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魅力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长篇小说改编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只有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了解整部歌剧的内容以及背景,才能将这首选段演唱的真切、细腻、感人,才能更好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演唱或“二度创作”。
  关键词:茶花女;威尔第咏叹调;维奥莱塔;人物特点
  一、作曲家的介绍及创作背景
  意大利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人物,是一位革新者,作品内容涉及到各阶层的人物,使意大利歌剧脱离了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危机,他把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有了崇高思想并被大众所接受,使真正的浪漫主义歌剧有了起色,并发展到极致。茶花女是作者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表现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奢华糜烂的生活。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二、剧情梗概
  《茶花女》是三幕歌剧,这部歌剧主要描述的是维奥莱塔与阿尔弗雷多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维奥莱塔经常佩戴茶花,所以众人称她为茶花女。阿尔弗雷特出生于正统家庭。
  第一幕是在维奥莱塔富丽堂皇的客厅中,摆上美酒佳肴,邀请绅士淑女来饮酒作乐,谈笑风生。维奥莱塔苍白的脸上挂着微笑周旋在宾客之间。阿尔弗雷多爱上了维奥莱塔并展开追求。第二幕是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庄,维奥莱塔被阿尔弗雷特的真情打动,决心离开繁华的巴黎与阿尔弗雷特一起过着天国般的生活。阿尔弗雷特的父亲亚芒不同意他与风尘女子在一起,让维奥莱塔与阿尔弗雷特分开,维奥莱特答应了他,于是为了离开阿尔弗雷特,她又回到了舞会。当阿尔弗雷特得知自己的爱人又回到了风尘的生活,当众羞辱她,维奥莱塔伤心过度,病情加重一蹶不振。第三幕是在维奥莱塔的卧室,维奥莱塔病情加重,女仆安妮那在照顾她,医生替她细心诊察后,安慰她说,病情已有起色,不久可望康复,其实维奥莱塔知道自己的时间已不多了。亚芒懊悔不已,把真相告诉给了阿尔弗雷特,阿尔弗雷特为自己的冲动自责,病来到维奥莱塔的病床,决心与她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维奥莱塔说一切都晚了,我即将离开着人世间,随后去世在阿尔弗雷特的怀抱里。
  三、人物特点分析
  维奥莱塔:美丽纯洁,善良无私,文雅端庄.她虽落风尘,但仍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向往真正的生活和爱情,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
  阿尔弗雷特:是她最忠诚最心爱的情人,对维奥莱塔忠贞不二,但爱冲动嫉妒心强.由于不明真相,他对离开了他的维奥莱塔百般挖苦,嘲讽使维奥莱塔身心遭到沉重的打击。
  杜瓦尔:阿尔芒的父亲,自私伪善,满腹偏见.他用谎言强迫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使玛格丽特的生活理想彻底破灭,是玛格丽特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安妮那:维奥莱塔的女仆,善良朴实.她为维奥莱塔应酬客人,料理家务对维奥莱塔极为忠诚。
  四、音乐分析
  这首咏叹调被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的情感旋律定为悲凉的a小调,主要有两个乐句,第二句是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是薇奥莱塔在死前的内心活动,是咏叹调的第一部分,称为宣叙调。在这个部分会多次运用休止符,因为女主人公薇奥莱塔身体虚弱,所以声音是断断续续的。第二部分是咏叹调,转入平行大调C大调,旋律非常优美,与第一段刚好形成了对比。这段歌词传达的是薇奥莱塔回与忆阿尔弗莱德在一起的时光,那时的她非常幸福,沉浸在爱情带来的甜蜜与美好当中,歌词中所传达的是薇奥莱塔在怀念那段与阿尔弗莱德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多么的甜蜜幸福,就像是一个愉快的梦境,可是现在梦醒了,一切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他人的组拦让这对恋人无法继续相爱,于是在两个平行乐句之后,结尾句又变成了a小调,情绪也转为悲伤痛苦。第三段转到A大调,乐曲演奏的速度会比之前快一些,因为薇奥莱塔正在向上帝祈求,祈求他宽恕自己的罪过,这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有些悲凉,也有些纠结,因为她正在回忆自己和阿尔弗莱德相恋的过程,但是又不得不和这段美好的时光告别,因为她即将离开人世,而她喜欢的人再也见不到了,她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在乐曲即将结束的最后阶段,乐队以a小调为主和弦,女主人公的生命也在这段低沉的乐曲声中走向终结,薇奥莱塔也用极其虚弱的声音结束在了高音a上,也暗示着一切都结束了。乐曲正式落幕。
  五、形象塑造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歌剧第三幕中维奥列塔演唱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是维奥列塔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收到阿尔弗莱德父亲的信,得知阿尔弗莱德要来探望她,但是,她心理非常的矛盾.不敢奢望他来,因为她已经感到死亡的逼近,她知道一切都太晚了。歌词大意:我期待,我盼望,只是一种妄想!我变成这个模样!可是医生仍想鼓气我的希望!啊,病入膏肓,还存在什么希望!永别啦,过去的美梦,愉快的梦境,,多迷人,那玫瑰般的红晕,如今消失得无踪影,我竟然会失去了阿尔弗莱德的爱情,靠它给我心灵以安慰和支撑,以安慰,和支撑!上帝请把微笑赐给邪路上的女人,给她以原谅容忍,请接纳这女人!啊,一切有了结局,这一切有了结局啊!这欢乐即将结束,这痛苦也将结束,而坟墓则是平凡人最后的归宿! 我坟墓上没有那眼泪和鲜花也没有那刻上了的名字的十字架。十字架呀,鲜花,啊!上帝请把微笑赐给邪路上的女人,给她以原谅容忍,请接纳这女人。啊!一切有了结局,这一切有了结局啊!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角维奥列塔虽然面临死亡,但心中深愛着阿尔弗莱德,并诉说着对这段感情的惋惜,对自己命运的绝望。威尔第不仅用音乐赋予人物外在形象,而且将旋律和情节紧密的相结合,从而来反应和揭示出人物的特点和内在心理活动。
  结语
  我们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首先从宏观上了解歌剧的情感,其次从微观上掌握和分析咏叹调的情感,再赋予自身对宏观歌剧和微观情感历程的理解和感受,将其融入到咏叹调中。也就是说演唱者置身于歌剧创造的意境之中,通过充分感受,让个人的情绪和作品的情绪一致起来,形成内心的情绪,使演员在演唱时由情绪来带动歌唱技巧,再将这股情绪通过歌声来倾吐,从而感染观众,使观众与演员之间产生共鸣。威尔第将一个巴黎交际花搬上了歌剧舞台,抱着极大的同情心塑造了薇奥莱塔这一人物形象,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以及为了爱人的幸福自我牺牲的高尚人性,具有非常强烈的悲剧效果。尤其是最后一幕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薇奥莱塔临终前的痛苦、绝望和伤心,让人为之动容。充分体现了威尔第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杰出的艺术才华。
