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教育功能要求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出来。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理念。
  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已在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高中的课程的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但仍有两点需要注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到迷惘而垂头丧气。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集合、群、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名词。要在短时间之内,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因此,如果新的方法比旧的方法有更强大的威力,为什么不介绍新的知识呢,为什么总是把一种方法“深挖洞”,而不而它放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之一来加以介绍,多了解几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尤其是了解现代数学方法,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沟通传统与现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正是帮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遗撼的是,因为我们教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没有意识到数学的美,而且数学的内容中抽掉数学发展过程中了人文的、历史的事实,以枯燥的计算和过难的推理来代替数学的教学,这已经不再是数学本来的面目了,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他们在数学学习当中大多感到的是一种挫败感。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我们很久以来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一下子要重新回到数学的本来面目中去,首先教师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曾有人说,如果一门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那么这门学科的发展就仍不完善。发展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职高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
  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中,一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同时,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高中的改革如果以同样的决心和勇气,借着这一个改革的春风,是一定大有可为的。对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期待热忱人士关心,为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对广大学习英语的中学生来说,目前还没有很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外阅读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了开发与利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英语 阅读材料 开发与利用  一、中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与现状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
【摘 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精心设计课前导语,精讲多练读出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促使学生学会朗读。  【关键词】教学 语文 阅读    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
摘 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是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问题在学科教学中的内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才能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学能力;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
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俗话说:生活是树,健康是根。在这里我认为,语文是树,生活是根,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语文教学只有紧紧联系生活,语文才会焕发生机!语文教学只有根植于生活,新课程改革才会开出更加灿烂美丽的花朵。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生活实践 联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摘 要】本文根据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错误进行了分析,以及探讨了纠错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与听说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应试作文技巧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写作 错误分析 能力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它的掌握在四项语言技能中是要求最高的,也是最难的。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当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力量。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意识 能力培养 学生主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意识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质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人如果缺乏创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但是,在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家长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往往因自己工作忙,长辈愿意帮助,于是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了幼儿园和长辈;有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就眼前来说还是长远来看,语文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语文课从理论上来说如此重要,但事实上语文课早就被学生打入“冷宫”,归为“另册”。如今很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错觉:高考语文又不考课本上的东西,课本对高考似乎已经没有作用了。因而复习资料备受青睐,语文课本却被束之高阁。殊不知 “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高考试题与课本的关系是“流”和“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
[摘要] 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决定农村学校成败和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职业理想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动力;新教师培养前三年是关键需重点锻打;强化校本研训,促进专业发展;落实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关键词] 农村 青年教师 培养 实践 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的关键。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多数学生生活在农村,提高农村教师素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加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日渐凸显出其强大的优势和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活力。由于种种原因,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只是在公开课时现形,随堂课中匿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化教学中的一线教师掌握计算机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水平较低,多媒体的应用大大受到限制。  关键词:提高 计算机课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