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i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急需关注的问题 。父母离异, 家庭的变故,尤其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天降横祸,孩子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不再健全的家庭中,失去了原本健全的爱,加之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一方的某些心理偏差以及来自外界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 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羞辱委屈、自卑怯懦
  单亲子女一般对自己的身世有羞辱感,进而感到委屈,总是回避谈论家庭问题,将家庭的事视为隐私,不愿意外露,他们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也不愿与别人交往,表现出自卑、内向、孤僻的性格特征。
  我曾经教过一名二年级的学生阳阳,刚到我班时,整天低着头不说话,课堂作业能完成,就是不做家庭作业,怎么问都不说一句话,只是不停地哭,哭得我心烦,不知怎么跟他交流,请家长又请不来。直到有一天,她母亲和外婆来到学校里,三个人抱头痛哭,我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父母离婚了,母亲在农村,父亲在城里做生意,他跟着父亲生活。所以一提起他的家庭和家人,就满腹委屈,整天哭哭啼啼。
  2.敏感脆弱、自私偏激
  单亲家庭子女过早地品尝了人生的苦楚,他们往往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但内心又非常脆弱,受不得一点挫折,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摩擦反应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和别人难以和谐相处。有的单亲家长在丧偶或离异后,认为自己对不起孩子,觉得孩子很不幸,很可怜,对子女有补偿心理,因此一味地满足孩子,这样的溺爱,使孩子觉得别人对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容易形成自私、任性、偏激等性格特征。
  3.逆反仇视、玩世不恭
  单亲家庭家长之间经常施以暴力和虐待,互相仇视,互相指责影响到了孩子,使子女出现逆反和仇视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对父母、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同学也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极不合群,往往还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换,发泄到社会上对社会充满憎恨。与逆反心理并发的是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的心理。
  有一年,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弃后各自再婚,谁也顾不了孩子,孩子处于完全的放养状态。迟到、不拿课本,不写作业、旷课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连着两天没来学校,联系不到家长和他本人,经过了解才知道是到录像厅看通宵录像,因为他常去,所以有的学生知道。第三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问,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没有一点惭愧自责之色。后来我经常以帮忙为借口叫他擦黑板,到我办公室里拿东西,倒垃圾,有时帮我擦擦自行车,从来不提他家里的事。渐渐地和我有点亲近了,逃学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但是那种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情形,直到毕业也没有完全改掉。
  二、单亲家庭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上对离婚家庭的偏见和不正确的处理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一听说谁家离婚了,人们总会妄加猜测和议论,评论人家家庭的是是非非,见到孩子就会表现出可怜、同情甚至不屑。来自周围人的言语刺激、嘲讽甚至谩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不良的种子,致使这一群体的孩子不愿与朋友、亲戚、熟人有过多的接触,始终将自己封闭起来,安全感严重缺失。长期以往,会使单亲家庭的孩子产生严重的孤独、苦闷感,甚至出现报复的心理。
  2.家长对孩子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惯坏了孩子。
  家长对孩子无条件、无原则的爱就是溺爱。溺爱在单亲家庭中尤为突出。家庭破裂以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一味地满足孩子,迁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绝不让孩子受一点苦和委屈。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极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任性等不良心理特点。
  3.家长对孩子近乎冷酷的高期望与严要求,使孩子无法承受。
  在单亲家庭中,相当多的单亲家长和孩子相依为命,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以后,孩子成了他们的一切。他们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常按自己的意愿干涉、限制孩子的自由。这种超乎现实的期望,势必给子女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与反抗,使一部分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4.被动离婚的一方为了报复而教唆孩子仇视另一方
  很多本来不愿离婚而被迫离异的夫妻,为了发泄私愤,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你爸(妈)不要我们了,抛弃了我们”这样的话,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经常指责对方,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亲是坏人,对另一方产生怨恨,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愤世嫉俗、脾气暴躁,甚至会仇视社会。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5.暴力教育在单亲家庭中时常发生
  家庭破裂后,一部分单亲家长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出现变态心理,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有的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拖累,稍有不顺或不满,对孩子张口就骂,举手就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整天生活在惊恐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有的可能会逃离家庭,被坏人拉下水,走上犯罪的道路。
  6.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有的单亲家长因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孩子采取“放羊”式教育,忽视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教育给孩子造成更多的痛苦和创伤,为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容易使孩子结交坏人,不求上进,误入歧途,甚至给孩子犯罪创设了条件。
  7.以金钱满足代替感情贫乏
  有的单亲家长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内心对孩子有深深的愧疚,或者为了讨好拉拢孩子,给孩子大把的钱,以弥补感情的贫乏和心灵的创伤。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拿到钱就会大手大脚摆阔,或者去那些娱乐场所寻求快乐、刺激,从而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使孩子变得虚荣、自私,贪图享乐。有位父母离异几年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教唆下,经常逼他父亲到银行把工资卡上的钱全部取走。他曾这样对我说:“他们离婚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我就是要穿名牌、用名牌、大把花钱,在同学当中争回面子。”“我就是要把钱全花掉,不然他再结婚就留给外人了。”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要真诚、平等和鼓励。只要我们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的科学态度,给予他们“润物细无声”式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相信单亲家庭孩子一定也可以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作者针对普通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并对普通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普通高中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 分析 对策  关注教师的成长是当今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热点,加强对教师问题的研究,提高师资质量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其决定因素在于教师的
摘要:装饰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  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它主要通过技术(如建筑装饰施工方案的制定)、经济(如核算与预决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    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装修组织管理经济效益    装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因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的“催化剂”,是师生间的“润滑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由此可见,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自己浅谈如何搞好师生间的沟通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好“教室”这个主
期刊
摘要: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如何利用每周音乐课有限的课时,发挥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大容量,教学方法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效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他是一种个体出于自愿的放弃个人意见的行为。造成从众的原因主要是群体压力(即心理压力)。“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的表里关系有四种表现形式: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这就是所谓的“心服口服”状态。这是群体与个体之间最理想的关系,确实将多数人的看法当成正确的。2、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这是口是心非的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Internet网络和通讯技术等资源,创建具有地方化、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积极扮演新的角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教师角色 转变 教学设备 教学评价  长久以来,我也在了解、学习并尝试进行教师角色转变,但总觉得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