,莲瓣装饰上升到壶冠,耳型把上有一小扳手(似飞把)。壶底刻“万历丁酉年时大彬制”(公元1597年)楷书。
  从刻款铭文上两把壶的制作时间相差不超过二十年,但形态差距却如此之大,一般情况下同名器形见应存在的一定的相同点或前后变化的传承,于这里却丝毫没有脉络可寻。再翻看资料,介绍时款僧帽壶时多提到了是从元代瓷器中“甜白釉僧帽壶”演变而来,根据时间计算元代要早于紫砂开始盛行的明朝。虽然紫砂圆形僧帽壶本身之间也有一些细微不同变化,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僧帽壶造型。
  而到了清代,僧帽壶的制作几近失传,究其根源在于元代佛教兴盛之后,明朝最高统治者多崇信佛教,并对之加以提倡和保护。但他们又无一例外地整顿和限制佛教,在诸多限制之下,佛教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而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更因僧帽壶的壶身为等边等面折腰六方形,所以在泥片的对角连接工艺过程中需要扎实深厚的陶艺基本功和渊博的文化内涵,制作的难度高,这就是我们很难见到一把清代像样的僧帽壶的原因。
  经历了清代的低谷,由顾景舟先生领衔的现代紫砂又一次将这一造型带向了新的高峰,顾景舟制作的僧帽壶把形、质、神发挥得淋漓尽致,锋芒内敛,各个部分的衔接自然贴切、和谐挺刮,造型上节奏紧凑、浑然一体。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壶颈的肩线线条等细节处都显现出手工艺的趣味和紫砂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
  僧帽壶独特的造型一直以来倍受藏家和壶艺爱好者青睐,但市场所见多是做工粗糙,滥于充数之类,难得一见之精品,以笔者浅见,好的僧帽壶务必要做到以下三点:
  1.形:僧帽造型结合几何形的线条有着非凡的设计美感,使之颇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2.神:贯气的造型协调统一、和谐得体,气质文雅,有着非凡的气魄,让人能从仿制品中小中见大,完美体会到一代壶艺大师的艺术修为。
  3.质:选料考究、工艺处理精细,质感能够突出僧帽造型的特点
  紫砂壶艺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的紫砂陶手,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每一个流传至今的造型背后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这些造型无一不凝聚了时代的精华,前辈艺人的感悟,只有了解紫砂造型背后的故事,增进自我修养的培育,才能承前启后,做出具有当代感的优秀紫砂作品。
其他文献
重农轻商、远离都市的传统文化使得市井文学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建国后,直至七十年代末,“特别”的文化语境又使得市井文学出现断裂,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目的:探究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高频电刀的1400例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各7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或顺铂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5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
摘要:通过对福州脱胎漆器地认识,针对自然、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福州脱胎漆器这一独特工艺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传统工艺;文化;自然;贸易;宗教信仰  传统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代表的是一种原生态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每项传统技艺不可避免地在其发展中受到当下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并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人们在认识传统工艺的美丽,不仅应该把它当作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看待,更应该认识到它
摘要:日本的招贴设计经过几代人的学习、借鉴、研究和再创造,已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性、现代性、国际性的设计风格,并在世界招贴设计界享有较高的声誉。逆向思维的招贴设计方式使日本的招贴设计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性,具有高度的视觉冲击力,并引人深思。  关键词:日本;招贴;逆向思维  一、日本招贴的发展及风格特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进入恢复时期,各方面都在进行快速发展。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民享受
这是一篇可以放在“土改文学”谱系中进行评价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写“土改”的作品为数不少.在主流的革命史的叙述中,“土改”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在某种程
摘要:地名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化的,它包涵特定的历史文化属性,乃人类社會发展到一定阶段历史的客观的产物。邯郸乃我国著名古城之一,其诸多地名源远流长。它们揭示了邯郸地区开发及政区沿革的历史,并伴随着其历史的进程不断形成、发展、演变着,从而形成邯郸地区地名的沿革历史。本文从邯郸地区地名产生、演变发展的原因,地名命名的依据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邯郸地区;地名文化;历史  地名文化能够折射出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