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朗读指导策略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关键词】个性化朗读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培养语感。
  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当然朗读也千变万化。但是,在朗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以自己或班级中尖子生的朗读作为范本,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齐读压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失去了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由于缺乏个体自由读的基础,过早齐读,中下学生只能滥竽充数。少数尖子过早亮相也会使多数学生失去训练读的机会和信心。
  这对有效实施面向全体的策略,落实人人参与读书实践是不利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朗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兴趣 确保参与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围绕课文内容,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环境,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通过多种多样、活泼灵活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
  首先,要善用导语来调动。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如一位教师教学《雪孩子》这篇课文,在指导学生朗读“梦见夏天到了,他们结满金色的麦穗,在阳光下唱丰收歌”这句话时,微笑着说:“小麦苗梦见自己长大了,成熟了,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是多么令人高兴、自豪的事情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为麦子庆贺一下。”“让我们一起再为麦苗唱一唱丰收歌。”教师寥寥数语,艺术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其次,要恰当运用媒体来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优美的情境,便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使他们由不情愿朗读到渴望朗读,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从而最终热爱朗读。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先播放火烧云绚丽多姿、色彩斑澜的课件,把那些无形无色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被火烧云的美景所陶醉,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体会到语言文学的美妙,学生就容易爱读、乐读、读出情感。
  再次,要确保个体参与的时间。在朗读教学中,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保证个体自由朗读的时间,不能按中上生的速度来预定时间,以确保每位学生读完,基本读好,决不能流于形式,匆匆收场。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邱少云》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时,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纪念邱少云的墓碑,为了让学生读好碑文,他除了先用图片、音乐渲染当时悲壮的气氛外,然后就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怎样读才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段时间安排得很充裕,学生相当投入,时而皱眉深思,时而闪亮着眼睛,似乎身临其境来到战场、墓地和英雄对话。因此当学生朗读同一句碑文时,就有着不同的风格:有深情的、有缅怀的、有敬仰的、有悲壮的、更有自豪的……由此可见,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充分酝酿的时间是多么重要,这是实现个性化朗读的奠基石。
  二、淡化技巧 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体会语言情感的复杂心理过程。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章情感之前,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是徒劳的。因为语音语速的变化是和情感变化是相一致的,因此,老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引导学生自我的思、悟、品,让学生推敲课文的情感基调,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文字所包蕴的丰富内涵。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和段落,读准读通。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教师让学生体味这句话包蕴着的丰富的情,自主进行朗读处理,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有的学生为了强调作者悲痛万分的心情,读得缓慢而低沉,有的学生为了强调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宁愿牺牲自己,把三个“为了”短句读得铿锵有力;有的学生强调为了邱少云坚强毅力,把“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读得掷地有声,余音绕梁………
  以上教学,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不同感受产生的不同的朗读处理,还原朗读本质,让他们读出个性、读出情韵。
  三、体现层次 精当点拨
  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超越了认识的阶段,思维就会受阻。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要经历一个“粗读-细读-精读”的过程,即由理解性的读逐步过渡到品味性的读。那种一接触课文就要求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之类的毫无层次的指导方法是不可取的。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于老师让学生充分读了两三遍课文后,问:“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何感想?”   生1:“我十分恨英法联军。”(板书:恨)
  生2:“我十分伤心。”(板书:伤心)
  生3:“对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十分惋惜。”
  生4:“对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十分难过。”
  师:每一个人读了都很难过,请你告诉我们,你恨谁?
  生1:我恨强盗似的英法联军。
  生2:我恨落后腐败的清政府。
  师:告诉我们,你读了哪一段最恨?
  生:读了第5自然段感到最恨。
  师:看书再读读,看谁能把恨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试想,学生如果没有两三遍读课文,学生是很难个性化地走进文本的。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根据学生模仿性和依赖性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范读、导读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使他们知道重音、停顿、语气、速度、声调等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表现力,感受语言的音韵之美。教师在点拨时,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关注学生个体朗读能力的发展,既要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朗读的横向评比,更要重视学生个体本身朗读的纵向比较,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拓展想象 入境美读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如指导朗读《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段落时,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的音乐,在和谐优美的曲调中,学生的身心深受愉悦,心灵倍感震憾,智力得以开启,脑海充满想象,整个身心完全融进音乐的意境之中,学生很快便感受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洒满了银光,这时音乐是舒缓的,而朗读的语调是轻柔抒情的;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有了曲折,朗读应该是加速,音调稍高;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音乐高昂激越,朗读时应该是语调激昂。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达到“情动而辞发”,能够“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重在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始终处在读书的享受之中。只有我们的语文课堂处处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我们的语文教师真正树立以读为本,把读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主线,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山穷水尽”的现状,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陶金宝,《新理念指导下的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2003、5
  [2]冯荷霞,《浅谈小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2003、3
  [3]蒋爱民,《阅读教学要做到“四有”》,《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4
  [4]闻国强,《当前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教育信息报》2000、11、25
其他文献
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从南向北,席卷着中国大地。全国各地方纷纷涌现出“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陆续推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定教”等新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新理念,新模式的推出,一种理念也悄然兴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种观念我有两种理解:一是,如果提出者是教师,我们应该对其表示敬佩,因为这样的教师是善于自我反思的,是在真心地在“教”学生。二是,如果提出者是领导者
【摘要】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掌握语言、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观念,因势利导,采用多样化式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提高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低年级,说要求要高于写的要求,只有多想、多说,敢想、敢说,才能为写好作文做好铺垫,特别是小学作文,属于练笔性质,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直书口说”,所以要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要在作文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尽管新课程删掉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算理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计算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用来说
【摘要】本文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其优点,也提出了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众多弊端。拟将从以下四种情况来把握有效的合作时机,以期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即:学生选择解题策略时; 教学重难点出现时;学生质疑问难,意见分歧较大时; 需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时。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时机教师介入  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学会合作”是我们面向未来文明的教育支柱。于是,“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脱氢表雄酮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生殖激素、糖耐量异常、卵巢形态学、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
幼儿早期的语言训练是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的口语训练仅靠在语言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语言发展。  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在大班的音乐活动中适当的进行听音乐,学语言的教学活动。这项活动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对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好,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也罢,一个认真的态度极为重要。所谓 “教书育人”,其实有时候我认为育人比教学更重要。看到学生们有了进步,特别是思想上有了进步,他们学会了做人,虽然有时觉得疲劳、烦恼、事情琐碎,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关键词】开好头态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