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肾盂成形术后分肾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UPJO患儿手术后患肾功能能否提高,及术前各种因素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手术的单侧UPJO肾积水患儿,分析手术前后分肾功能的变化,以增加5%作为分肾功能好转的标准。将术前患儿性别、月龄分组、积水的左右侧、积水肾的SFU分级及DRF分级作为潜在的影响因素,与术后肾功能是否改善作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IBM SPSS v21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有213例患儿进入本研究,手术后随访DRF由术前32.61%±14.09%增加到40.43%±11.32%,经两样本配对t检验得到P<0.05,即术后首次随访分肾功能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以5%变化来判断,110例术后分肾功能恢复。术前各影响因素与术后肾功能是否改善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的分肾功能、肾积水的程度以及手术时的年龄是影响术后分肾功能恢复的因素,而性别、积水的左右侧、术前患肾肾图则不是。术后分肾功能并不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长。

结论

小儿肾积水手术解除梗阻后,患肾的分肾功能是可以得到提高的,术前的分肾功能、肾积水的程度以及手术时的年龄都是影响术后分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本综述介绍了苗勒管永存综合征(PMDS)疾病的特点,总结了历年国际及国内范围对该病的病案报道,综合近五年的对该病研究的文章,分别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并从PMDS患病的可能病因入手,在讨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胎儿早期注射AMH(抗苗勒氏激素)以促进MD(苗勒管结构)的继续退化,以达到治愈目的的观念。
患儿男,17天,因“拒奶、反应差、发绀4天”入院。患儿系第6胎第2产,胎龄40周臀位剖宫产,出生体重2700 g,无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父母均40岁,体健,非近亲婚配。母亲
本综述介绍了BP(双膦酸盐)辅助治疗CPT(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进展,综合了近年来国外对该研究的文章,其中包括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双膦酸盐的结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学、副作用、在儿童中的使用情况,双膦酸盐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研究以及未来展望。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与淋巴细胞上的抑制性调节蛋白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促使T细胞凋亡。这是最新发现的肿瘤免疫逃逸的通路之一。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它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密切相关。PD-1/PD-L1通路在原发性肝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对原发性肝癌中PD-1/PD-L1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患儿女,24天,因“发现左面部肿块、发热1 h”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0 g,羊水正常,无窒息史,父母及姐姐体健,否认皮肤破溃病史。入院查体:T 38.2℃,无
目的儿童肱骨干骨折弹性钉固定术中使用克氏针辅助复位,并与手法复位弹性钉固定进行对比,以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1例儿童肱骨干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克氏针辅助复位弹性钉治疗(20例,A组)、手法复位弹性钉治疗(21例,B组)。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8.82±3.12)岁;B组男13例,女8例,年龄(9.09±2.78)岁。观察并比较两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
胰腺肿瘤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较为困难。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且在许多肿瘤中已被证实对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提示作用。本文针对CTCs现有的富集、检测方法及其在胰腺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CTCs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