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展览展出了陈智安、方勇、徐钢三位青年山水画家近百幅山水近作精品。
  他们三人曾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同窗,所选择的均为山水画专业,在求学环境、艺术理念、审美追求上有一些共通之处。在山水画探索之路中,三人都理解了前人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在自然中感知“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清,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在“师造化”的过程中,他们并非执著于对自然景物精细的外形描摹,重现眼之所见,反而更重视山川湖泊的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环境变化的生机体验,用心去体会造化神韵,再诉诸于笔墨语言,进而表达个人心性。
  然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个案。
  陈智安、方勇、徐钢三人皆受过中国美术学院系统的笔墨训练,但在笔墨语言及作品面貌上却不尽相同。陈智安的画中有“奇崛”之意,虽有典型南派山水的痕迹,但自身的笔墨语言也极具个性,用笔瘦劲,枯笔渴墨,虽奇不野;方勇生于桐城,求学于杭州,随后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地域的变化使得他的画风也随之改变,相较于其他二人格局构图更为开阔,画面中时有南方山水的润泽氤氲,亦不乏北方山川的雄强磅礴;在徐钢的画中透着南方旧时文人的味道,作为地道的东山人他笔下的江南园林既是写景尤是写心,他将儿时的美好记忆会心于笔墨,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他们三人志同道合,互相勉励,在山水中各自修行,期待他们能在共同的艺术理想之路上走得更远。
  2014年8月28日写于北京亨嘉堂
其他文献
根据应用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理论,选择辽东山区清原县为研究对象,利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Arc/GIS,遥感软件ENVI作为处理数据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