  参考文献
  [1]  王欢. 浅析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J]. 北方音乐 2016,36(20),60
  [2]  贾娟娟.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特点分析 [J] 才智 2017,(36),199
  作者简介:陈雪,女,汉族,四川绵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学科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坚持趣味性、针对性,把德育有意识地渗透于学科教育中。那么,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呢?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学科;数学教学  一、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
期刊
摘 要:礼仪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能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养具有很强的重要性。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就如何对幼儿生进行良好礼仪行为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培养  一、关于“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研究现状  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
期刊
很多教育行政单位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反思、教研活动都会做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可以认为是对教学“六认真”工作要求的雏形。现今所明确的教学“六认真”指向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设计与批改、认真命题与质量检测、认真提优补差辅导及活动、认真参与校本教研,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主要衡定指标,起到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积极意义与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步伐,初中体育教学也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排球在初中体育课程中逐渐受到了重视,想要学好排球一定要练好垫球,初中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排球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感受排球学习带来的乐趣,并组织学生掌握好垫球的技巧,从而提高排球水平。  关键词:初中排球;垫球教学;垫球学法  初中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
期刊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其音乐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不能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应探寻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小學音乐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音乐,提高其音乐素养。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下移动互联网渗透了人们日常生活,视频分享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短视频也逐渐开始涉足品牌推广、广告营销等领域。其广告内容的制作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从短视频的概念、特征和传播内容阐述,使得大家更好参与短视频和短视频广告的传播。  关键词:新时代;新媒体;短视频广告;传播  一、短视频概念与基本特性  1.1短视频  短视频广告指的是视频长度较短,且内容简练,通过移动智能端进行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隔代教育的诸多问题影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很不乐观,要想培养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从孩子的情感入手,要以孩子的道德能力培养为基础,要以榜样引导和行为引导为基本手段,以游戏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协调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争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幼儿自觉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  引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获得飞速发展。而与传统教学媒介相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改变固定、单向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科学;网络;教学  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飞向月球》一课时,尝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从
期刊
摘 要:我们中三班有一个叫泽泽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泽泽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我们教师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还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
期刊
摘 要:音乐鉴赏能力看似与高中生的学业成绩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其主要影响到了学生的情感构成,在高中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意识且有规则地对感兴趣的音乐进行鉴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能利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本文选择从高中音乐课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困难入手,总结教学中的困难并提出解决的教学对策,以供专业人士参考,同时有利于整体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