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6-01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美术专业教学工作,我发现,虽然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但是依然有好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基础较差,为什么经过多年的、系统的专业学习,还是有多学生专业较差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有意对这一现象展开调查研究,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进学校时没有基础,对美术专业一无所知,且对专业学习没有丝毫兴趣。没有基础可以从头学,但是没有兴趣怎么办?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学习要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指的就是学生从起先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到引起学习的兴趣,最后形成学习的爱好的学习过程。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认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一招一式传授专业知识重要得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的兴趣,本人也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也有了一些体会。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我校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并参加美术高考,然而专业考试的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学生对时下流行的卡通画就远比对高考所考的素描、色彩要感兴趣的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为适应学生的兴趣去决定教学内容。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比如学习素描的首要任务是抓学生的造形能力,在画室里画单调的石膏几何体可以提高学生造形能力,在室外画一些生动的速写也同样能提高学生的造形能力,学生会更喜欢哪一种教学内容?显然后者会更受到学生的青睐和喜欢,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少。同样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观看和欣赏,并且通过声音、图像、音乐等刺激学生,这些要远比在黑板上“口说无凭”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应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二、教师必须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
做教师已多年,平时也经常听到学生在背后评价自己的老师,如某某老师蛮讨厌的,某某老师业务很强,教学成果好等等。显然学生对一个教师的喜好将直接影响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但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而一味讨好学生是绝对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作到为人师表,但是如果美术专业教师各方面如普通教师一般,又何以体现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又怎能使学生渴望成为象你一样的人呢?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要幽默风趣,举止应该大方得体,装束必须和谐而个性,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信服自己的专业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专业学习环境
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任何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况且,现在的高考文化课和专业课都很重要,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毫无兴趣和基础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专业课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对学生宽容和等待。美术专业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在高考的范畴内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不能刻意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作画模式,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要是符合高考要求,符合艺术原理的都是值得提倡的,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专业课。
四、学校制定长久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必须制定一个长久的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和青睐美术专业教学。比如校园艺术节的举行,各类画展的成功举办,各种讲座的开展等。
以上是我对于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法,利用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美术专业教学工作,我发现,虽然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但是依然有好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基础较差,为什么经过多年的、系统的专业学习,还是有多学生专业较差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有意对这一现象展开调查研究,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进学校时没有基础,对美术专业一无所知,且对专业学习没有丝毫兴趣。没有基础可以从头学,但是没有兴趣怎么办?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学习要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指的就是学生从起先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到引起学习的兴趣,最后形成学习的爱好的学习过程。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认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一招一式传授专业知识重要得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的兴趣,本人也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也有了一些体会。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我校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并参加美术高考,然而专业考试的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学生对时下流行的卡通画就远比对高考所考的素描、色彩要感兴趣的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为适应学生的兴趣去决定教学内容。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比如学习素描的首要任务是抓学生的造形能力,在画室里画单调的石膏几何体可以提高学生造形能力,在室外画一些生动的速写也同样能提高学生的造形能力,学生会更喜欢哪一种教学内容?显然后者会更受到学生的青睐和喜欢,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少。同样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观看和欣赏,并且通过声音、图像、音乐等刺激学生,这些要远比在黑板上“口说无凭”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应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二、教师必须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
做教师已多年,平时也经常听到学生在背后评价自己的老师,如某某老师蛮讨厌的,某某老师业务很强,教学成果好等等。显然学生对一个教师的喜好将直接影响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但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而一味讨好学生是绝对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作到为人师表,但是如果美术专业教师各方面如普通教师一般,又何以体现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又怎能使学生渴望成为象你一样的人呢?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要幽默风趣,举止应该大方得体,装束必须和谐而个性,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信服自己的专业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专业学习环境
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任何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况且,现在的高考文化课和专业课都很重要,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毫无兴趣和基础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专业课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对学生宽容和等待。美术专业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在高考的范畴内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不能刻意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作画模式,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要是符合高考要求,符合艺术原理的都是值得提倡的,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专业课。
四、学校制定长久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必须制定一个长久的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和青睐美术专业教学。比如校园艺术节的举行,各类画展的成功举办,各种讲座的开展等。
以上是我对于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法,利用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