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都可以围绕多个方面展开,包括实用角度、人文角度、高考角度等。从高考角度展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做题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故而成为最重要的语文阅读教学角度之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逻辑思维;阅读教学
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或概念思维,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内容,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对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之中;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考查的侧重点、深浅度、难易度有所不同。从关联词语知识、概括能力到思维品质,从单维、孤立的测量到全面、综合的评价,随着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高考语文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不断深化。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
在高考试卷中,以全国卷II为例,现代文阅读文本通常包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实用类文本。其中论述类文本主要分为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两大类,考查重点在于对客观题的分析。文学类文本主要是小说体裁,考查重心在于分析作品结构、主题,鉴赏小说艺术价值,探讨小说创作目的等,要求学生能够深入解读作品。而实用类文本则主要涉及社会民生等较为实用的内容,考查题型为客观题,考查重点主要是对文本内容的客观理解,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基于高考视角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围绕这三类文本展开,并要强调各种文本的考查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高考要求,针对各种文本的现代文设置对应的题目,从而让学生熟悉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类型,教师应当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展开,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辨析不同文本类型的考查重点,避免学生将不同阅读文本类型搞混淆的情况发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其中,引导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之后自行拟出题目并进行作答十分重要,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方式方法,积累足够的阅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教学
在全国卷II中,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阅读两大部分。文言文阅读题型主要包括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相关内容概括分析及文句翻译。从文言断句来看,教师在平常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注意文言断句特点的良好习惯,同时传授学生相应的文言断句技巧,如找名代,看虚词,明顶真等,并让学生探究文言文断句是否符合这些技巧与规律。文化常识的相关教学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强调,并在教学中后期进行总结。相关内容概括分析与文句翻译可以进行统一教学,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只不过内容概括的重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意思;而文句翻译的重点则在于直译,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翻译技巧,如留、补、删等,尽可能做到信、达、雅。而古代诗歌阅读主要包括诗歌鉴赏题型与名句默写题型,教师在平时需要督促学生背诵默写教材上的诗歌名句,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从情感、意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有效鉴赏诗歌。
三、语言文字运用教学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主要包括补写语句、成语填空、语病修改、词语修改和句子仿写。不难发现,这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与历年试卷,整理出重要的词语和成语,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调这些词语及成语的意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熟记这些词语及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听写活动,讓学生根据自己朗读的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做好句子的相关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准备一些语病修改及句子仿写的题目。另外,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进行解构,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句型句式。通过大量训练,学生对句子的敏感程度将会大幅提升,从而强化学生的语病修改、句子仿写能力。
语文与文学理论牵手,提高写作和品鉴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拓展人生知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又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又将有所提高。中学生毕竟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可能利用专门的课时去学习文学概论。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在课堂上渗透讲授一些作家及流派特点,教会学生常见的文学体裁的基本的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评价。
总之,基于高考视角展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从高考视角入手,结合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作文等题型的考查重点,采取合理手段展开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1486.
[2]琳达,理查德.思维的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4.
[3]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124.
[4]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关键词:高中语文;逻辑思维;阅读教学
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或概念思维,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内容,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对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之中;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考查的侧重点、深浅度、难易度有所不同。从关联词语知识、概括能力到思维品质,从单维、孤立的测量到全面、综合的评价,随着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高考语文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不断深化。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
在高考试卷中,以全国卷II为例,现代文阅读文本通常包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实用类文本。其中论述类文本主要分为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两大类,考查重点在于对客观题的分析。文学类文本主要是小说体裁,考查重心在于分析作品结构、主题,鉴赏小说艺术价值,探讨小说创作目的等,要求学生能够深入解读作品。而实用类文本则主要涉及社会民生等较为实用的内容,考查题型为客观题,考查重点主要是对文本内容的客观理解,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基于高考视角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围绕这三类文本展开,并要强调各种文本的考查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高考要求,针对各种文本的现代文设置对应的题目,从而让学生熟悉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类型,教师应当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展开,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辨析不同文本类型的考查重点,避免学生将不同阅读文本类型搞混淆的情况发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其中,引导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之后自行拟出题目并进行作答十分重要,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方式方法,积累足够的阅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教学
在全国卷II中,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阅读两大部分。文言文阅读题型主要包括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相关内容概括分析及文句翻译。从文言断句来看,教师在平常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注意文言断句特点的良好习惯,同时传授学生相应的文言断句技巧,如找名代,看虚词,明顶真等,并让学生探究文言文断句是否符合这些技巧与规律。文化常识的相关教学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强调,并在教学中后期进行总结。相关内容概括分析与文句翻译可以进行统一教学,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只不过内容概括的重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意思;而文句翻译的重点则在于直译,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翻译技巧,如留、补、删等,尽可能做到信、达、雅。而古代诗歌阅读主要包括诗歌鉴赏题型与名句默写题型,教师在平时需要督促学生背诵默写教材上的诗歌名句,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从情感、意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有效鉴赏诗歌。
三、语言文字运用教学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主要包括补写语句、成语填空、语病修改、词语修改和句子仿写。不难发现,这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与历年试卷,整理出重要的词语和成语,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调这些词语及成语的意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熟记这些词语及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听写活动,讓学生根据自己朗读的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做好句子的相关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准备一些语病修改及句子仿写的题目。另外,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进行解构,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句型句式。通过大量训练,学生对句子的敏感程度将会大幅提升,从而强化学生的语病修改、句子仿写能力。
语文与文学理论牵手,提高写作和品鉴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拓展人生知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又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又将有所提高。中学生毕竟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可能利用专门的课时去学习文学概论。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在课堂上渗透讲授一些作家及流派特点,教会学生常见的文学体裁的基本的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评价。
总之,基于高考视角展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从高考视角入手,结合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作文等题型的考查重点,采取合理手段展开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1486.
[2]琳达,理查德.思维的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4.
[3]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124.
[4]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