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越来越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抓住小组合作的关键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训练,不断探索,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越来越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 的优势不容置疑,但要想达到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么会出现形式上的合作,要么就是“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要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等现象. 因此,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抓住合作的关键来提升合作的实效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首先,要注重抓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建设
“合作学习能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也就成了首要任务. 曾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学习小组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组建,仅仅只是同桌或者前后桌4或6人临时组合进行合作,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注意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善于表达的和不爱发言的搭配,这样不但便于小组评价,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人数上2人过少,6人又太多,以4人为一组更适合合作;还要注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这样才能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其次,关键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合作问题的设计
因为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有了合作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所以并不是什么学习的内容都需要合作探究的. 比如学生大都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合作交流,就成了画蛇添足;反之,如果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得太难,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是好,即使通过合作也无法解决,长此下去,学生的合作欲望会被我们悄悄地扼杀掉. 因此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适合每名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讲、有一定争论性的,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的.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环套一环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那么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想一想,学生对相关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合理的合作问题. 记得我第一次上“打电话”这节课时,首先就结合情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接到通知人数和通知总人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议一议,打电话中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由于缺少铺垫,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难倒了,我看到有些小组根本不知道怎么入手解决,还有一些小组虽然也在讨论合作,但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 的确,“打电话”虽然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一旦提高到数学的高度,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探索其中的优化策略,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打电话”这一节课:把教学的起点放到从通知3个人入手,先要求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用直观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降低起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方案的设计中,这时再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交流学习,归纳方案,再对比方案,找出最优方案,再由各组向全班汇报,班级共享成果,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是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了. 由此可见,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另外,还要注意恰当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 ”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我认为只有在学生对探究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但只是凭自己一个人操作又无法完成的时候;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思考、探索有困难的时候;或者是解决一个问题,方法多样的时候;或者是解决一个问题出现答案多样性的时候;又或者是回答一个问题,回答不全面或者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些都是值得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住了这些时机,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设计好简单明了的问题,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性.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训练,不断探索,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越来越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 的优势不容置疑,但要想达到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么会出现形式上的合作,要么就是“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要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等现象. 因此,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抓住合作的关键来提升合作的实效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首先,要注重抓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建设
“合作学习能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也就成了首要任务. 曾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学习小组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组建,仅仅只是同桌或者前后桌4或6人临时组合进行合作,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注意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善于表达的和不爱发言的搭配,这样不但便于小组评价,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人数上2人过少,6人又太多,以4人为一组更适合合作;还要注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这样才能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其次,关键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合作问题的设计
因为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有了合作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所以并不是什么学习的内容都需要合作探究的. 比如学生大都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合作交流,就成了画蛇添足;反之,如果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得太难,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是好,即使通过合作也无法解决,长此下去,学生的合作欲望会被我们悄悄地扼杀掉. 因此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适合每名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讲、有一定争论性的,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的.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环套一环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那么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想一想,学生对相关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合理的合作问题. 记得我第一次上“打电话”这节课时,首先就结合情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接到通知人数和通知总人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议一议,打电话中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由于缺少铺垫,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难倒了,我看到有些小组根本不知道怎么入手解决,还有一些小组虽然也在讨论合作,但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 的确,“打电话”虽然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一旦提高到数学的高度,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探索其中的优化策略,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打电话”这一节课:把教学的起点放到从通知3个人入手,先要求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用直观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降低起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方案的设计中,这时再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交流学习,归纳方案,再对比方案,找出最优方案,再由各组向全班汇报,班级共享成果,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是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了. 由此可见,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另外,还要注意恰当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 ”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我认为只有在学生对探究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但只是凭自己一个人操作又无法完成的时候;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思考、探索有困难的时候;或者是解决一个问题,方法多样的时候;或者是解决一个问题出现答案多样性的时候;又或者是回答一个问题,回答不全面或者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些都是值得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住了这些时机,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设计好简单明了的问题,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性.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训练,不断探索,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科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