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元素比不上真实感受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福特公司在美国各大城市的街头播出了这样一则邀约广告:你是潮流的引领者吗?只要你够潮,不仅可以免费把新款福克斯开回家去试驾6个月,还能得到一笔丰厚的酬金!
  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几乎所有潮流青年都做出了同样的反应——他们一边直呼不可思议,一边排着队报名参加选拔会。经过十几天的层层选拔,120名青年从全美5000多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取了免费试驾福克斯的机会。
  “就算这120个人天天开着车子到处转悠,宣传力度也比不上媒体广告啊!”所有人都猜不准福特公司为何不直接去打广告,而是要花钱请人把车开回家。其实这个时候,就连福特公司内部高层也怀疑这样的广告是否有影响力。
  原来,福特公司在不久前初推这款汽车之后,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就为其打出了流行感十足的广告——画面上,俊男美女驾驶着汽车疾驰而过,他们一边欣赏令人陶醉的风景,一边聆听车上播放的动人音乐……但是,这个广告虽然聚集了所有新车广告的流行要素,收效却不大。广告播放半年之后,福特公司派出人员调查发现,受电视广告的影响去购买这款汽车的消费者少之又少。其实,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时段,各大汽车厂商推出的各种各样的汽车广告充斥媒体,消费者因此出現了审美疲劳,他们的广告又显得太平常。
  为了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广告,福特公司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广告创意。经过反复挑选,他们最终采纳了一个名叫史蒂文的年轻人的创意:让全美最潮的年轻人试驾福克斯,搞体验式营销。有意思的是,福特公司采纳这个创意仅仅是因为史蒂文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去商店买食品,90%的人更希望商家让他真切咬上一口,试试味道再买,而不是只能站在橱窗前看看食物有多诱人。和买食品一样,买车的人也都想体验之后再掏钱。”
  事实证明,流行的元素确实比不上真实的感受。福特选拔的潮人都是名人助理、晚会组织者、DJ、时尚青年,他们的职责也很简单,就是经常驾驶这款新车让人们见到,并向对这款车有兴趣的人分发福克斯的宣传资料。当然,如果有人想体验一把,这些潮人也可以让他们试驾。在史蒂文的建议下,福特公司还让这些潮人免费参加各种社区Party、行业酒会、珠宝鉴赏会等活动,因为在这些场合上,潮人们极其喜欢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驾车乐趣。在这种体验兼口耳相传式的营销推广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感受到了小型福克斯的魅力所在。最终,这款福克斯不仅越卖越好,还成为了不少民众聚会、闲聊中讨论的一个话题。
  福特公司只是打出了一个小广告,却撬动了一个大市场,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存在着这样的购物心理:觉得从社交圈中自己认可的朋友那儿得到的关于品牌的信息,比任何由品牌直接传达的信息都更值得信赖。正是这种信赖,使消费者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传播者,使福特公司的广告宣传效果变得更好。
  (编辑 高倩)
其他文献
河北名企——“神威药业”,于2004年12月2日成功登陆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在,神威药业依然是中国香港主板市场市值最大的现代中药上市公司。这样一个万众敬仰的企业,有人猜测:“一定有后台,有背景。”实际上它没有任何后台背景,与千家万户老百姓过日子一样,家产多少,家业多大,全是自己“折腾”来的。   时间追溯到1984年,一个叫李振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为人幽默机智,说话诙谐有趣。  他刚到任时,记者问:“新官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笑着答:“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表面上似在说明故宫的特殊性质,又似乎在含蓄回答媒体的问题,表明自己不会给同事们下马威。  故宫端门广场前种有五十六棵古树,他下令将树坑填平,还在旁边装上树凳,方便游客们休息。凳子装好后,有员工便向院长提议:“中国正好有五十六个民族,这里五十六
