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对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影响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年龄增长对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且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共1163例,根据年龄将入选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602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561例,各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测定患者身高、体质量、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

结果

(1)中青年组602患者中,检出冠心病309例(51.3%);同组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FT3〔(5.3±0.6)mmol/L比(5.3±0.5)mmol/L〕、FT4〔(11.8±1.9)mmol/L比(11.8±1.8)mmol/L〕、TSH〔2.0±1.1〕mIU/L比(2.0±1.0)mIU/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老年组561例患者中,检出冠心病357例(63.6%);同组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FT3水平比较〔(5.1±0.6)mmol/L比(5.2±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为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64,P<0.01)。

结论

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因年龄增长而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青年冠心病无显著关系,老年人随着FT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缺损程度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0% (63/150),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神经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认知障碍的特点,并分析与其危险因素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39例)和非认知障碍组(39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BI)水平,计算胰岛素抵
目的探讨Th17/Treg免疫平衡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继发性感染患者(感染组)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非感染组)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比较各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感染组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与非感染组比较〔23.8%比4.0%、(11.3±3.4)d比(7.5±2.8)d〕
目的探讨在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和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老年脓毒症患者共108例。根据是否发展为急性肾损伤把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生理学数据,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临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对老年关节创伤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9例老年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手术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比较分析两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以及增殖指数。结果观察组细胞凋亡率(4.08±0.74)%比对照组(6.41±0.54)
目的分析驻京部队干休所高龄痴呆患者照护者现况对痴呆诊断的知晓情况。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对驻京部队干休所80岁及以上临床诊断为痴呆患者的照护者进行面对面访视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对患者痴呆的知晓率、痴呆患者治疗和用药情况以及对痴呆的态度。结果共调查痴呆照护者118例,照护者以配偶为主,老年人居多。46.6%痴呆照护者为患者配偶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P物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后1~3个月伴有吞咽困难和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尼麦角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口服尼麦角林20 mg、3次/d,或者安慰剂,疗程4周。观察4周结束时患者吞咽功能评估、血清P物质的变化以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药4周后,尼麦角林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7.15±1.76)分,与治疗前(5.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