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也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适应”,所有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第一次。这个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小学一年级的新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所以,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班班主任来说,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观察分析,了解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的前半个月内,会小心谨慎地适应、感受、体验着新环境、新生活。由于学前家长的“动员”,他们有的会积极迎接“挑战”,有的顺其自然地“适应”,有的则紧张地“保护自己”。两个月后,学生逐渐熟悉校园环境,掌握小学学习生活的规律,状态大都趋向自然。由于学前教育的不同,学习上的能力差异逐渐形成并拉开距离,部分特殊学生也开始“浮出水面”。
班主任要摸清班情,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刚接任的班级,尤其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查学生的入学卡、了解前任班主任、调查相关的学生、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学生。
1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气质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气质方面不尽相同班主任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对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现有的智力状况和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
在一个班集体中,既有勤奋好学者,也有无心向学者;既有才思敏捷者,也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既有才智,但学习无目的者,也有苦学而成绩不佳者,因此,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对以后的学习指导、制定各种计划作好充分的准备。
3初步了解每位学生家庭的各种境况,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
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的家庭教育甚至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和班级管理相矛盾的。独生子女的出现以及经济上的富足,使得现代家庭教育可谓千姿百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不能忽略各个家庭及其教育环境、家长作风,对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质的形成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组建班集体
在了解了学生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着手抓班集体的组建工作。班集体的组建工作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为了使一年级新生能更快、更好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其能配合自己的工作,并帮助家长扮演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陪伴孩子开始一段新的成长历程,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初次与学生见面时,我首先要做一次非常讲究的自我介绍。在介绍自己时,我会力求全面地将自己介绍给学生,尤其是我的性格和处事原则。比如我会明确地告诉他们:我性格直爽,做事、说话从不绕弯子,而且说一不二。我想,听了我这样的“真情告白”,调皮的学生一定会或多或少的有所收敛。
三、和家长的联系
班主任要注意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在衣、食、住、行几方面安排好孩子的生活。比如,要吃早餐;根据天气和当天课程内容,指导孩子穿着合适的服装;务必约定好送接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放心;教导孩子记住自己家中或父母手机号码、单位的电话,以备紧急联络之需;教导孩子整理书包等等。让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特殊需要,如气喘、过敏、心脏疾病、视力不良等情况要主动告知老师。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琐碎的,需要耐心,信心,恒心。老师具备了这些素质,在加上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管理好班级。
一、观察分析,了解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的前半个月内,会小心谨慎地适应、感受、体验着新环境、新生活。由于学前家长的“动员”,他们有的会积极迎接“挑战”,有的顺其自然地“适应”,有的则紧张地“保护自己”。两个月后,学生逐渐熟悉校园环境,掌握小学学习生活的规律,状态大都趋向自然。由于学前教育的不同,学习上的能力差异逐渐形成并拉开距离,部分特殊学生也开始“浮出水面”。
班主任要摸清班情,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刚接任的班级,尤其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查学生的入学卡、了解前任班主任、调查相关的学生、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学生。
1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气质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气质方面不尽相同班主任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对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现有的智力状况和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
在一个班集体中,既有勤奋好学者,也有无心向学者;既有才思敏捷者,也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既有才智,但学习无目的者,也有苦学而成绩不佳者,因此,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对以后的学习指导、制定各种计划作好充分的准备。
3初步了解每位学生家庭的各种境况,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
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的家庭教育甚至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和班级管理相矛盾的。独生子女的出现以及经济上的富足,使得现代家庭教育可谓千姿百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不能忽略各个家庭及其教育环境、家长作风,对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质的形成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组建班集体
在了解了学生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着手抓班集体的组建工作。班集体的组建工作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为了使一年级新生能更快、更好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其能配合自己的工作,并帮助家长扮演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陪伴孩子开始一段新的成长历程,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初次与学生见面时,我首先要做一次非常讲究的自我介绍。在介绍自己时,我会力求全面地将自己介绍给学生,尤其是我的性格和处事原则。比如我会明确地告诉他们:我性格直爽,做事、说话从不绕弯子,而且说一不二。我想,听了我这样的“真情告白”,调皮的学生一定会或多或少的有所收敛。
三、和家长的联系
班主任要注意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在衣、食、住、行几方面安排好孩子的生活。比如,要吃早餐;根据天气和当天课程内容,指导孩子穿着合适的服装;务必约定好送接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放心;教导孩子记住自己家中或父母手机号码、单位的电话,以备紧急联络之需;教导孩子整理书包等等。让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特殊需要,如气喘、过敏、心脏疾病、视力不良等情况要主动告知老师。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琐碎的,需要耐心,信心,恒心。老师具备了这些素质,在加上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管理好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