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依据的同时,对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功能设计和布局规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高职 外语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布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88-02
【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of discussing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language training base of polytechnics, the author makes a positive attempt on the design of a job-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Polytechnic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Design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具体,“外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在这一前提下,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设的依据
首先,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倡导“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重要环节”。2006年11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其次,外语专业与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普通高校的外语教育注重语言系统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高职的外语教育则更加侧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养成。对于高职外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轻理论,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策略——Never Study A Language, Just Use(勿须钻研,只要应用)。作为高职院校,建设既能满足语言实践又能满足专业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符合新形势下外语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最后,高职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与其他工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真实环境,反复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工科实训基地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而外语实训基地不具备生产性,但是必须要有实战性;其次,外语实训基地不是常规素材的重复模拟,需要随时进行创造性的实际应变,因为语言的生成是活的;另外,外语专业实践不是一种固定工序操作,但是要有系统性流程集成。
二、建设的目标
高职高专外语专业办学特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外语学习中,因此原来外语专业普遍意义的语言实训机构——语音室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外语专业的发展需求。根据我院外语专业的办学方向,确定我院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目标是建成集语言训练、商务模拟、素质拓展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其同时具备语言学习功能、语言实践功能和专业实践功能。
为实现上述功能,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了三个功能概念区:自主学习区(Independent Learning Zone)、语言实践区(Language Enjoying Zone)和专业实践区(Professional Practice Zone)。三个功能概念区既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效用,又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相辅相成,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能够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如图1所示:
在自主学习区(Independent Learning Zone),建设自主学习室(Independent Learning Room), 学生可以对所学语言及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学习、选择学习和拓展学习,也可以自主收听、观看一些语言类的视频或音像资料等,实现语言村的自主学习功能。同时,各级各类语言辅导也可设在此处;另外,名片欣赏、电影赏析等活动也将在此举行。
语言实践区(Language Enjoying Zone)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设有书屋(Book Pool)、沙龙(Salon),学生可以在这里阅读、借书、买书、喝饮料、聊天、听音乐等,还可以在这里开展诵读比赛、话题演讲、口语竞赛等活动。这两个功能室也将作为部分语言和专业课程的教室。
语言实践区还包含一个室外的读书广场(Reading Square),设在校园的小树林里,开展全院的阳光晨读活动。
在专业实践区(Professional Practice)建设根据专业岗位设计的模拟工作室(Job-Oriented Classroom),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各个环节,实现各专业环节的实践学习。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校内实训基地专业实践区的有力拓展和支撑。
三、建设布局及其功能
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共包含扩建3个语言实验室;建设1个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外贸公司;新建1个语言培训与服务中心——书屋、2个语言活动中心——沙龙和读书广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6个方面的建设以及学院调频电台的功能开发。
1.语言实验室(Language Lab)
通过对现有语音室的改造,使改建后的3个语言实训室能够满足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应用英语、应用俄语、中法物流、中韩建筑、中新汽车等专业的800名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商务模拟的需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实践和专业模拟实习等多项功能。特别注重专业模拟平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资源。
2.外贸公司(International Trading Office)
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外贸公司将实现商务英语专业《进出口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功能和应用韩语、中法物流、应用俄语等专业的外贸谈判、商务模拟等项目的校内实训环节。
3.语言培训与服务中心——书屋(Book Pool)
书屋具有以下功能:①为学生提供购买和借阅图书的便利;②开展有组织的美文欣赏和诵读比赛,形成读书风尚;③使其成为国际学院教学做一体化的模拟工作岗位;④使其成为语言“3R”(reading-reciting-retelling)学习法研究基地。
4.语言活动中心——沙龙(Salon Bar)
沙龙主要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语言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沙龙也承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功能,语言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可在此实施。另外,沙龙也给全院语言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带动全院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5.语言活动中心——读书广场(Reading Square)
读书广场是一个室外的开放的空间,计划在此举办一些大型的学生专业文化活动,如开展国际学院阳光晨读活动,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举办年度校园卖场活动(Campus Fare),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计划在读书广场设置冷饮摊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实践场所。
6.调频电台——正在广播(IS Broadcasting)
每天固定时段播放语言类学习素材,为全院学生提供听力训练,同时提供外语文艺广播以及国外电台节目。
基于以上设计,我院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各语种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交际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具备了根据专业需求按职业场景进行仿真综合性专业实践功能。
四、建设成效
首先,校内实训基地语言村的建设是我院外语专业“一体两翼,就业创业”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语言村作为外语专业实训教学基地,能够满足“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学及课程设计思路,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基于工作岗位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村的建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语言的海洋,让学生可以畅享语言习得的乐趣;同时,语言村的建设又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方向一致的真实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身在其中”实践专业知识,获取职业经验。
其次,校内实训基地语言村的建设与学生社团的建设紧密结合,具体功能室的管理、经营等都由社团负责,真正做到了“to students, by students, for students”。在此基础上,依托外语专业文化构建的各种专业文化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开展。
最后,校内实训基地语言村的建设对进一步形成和完善我院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外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平台搭建将和软件系统构建同步进行,从根本上改善了外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规范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和步骤,丰富了实践教学方法,形成了我院特色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职 外语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布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88-02
