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中构建语篇认知图的尝试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介绍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很多教师就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同时也详尽地分析了段落,解释了阻碍学生理解的语言点等,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透彻,对文章整体只有模糊的概念。特别是Go for it这套教材,从八年级开始,阅读的文章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长,文章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也因此觉得阅读越来越难。此现象的出现,阻碍了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造成此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完全分析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任务,因此,在整个阅读学习中,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其次,笔者注意到阅读教学中几乎大部分教师仅仅只要求学生简单地罗列信息,而不注重阅读提供的信息之间彼此的内在联系,因此,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零散。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笔者尝试了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构建语篇认知图式策略,让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依据图表组织信息,通过认知图式将语篇信息的联系联系起来,使语篇信息化繁为简,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案例描述
  案例1:在阅读前设置图表
  在阅读前设置图表,利用图表中的文字信息和非文字信息建构语篇认知图,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前形成语篇预期推理。比如:Go for it 8B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是一篇让学生了解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刺杀事件、人类第一次登月和恐怖分子袭击世贸中心事件的文章。文章篇幅很长,文字也很生涩,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抗拒。怎样才能降低阅读的难度并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由于这篇阅读文章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的,笔者就抓住这个特点,设计了一张读前语篇图式,让学生在阅读前根据时间的线索来理解此文章的表层信息。并根据表格提供的时间线索在阅读前会预期1968、1969、2001、200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有了这些数字图表图式,即使语言稍难,学生也同样会把握阅读的中心,理解文章时就不会产生障碍。图式如:
  ■
  案例2:在阅读中设置语篇认知图
  在阅读中帮助学生自主组织信息,可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加强阅读语篇中信息彼此之间的联系。但Go for it 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体裁各异,不同的阅读文章应该有不同的语篇认知图,这样语篇认知图才能最有效地为阅读教学服务。
  (1)科普议论形式文章的图式
  比如Go for it 8A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Section A 3a,讲述了科学的膳食和每天花多少时间锻炼身体最科学这两个话题。背景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知识范围的延伸,并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笔者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主题How to keep health理清文章线索(只有健康的业余休闲和健康的饮食活动才能使人健康,只有健康才能使人有强壮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思维),列出与线索相关的主要概念, 因为a healthy body, a healthy mind才会有a healthy lifestyle,只有eat a lot of healthy food ,eat fruit and have milk ,sleep nine hours every night ,exercise ,study better才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笔者引导学生归纳了文章的总体结构,如图:
  ■
  (2)记叙描述形式的图式
  记叙描述类文章大部分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等要素组成。因此,对叙事类的文章笔者通常引导学生使用射线图(见图4)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比如:Go for it 7B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本语篇的核心话题是日记的写作,其实是要求学生学会谈论过去发生的事件,学会谈论已经历的节假日活动,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零散的语言整体化,并能对各种形容词进行拓展。鉴于文章自身的难度,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章化整为零,把时间、地点、活动、感觉以表格的形式填空,让学生对文章能化繁为简,并能深入理解。如图:
  ■
  此图式涵盖了记叙文的所有要点,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故事类文章的能力。
  (3)提炼主题句式的认知图。清晰文章的脉络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提炼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概括、叙述和说明该段的主题,并直观、具体、精炼地再现文章的主要信息。比如Go for it 8B Unit 7 Self Check的主题描述的是礼仪,不同国家的有着不同的礼仪。这篇阅读文章篇幅长,从句多,学生理解起来很难。但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主题句式的范例,笔者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学生找出主题句后恍然大悟,原来,四个主题句已经完整地勾勒出了文章的框架,每个段落就是按照主题句展开的。主题句式认知图如下:
  ■
  当然,有的文章中的段落无主题句,这样的段落的主题思想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案例3:阅读后构建认知图表
  阅读文章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也经常会做一些后续工作,让阅读扎扎实实地落实下来,并让阅读成为写作和交流的有效输入。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构建语篇认知图来帮助学生再次理清文章,让认知图形成清晰的写作提纲。
  比如Go for it 7B Unit 5,教师先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invitation的要素,如图:
  ■
  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认知图了解了邀请函的各种要素,接下来让学生为这周的班会课公开课写一份邀请函。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因为前期的认知图的构建相当于撰写了写作提纲,缩短了写作前的“预写”时间,写作思路就清晰明朗。阅读中的各个环节设置的认知图,除了阅读前语篇预测的认知图笔者会事先构建,阅读中和阅读后的语篇认知图的具体构建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笔者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步丰富其中的细节,最后构建出一幅完整的认知图,反映出阅读内容的整体性。
  三、结束语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新目标英语阅读的特点是篇幅长,从句多,内容趣味性不强,学生理解难免有障碍。为此,在阅读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入语篇认知图,让学生在阅读前形成预期推理,及早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中设置认知图则可以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归纳梳理,把学生获得的零散信息进行英语建构,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去,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使重难点得到强化和升华,收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
  阅读后让学生在语篇认知图的基础上写作并交流则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自己对阅读的认识渐趋完善、深化。
  另外,在写作和复述的过程中笔者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学生的见解给予恰当的、积极的评价,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语篇认知图赋予了静态的教材以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使其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若有一个引人人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导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质量
摘要:现代大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把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为价值追求。建设有中国特色大学制度的关键点就在于实现高等学校的依法自主办学。笔者拟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制回顾、依法自主办学、法律完善三方面详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自主办学,并从法律角度即立法完善和法的运用两个方面就如何落实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制度;自主办学;规定;依法    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历来是大学最悠久的历
对近年来成为新研究热点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燃烧合成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熔炼和熔铸技术,气相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制备原理,
生猪的养殖在我国养殖业当中的比重很大,如何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是所有养殖户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易造成猪的热应激,导致猪的抵
在诗歌和童话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 要: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通过前置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有效形式;预习习惯  一、引言  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