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30例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91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0)和对照组(32)。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转归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25-01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流行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之间的传染性疾病[1]。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的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症状。手足口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等特点。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而言,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患儿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炎等[2]。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转归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0)和对照组(32),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2.72±2.65)岁;病程5~15d,平均病程为(11.44±2.32)d;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6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1.97±2.09)岁;病程6~14d,平均病程(9.98±1.87)d。入选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手掌、足部出现疱疹、斑丘疹等临床症状。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隔离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护理和准备急救措施等。
  实验组采用综合性干预的护理方式,具体治疗措施如下:①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护士对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并且,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将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患儿家属,对患儿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3];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四肢发凉等症状时,护士应及时准备抢救措施,且将患儿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患儿出院后,应对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并告知患儿的复查时间,且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同时,应采用和蔼、亲切的语气主动地与患儿进行交流,并经常性的夸奖或鼓励患儿,促使患儿可以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患儿情绪出现不稳定时,护士应耐心的与患儿交流,不应用恶劣、粗鲁的话语辱骂患儿,必要时护士可以给与患儿镇静处理;患儿进行隔离治疗时,护士应尽量在病房中配置一些儿童饰品,也可以将病房灯光调柔和,有利于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③药量控制。护士应每日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记录、评估,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患儿每日的饮水量和输入量,须每日进行严密的控制,护士对患儿的输液速度也应密切观察,尽量将滴注速度控制在2~3ml/(kg·min)。④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可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小儿玩具,调整灯光,以保证病房内部的温馨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三项。若护理满意度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低,则代表该组的护理方式相对更有优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辨别难度较大,因此,在临床中,该病死亡率一直较高。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而言,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关键的。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快速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使患儿皮疹得到迅速控制,并且对患儿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显示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护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其积极和肯定的应用价值。护理人员在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注重对患儿的药量控制。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舒广.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169-1170.
  [2] 贺丽.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202.
  [3] 潘彩金,黄日妹,付英,等.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69-171.
  (收稿日期:2015.03.11)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偏瘫口服液中阿魏酸、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HPLC法,WatersSunFire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柱温35℃;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
目的:分析生鳖甲与醋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物质部位HPCE指纹图谱。方法:通过毛细管区电泳法,57cm&#215;75μm的熔融未涂层石英毛细管,100mmol/L三氰甲基氨基甲烷-20mmol/L磷酸氢二钠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等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所有患者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心律失常、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摘 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初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产时综合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导药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9例,根据患者手术中是否需要经皮膀胱微造瘘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不采用微造瘘,实验组采用微造瘘。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静脉血清钠、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目的:分析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输液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为其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内科病房接受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661例,随机选取187例未发生静脉炎及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