【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of discussing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language training base of polytechnics, the author makes a positive attempt on the design of a job-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Polytechnic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Design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具体,“外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在这一前提下,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设的依据
首先,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倡导“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重要环节”。2006年11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其次,外语专业与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普通高校的外语教育注重语言系统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高职的外语教育则更加侧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养成。对于高职外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轻理论,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策略——Never Study A Language, Just Use(勿须钻研,只要应用)。作为高职院校,建设既能满足语言实践又能满足专业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符合新形势下外语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最后,高职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与其他工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真实环境,反复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工科实训基地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而外语实训基地不具备生产性,但是必须要有实战性;其次,外语实训基地不是常规素材的重复模拟,需要随时进行创造性的实际应变,因为语言的生成是活的;另外,外语专业实践不是一种固定工序操作,但是要有系统性流程集成。
二、建设的目标
高职高专外语专业办学特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外语学习中,因此原来外语专业普遍意义的语言实训机构——语音室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外语专业的发展需求。根据我院外语专业的办学方向,确定我院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目标是建成集语言训练、商务模拟、素质拓展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其同时具备语言学习功能、语言实践功能和专业实践功能。
为实现上述功能,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了三个功能概念区:自主学习区(Independent Learning Zone)、语言实践区(Language Enjoying Zone)和专业实践区(Professional Practice Zone)。三个功能概念区既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效用,又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相辅相成,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能够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如图1所示:
在自主学习区(Independent Learning Zone),建设自主学习室(Independent Learning Room), 学生可以对所学语言及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学习、选择学习和拓展学习,也可以自主收听、观看一些语言类的视频或音像资料等,实现语言村的自主学习功能。同时,各级各类语言辅导也可设在此处;另外,名片欣赏、电影赏析等活动也将在此举行。
语言实践区(Language Enjoying Zone)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设有书屋(Book Pool)、沙龙(Salon),学生可以在这里阅读、借书、买书、喝饮料、聊天、听音乐等,还可以在这里开展诵读比赛、话题演讲、口语竞赛等活动。这两个功能室也将作为部分语言和专业课程的教室。
语言实践区还包含一个室外的读书广场(Reading Square),设在校园的小树林里,开展全院的阳光晨读活动。
在专业实践区(Professional Practice)建设根据专业岗位设计的模拟工作室(Job-Oriented Classroom),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各个环节,实现各专业环节的实践学习。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校内实训基地专业实践区的有力拓展和支撑。
三、建设布局及其功能
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共包含扩建3个语言实验室;建设1个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外贸公司;新建1个语言培训与服务中心——书屋、2个语言活动中心——沙龙和读书广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6个方面的建设以及学院调频电台的功能开发。
1.语言实验室(Language Lab)
通过对现有语音室的改造,使改建后的3个语言实训室能够满足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应用英语、应用俄语、中法物流、中韩建筑、中新汽车等专业的800名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商务模拟的需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实践和专业模拟实习等多项功能。特别注重专业模拟平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资源。
2.外贸公司(International Trading Office)
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外贸公司将实现商务英语专业《进出口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功能和应用韩语、中法物流、应用俄语等专业的外贸谈判、商务模拟等项目的校内实训环节。
3.语言培训与服务中心——书屋(Book Pool)
书屋具有以下功能:①为学生提供购买和借阅图书的便利;②开展有组织的美文欣赏和诵读比赛,形成读书风尚;③使其成为国际学院教学做一体化的模拟工作岗位;④使其成为语言“3R”(reading-reciting-retelling)学习法研究基地。
4.语言活动中心——沙龙(Salon Bar)
沙龙主要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语言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沙龙也承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功能,语言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可在此实施。另外,沙龙也给全院语言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带动全院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5.语言活动中心——读书广场(Reading Square)
读书广场是一个室外的开放的空间,计划在此举办一些大型的学生专业文化活动,如开展国际学院阳光晨读活动,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举办年度校园卖场活动(Campus Fare),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计划在读书广场设置冷饮摊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实践场所。
6.调频电台——正在广播(IS Broadcasting)
每天固定时段播放语言类学习素材,为全院学生提供听力训练,同时提供外语文艺广播以及国外电台节目。
基于以上设计,我院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各语种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交际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具备了根据专业需求按职业场景进行仿真综合性专业实践功能。
四、建设成效
首先,校内实训基地语言村的建设是我院外语专业“一体两翼,就业创业”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语言村作为外语专业实训教学基地,能够满足“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学及课程设计思路,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基于工作岗位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村的建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语言的海洋,让学生可以畅享语言习得的乐趣;同时,语言村的建设又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方向一致的真实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身在其中”实践专业知识,获取职业经验。
其次,校内实训基地语言村的建设与学生社团的建设紧密结合,具体功能室的管理、经营等都由社团负责,真正做到了“to students, by students, for students”。在此基础上,依托外语专业文化构建的各种专业文化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开展。
最后,校内实训基地语言村的建设对进一步形成和完善我院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外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平台搭建将和软件系统构建同步进行,从根本上改善了外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规范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和步骤,丰富了实践教学方法,形成了我院特色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