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中考作文解析及佳作展示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文题解读】
  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远非如此——只是打眼一看的简单。考试毕竟是选拔性的比赛,考察的就是选材、构思乃至立意。越看似简单的题目,越要表现出写作者的独特体验,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题目中心词“甜”,是比喻一种感觉,那种让你感受到“关爱”“快乐”“幸福”“温馨”“奋进”“昂扬”等一切积极美好的感觉,都可以统称为“甜”,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味觉上的甜。修饰部分的“有一种”,在传递着关于甜的丰富的内涵:能点出“有一种”就意味着考生将选的素材应该是“不同于一般的甜”,是“值得强调的甜”,也可能是“常常被大家忽略的甜”,甚至都可能是大家误以为的“苦”。不会是常规的味觉上的甜,即便是常规的甜,也应该出现在特殊的背景下。
  要在行文中表现出“有一种”,提笔则需要“拐”一下。
  可以是:有一种甜,是时间的洪流冲淡不了的;有一种甜,让人回味无穷;有一种甜,萦绕心头永不散去;有一种甜,是妈妈不变的唠叨;有一种甜,是先苦,后甜……也可以是:严厉的神情,冷冰的话语,那是甜穿着厚厚的外衣;挥汗如雨,努力拼搏,那是甜派来的急先锋;一次次被否定,一次次再出发,那是甜化了妆将你陪伴……更可以是:自信大增时的欢喜,成功展示自己时的激动,超越自我时的莫大快慰,与人为善时的内心快乐……
  这样一来,就将笔下的甜与一般意义上的甜区分开了。
  夹叙夹议永远是比较理想的写法,揭示出自己感受到的独特的甜就行。
   【考场佳作一】
  有一种甜
  上海一考生
  有一种甜,任性又可爱,与味蕾无关,只牵手美好。
  有一种甜,是辛苦播撒后的笑逐颜开。
  夜深,人静。时而奋笔,时而凝视,做不完的数理化,背不完的史地生,没完没了的阅读文章。来吧,你是山,我就爬;你是沟,我来填。我的使命就是征服,我将所有付出都当享受!我不怕夜的黑,只怕将遗憾留到明天;我不怕试卷堆积,只怕自己因懈怠而敷衍。好在,我的辛苦总有回报,我从来没有辜负过自己。
  我在笑逐颜开时闻到了芬芳,那芬芳啊,是甜在撒娇,她将自己摇曳成了花朵。
  有一种甜,是竭尽全力后的掌声。
  途中,力尽。继续还是放弃?有过纠结,有过迷茫,而后坚如磐石。没有风和日丽后的彩虹,浴火,才能重生。流出的汗在擦拭着梦想,发出的呐喊在召唤着成功。我不再纠结,有梦就得去追;我不再迷茫,只要前行就是靠近。即使看不到一点亮光,我也不会放弃。继续奔跑,哪怕精疲力尽!好在,我清醒地知道,最疲惫时就是距离梦想最近时。命运之神的双手已经高高举起,只等着给我热烈的掌声。
  我在掌声中坚定了前行的方向,那方向,是甜在呼唤,她将自己沉淀成了果实。
  有一种甜,是拉别人一把后的欣慰。
  有缘,同行。他沮丧,她徘徊,我是伸出援手,还是一枝独秀?百花齐放是最美的景,彼此搀扶是最美的情。给他注入自信,让她明确目标,拉他一把,扶她一程,我们一起踏歌而行。太阳催开百花,百花芬芳路人,凡是美好的从不吝啬自己的温暖与香甜。好在,我懂得让美好发酵,助力他人,将美好与力量传递。
  我在欣慰中获得了心灵的丰盈,那丰盈,是甜对心的犒劳,她庆幸自己寻到了根。
  有一种甜啊,是你,是她,是我们,竭尽所能拔高自己,尽力帮助别人,一起朝着美好出发。
   【评点】
  本文语言长句短句交叉出现,有起伏与韵味。夹叙夹议的写法,既确保内容的丰满,又突出了思想。而行文结构,长短段错落有致,首段短小漂亮又扣题,尾段既有高度又有韵味,是框架感很突出的考场作文形式。全文内容上,从“辛苦播撒后的笑逐颜开”到“竭尽全力后的掌声”,最后落笔“拉别人一把后的欣慰”,由己及人,且层层递进,是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考场佳作二】
  有一种甜
  上海一考生
  有一种甜最华美,惟有墨香能散发。
  ——题记
  我喜欢整理我的小书柜,似乎一靠近它,就被甜蜜所淹没。
  那里墨香满满,珍藏着几年来我为自己积攒的文字,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我把它叫做“回忆”,我不喜欢“日记”这个词儿,觉得它似乎过于单调和干涩,失去了记录生活本该有的轻松和快乐,也失去了它原本该拥有的馨香。我叫它回忆,给它涂了层温暖的色调,再次回味时,心中翻涌的尽是幸福和惬意,哪里少得了甜?
  我的文字我的思想,在“回忆”里从稚嫩渐渐走向成熟,我尝到了成长的甘甜:前一本写春天还是“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款款走来”,后一本就成了“惬意地漫步于青石板上,身旁有绿树相映成趣,鼻尖有花香弥漫萦绕”;前一本只是将自己所见的故事简简单单地记下,后一本故事的末尾就会加上一段自己感悟出的哲理。
  一本一本翻看时,感觉岁月可回放,人生能再来。那些被我珍藏起来的回忆啊,哪一种甜能替代?