《红楼梦》中妙玉有泡茶三杯论:“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品茶论道,在我看来有点不近人情的诙谐,也有点自命不凡的孤傲。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传说,这说法真假难辨。古人把饮茶归功于神农,我想不过是想赋予茶以文化气息,后人也沿袭这种理性的追求,给予茶以种种哲理与玄妙的茶境。  有人认为喝茶有三重境界,即“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
泡茶時,许多人从来都只是凭感觉往器皿里放茶叶,方式简洁随意。早在唐朝,日本使者就将华夏民族的饮茶习惯带回岛国,秉承韵味十足的礼仪,整个过程时刻保持敬畏态度。《茶经》中记载,烹茶时量取茶末投放的量具称之为茶则。则者,量也,准也,度也。精准地量出适量的茶叶,遵循茶道烹煮后才能饮上一杯口味上乘、回味悠长的佳茗。口渴时,端坐静候千回百转后才呈现出的功夫茶,与路边几角钱一碗的大碗茶饮来各有千秋,前者萃取的是
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一幅巨型花卉画作引起观众的注目和好评,人们连连称赞,太美啦!简直都画活了!现场许多人甚至手拿放大镜观看这幅作品。然而,令人们想不到的是,此画的作者竟是一位80岁的老人,他就是享有“中国植物画第一人”美誉的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老人。  曾老1939年出生在云南省威信县,小时候喜欢信手涂鸦,用老人的话讲,什么都敢画,却画什么不像什么,喜欢画画的他,偏偏不信什么天赋之说,只要自己喜
刘勰是南朝梁代时期的著名文学理论家,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生活极为贫穷。但他笃志好学、博经通史,《文心雕龙》就是他的代表作。  众所周知,刘勰生活的年代盛行门第制度,一个人出身的贵贱决定了这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像刘勰这样出身低微的平民,自然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因其社会地位低下,《文心雕龙》写成后也根本得不到世人的重视。但刘勰本人十分自信,深知自己著作的价值,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用心血写成的书稿无声
有人爱作假,认为如此才能很容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清末的官场上,岑春煊被称为“官屠”,别人之所以如此称他,是因他为政祟尚严猛,不讲情面,经常参劾违法乱纪和庸劣不称职的官员。由于他忠于朝廷,敢说敢干,不畏权贵,也被称为“肝胆总督”。  岑春煊锋芒毕露,不顾及官场潜规则,得罪了庆亲王奕劻及炙手可热的袁世凯,两人一定要将他铲除而后快。由于岑春煊深受慈禧的宠爱,所以他们分两步走,先将他排挤出京,即让时
花馃馃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面点,也是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这种在全国名不见经传的小吃推广开来,她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并实现了年收入七百多万元的銷售额,她就是90后女孩马娟。  上大学期间,每次放长假返校,马娟都要带上家乡的花馃馃给寝室的同伴们吃,大家总是一哄而上,很快就会抢光。大快朵颐一番后,大家央求她下次多带点。这些吃货们让她看到了商机,她知道,如果肯下苦功
在眉山喧哗的人群里,我与老人吴青相遇。  老人吴青已经八十多岁了,眉眼里却始终是孩子一样的清澈和透明,似乎那里有一汪泉水,任谁站在她的面前,心底隐匿的哪怕游丝般的虚浮,都会清晰倒映出来。而且人还逃不掉那视线的审视,即便躲藏在一堆腐烂的树叶里,她也会瞬间将那个小小的人儿,从肮脏里挑出,挂到烈日下曝晒。  作为冰心的女儿,她有着特殊的身份。但她一直很认真地向人强调:我娘是我娘,我是我。因为冰心曾在山东
鱼是水的心脏,是水的灵魂;鱼味道鲜美,自古是人们的最爱。尤其是文人,更爱食鱼,写鱼,赞鱼,颂鱼,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话说春秋时代,至少在鲁国这个地方,鱼比较珍贵,所以送鱼便成为时尚。  孔子喜得贵子,一国之君鲁昭公送给他鲤鱼一尾,孔子不敢怠慢,顺水推舟给儿子起名为“孔鲤”。  到了“亚圣”孟子,他进一步抬高鱼的地位,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将鱼与稀有珍贵的熊掌放在一起,叫人难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