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通过肢体动作表达个人内心情感,是一种身体语言艺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学舞蹈教学的难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
  【关键词】舞蹈教学 表演意识 培养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通过表演者肢体语言来表现和塑造美。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来说,具备良好的表演素质,不仅需要娴熟高超的舞蹈技术技巧,而且要运用肢体、情绪表达舞蹈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技术技巧,还要对学生的表演意识进行培养和训练。表演意识包含了多个方面,如舞蹈习惯意识、形象美感意识、作品表现意识、二度创作意识等。在刚开始进行基础练习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表演素质。
  一、培养舞蹈习惯意识
  一篇可以打动读者内心的文章,是因为有标新立异的地方,或许是情感丰富,或许是能走进读者内心。在舞蹈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训练。舞蹈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舞蹈意识须在每一次课堂中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在舞蹈教学当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舞蹈需要坚持不懈与锲而不舍的精神,舞蹈学习是一个漫长辛苦的过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辛勤付出、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教师还要清醒意识到舞蹈教学也不是瞬间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而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者在表演高难度动作和内心情绪时,需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是我们在日常训练中积累而成的,只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吃苦的精神才能为成功打基础。
  舞蹈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到崇高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致力于培养出更好的舞蹈人才。
  二、培养形象美感意识
  首先,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舞蹈思路,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表达舞蹈中的每个动作中富有的含义,传达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肢体动作,跟着舞蹈的韵律、情绪表达舞蹈,进行完美的表演。
  其次,在舞蹈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使其不但要感受到音乐中的情绪、节奏,还要认真感受舞蹈本身的韵律。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舒展舞姿,动作流畅,跟着音乐节奏掌握好自己的舞蹈节奏,让舞蹈动作和音乐可以完美融合在一起,保证整个舞蹈表演舒展流畅。培养舞蹈节奏感和音乐的乐感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选择一些鲜明的音乐节奏和具有强烈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逐步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来体会舞蹈的节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则需要反复练习不断体会,从而逐步提高。
  最后,要掌握好舞蹈表演的特色与风格,表演风格是一个舞蹈的名片,不同的民族特色有着不一样的舞蹈风格。舞蹈风格中所蕴含的民族性格是不同的,来源于该民族的日常生活或风俗习惯,所以他们的舞蹈特点、旋律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汉族的舞蹈灵活矫健,藏族的舞蹈雄浑大气,蒙族的舞蹈豪迈潇洒,而维族的舞蹈则热情诙谐。无论学习哪一种舞蹈,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文化和特色,把舞蹈中的韵味表现出来,呈现出舞蹈的内涵,这就需要掌握好舞蹈的要领并能运用自如。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形象美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学生从逐步学习、认识到运用肢体语言创造美的过程。舞蹈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让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增强自信和强烈地表现美的意识以及欲望,要充分让学生掌握好舞蹈技能以及舞蹈的内涵。
  三、培养作品表现意识
  要想表演好舞蹈,就需要从根本上了解这个舞蹈作品,加深体验和领会其所包含的意境和内涵,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真正做到对作品灵魂的诠释与升华。所以说,在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舞蹈教师需要在排练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向学生解释舞蹈的创作环境,说明舞蹈所表现的内容,最好可以在相似的音乐节奏当中进行生动的解说,引领学生进入舞蹈境界当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体会作品的感染力。这样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更激发出学生舞蹈表演的欲望。
  一个舞蹈的精神所在就是这个舞蹈的神韵,艺术形象的灵魂就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舞蹈是否可以感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去揣摩与体会舞蹈的意境,进一步领会和升华,这样才可以达到传递神韵的境界。
  四、结语
  在舞蹈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艺术涵养的提升,从多方面吸取艺术的养分,否则就算有着高超的舞蹈技术,也不能打动观众,到达舞蹈艺术的高峰。身为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从舞蹈教学中抓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同时加强对舞蹈理论的重视,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合格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锐. 浅谈中学舞蹈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读写算,2012(37).
  [2] 衣娜. 舞蹈表演意识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 成才之路,2014(16) .
其他文献
结合某地下车库基坑施工实践,对袖阀管注浆基底隔渗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及优势,着重阐述了影响袖阀管注浆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对
通过通灌铁路DT2标的近村庄石质路堑开挖实例,介绍了光面爆破施工技术在控制边坡成形和微差爆破在降震效果、安全防护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积极意义,以期促进光面爆破技术在今后铁
介绍了石碑塬滑坡是1920年海原地震所形成的巨型低角度浅层地震滑坡,运用大型岩土分析软件Geostudio,对滑坡进行了地震动力及液化分析,对研究该滑坡的形成机理有一定的借鉴意
本文以西南山地民族图案中的"禽""鸟""畜""兽"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取了几个典型民族常用的动物图案,结合具体的民间故事,分析图案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其所折射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指出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是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20l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延性的概念、要求,并对改善抗震结构延性的措施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以达到建筑结构抗震
本文主要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方法及体会。从基础知识入手,钻研教材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阐述了桩基负摩擦力的产生与原理,总结了现有减少桩基负摩擦力的方法,提出了可以用锥形桩来减少欠固结软土地基中桩基的负摩阻力,并简要说明了锥形桩降低桩基负摩擦力的原理,最后
中国古代民俗节日受产食经济形势的强力限制,与农事关系紧密,在岁时节令基础上发展形成。不同的节日分别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与背景,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端午节为例,深层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