  小书柜里一本一本堆积起来的都是回忆,回忆里包裹着我那无比温暖与幸福的旧时光。翻开,就有淡淡墨香弥漫空中,也有丝丝甜蜜萦绕心头。我常常被本子中幼稚的话语逗笑,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天真到傻,连吃了什么好吃的也要仔细认真地记下来。每每看到这些,丝丝甜蜜泛起,当下的忧伤与压力烟消云散。本子里也記录了那些成长中遭遇到的不公,但结尾我总会很老成地添一句:成长就是这样,没必要被不值得的事情羁绊住前行的脚步,冲出荆棘,追逐阳光!
  岁月真是神奇,将墨香包裹着的五味陈杂,都酿成了甜。
  有人曾这样评说三毛,“她这一生,都在流浪,都在拾荒。”而我,又何尝不是拾荒者?在墨香中我不断捡拾往事,等着岁月酿成蜜,来抵御未来可能遇到的所有的苦。
  有一种甜,留住往昔,陪伴将来,惟有墨香能散发。
  【评点】
  有叙事不空洞,有细节不枯燥,有抒情有议论感情饱满,文字细腻而温暖,极具画面感。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是“墨香”二字,书写的是文字的芬芳与甜美,选材的不同,立意自显高低。若非真切的感受,实在难以写出如此细腻而深情的文字。或者说,这不是一篇刻意的考场作文,更像对文字的深情表白。
其他文献
冬天的清晨,雪在舞。这树梢上是深情缠绵的伦巴吧,这路口是浪漫优雅的华尔兹吧,这路灯下又是硬朗帅气的探戈吧……  我伸开双手,每一片雪花都像开在心间的花,我轻嗅芬芳。  我思索,冬雪像一位孤单的老人,她早就把炉火侍弄得暖暖的,把粥温得热热的,把那件花棉袄摩挲得绵绵的,把温暖的故事攒成窗棂上挂霜的甜柿子,守望花开。  她佝着背,拄着仗,拥着凛冽的刺骨寒风,深情地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安静地数着春的日子。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②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③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④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李清
人,有溫度;物,亦有温度。  房子的温度来自烟火。旧时的民宅,根基在于柴房。柴房里,木柴将空间挤得满满的,便是殷实之家。  柴房往往就在厨房的门口。一捆捆的柴,搬进了厨房里,流进了柴火灶里。炊烟袅袅,升腾而起。伴随着炊烟的,还有人生欢语。于是,一栋看似老旧的房子,顿时有了新鲜的气息,也有了令人眷恋的温度。  如今的房子没有了柴火灶,但只要烟火依旧,也就仍有温度。厨房是一所房子温度的发源地。里头的人
他培育了一位卓越的“钢琴诗人”,却对自己的教育进行忏悔;他目送儿子远去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完成事业,亦能对家庭琐事细致入微地千叮万嘱;在面对个人痛苦时,他想到了宇宙,说个人消失了宇宙照样进行,个人算得了什么?他的灵魂不容许任何污點。  是的,傅雷,做人做事是执拗的,有时近乎病态(这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但他更可贵可敬的是对灵魂的保持——追求一种至高无上、一尘不染的格局,秉持高尚正直、清清白白的人
保罗是一个爱好诗歌的奥地利男孩。18岁那年,当他正准备考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文学时,纳粹攻占了维也纳,他和父母全都被关进了集中营。  保罗被关在了蔬菜种植营,他的父亲被关到了负责开垦丛林的营地,而他的母亲被关到了纳粹的活靶子练枪营。不久后,保罗在收工回来的路上,亲眼看见母亲死在纳粹枪下,保罗哭晕在路边,还遭到了毒打。不到半年时间,一个送饭的难友告诉保罗,他的父亲也在叢林里染上重病死了。  保罗伤心至极
我在几个月前搬了一次家,离开了我们住了六年的老房子。  在旧居所,我抬起头,便能看到窗外六七棵高大的银杏树。到了秋天,这些银杏树全部染了一头金色灿烂、辉煌耀眼的叶子,又有好多被无私地分享给了大地,地上的金连着树上的金,连成灿烂的一大片。这样的秋景在别人要专门去寻找才能看得到,但我不用,抬头便是了。我常常为此而得意窃喜,满心喜悦地欣赏着窗外的金色世界。  旧居所一到晚上便极其安静,但是你若仔细听,便
时光飞逝,转眼我们又迎来了幸福的寒假。寒意未消,春已到来。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我能想到最温暖的事,就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随意翻看着心仪已久的书籍。  值此漫长假期,给大家推荐几本新书,希望大家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渴慕的自由与安宁。  失物之书·草木滋味·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时光飞逝,转眼我们又迎来了幸福的寒假。寒意未消,春已到来。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我能想到最温暖的事,就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随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3)希腊神话中说,人的一生都在赶路,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  【名师题解】  本题由3则材料组成,透过材料可以发现,责任与担当是本次
《共產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历经百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壮大,现在收藏在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中。  仔细看,这本只有56页的小册子,长18.1厘米,宽12.4厘米。从1920年到2021年,百年风雨稀释了它鲜艳的色彩,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光泽却历久弥新。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他指着一
清明,是追思故人的时间。而2020年的清明,格外让人揪心。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夺走了太多人的生命。每一个逝去的人,他们是父亲,是母亲,是儿子,是女儿,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逝者已矣,但活着的人不能忘记。4月4日上午10点,全国默哀3分钟,街头的行人止步,路上的车辆停驶。有人拍到北京天安門广场附近,一个戴着红领巾的蓝衣女孩下车,面朝天安门方向敬礼,她的背挺得笔直,身体没有丝毫动摇。这样感人的画面,当